从“我行我素”到“进退应矩”
2020-04-24刘肖岑
刘肖岑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做到遵守规矩有点难。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养成具体的规则意识,他们往往只是依照自己的“规则”来行事。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轻松变成“进退应矩”的孩子?
榜样宝贝
小轩
在中班孩子们体检的时候,老师要求小朋友们结束后都出来排队。孩子们出来后大多都忘记要排队的事,只有小轩站到了老师要求的地方,而且看到跑出来没有排队的小伙伴时他还会大声提醒:“一起来排队吧。”除了这些,他还热心地帮助老师给后来的小朋友安排位置“:花花,你排第一个好吗?小宇,现在先别玩了,和我们一起来排队吧。”
1为什么有的孩子很难遵守秩序呢?
●自控能力有限,约束力男女有别
很多小朋友难以实现自我约束、喜欢为所欲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有待发展。孩子们只有在自我意识萌发,大脑前额叶皮层的抑制机能逐渐成熟之后,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开始发展。因此,孩子们通常是在2岁之后才能慢慢地进行自我控制。但由于额叶的抑制机能发展水平有限,与成人“聚光灯”式的意识模式不同,婴幼儿的意识模式更像是一盏“灯笼”——他们具有超强的信息吸收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却不善于将注意力聚焦到某一具体的任务上,其行动与规划力常常因此受阻。具体来说,3~4岁孩子的坚持性和自制性都很差,5~6岁的孩子才能基本实现自我控制。另外,孩子是否能掌握自控能力还存在性别差异。由于受到激素分泌水平以及流经不同脑区的血流数量不一等因素的影响,女孩通常会比男孩更早地具备自控能力。
●不理解规则,便难以遵守秩序有时成人的要求对于孩子来说形同虚设,这跟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有限或是不能充分地理解规则有关。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研究指出,4岁之前的孩子是很难有规则意识的,他往往只是依照自己的“规则”来行事,这个发展阶段被称为“前道德阶段”。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会将规则当成一种约束,而是喜欢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而当孩子长大一些,进入“他律道德阶段”后,他便会开始注重规则,将规则当成一种权威且不可变通的要求来遵守了。
●受家长态度影响,规则难以执行
家长对待孩子日常行为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遵守规则的表现。如果平时家长对宝宝百依百顺、过于溺爱,或对孩子的违规行为有时惩罚有时屈从,态度难以统一,就容易使孩子在规则的边界不断试探,或直接无视规则、反复违规;如果父母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指示行事,很有可能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致使其凡事总想跟大人对着干;而对于那些过于忙碌,对孩子的需求不管不问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也有可能会出于对关爱的渴望,以违规的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
2怎样让孩子懂规则、守秩序呢?
●以游戏的方式加强自控力训练
遵守秩序往往意味着孩子需要克制冲动、抵制诱惑,因而,对孩子进行自控力训练有助于他自我约束、不再违规。提高自控最理想的训练方式是和孩子一起玩自控类游戏。比如我们可以跟孩子玩“大小西瓜”的游戏,当我们说“大西瓜”的同时做出“小西瓜”的手势,而孩子需要立即说出“小西瓜”并做出“大西瓜”的手势。在玩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可以随时互换角色。另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玩一个叫“子曰”的游戏—父母变成司令官给孩子下达指令让孩子去做,如果这个指令前面有“子曰”两个字的时候,孩子就要服从这个指令,而当这个指令前面父母没说“子曰”两个字的时候,孩子就要抑制住自己的冲动,不能去做这个行为。如果孩子总是不分场合地大声说话,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我会说悄悄话”的游戏,让孩子学着控制自己的音量。而如果孩子不是因为病理性原因而存在多动的问题的话,我们可以跟他玩“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让他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学着控制自己的行为动作。
●邀请孩子共同制定规则
鼓励孩子一同参与规则制定,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将大有禆益。制定与执行规则时需要遵循3条主要原则:规则的设定要具体明确;要耐心地向孩子解释制定规则的意义;当孩子违规时,要严格一致地执行商定的惩罚措施。例如,跟孩子商量每天几点钟需要上床睡觉时,可以先问问孩子,他在睡前希望爸爸妈妈跟他一起做哪些事情。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要告诉孩子当这些事情完成之后,当时钟的长针与短针分别指到哪里的时候,他就需要按时睡觉;如果做不到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如第二天不能吃零食)。在商定这些规则的时候,需要同时告诉孩子,按时睡觉是为了让劳累了一天的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会让他变得更加健康与强壮。当孩子在反复被提醒却依旧无法执行规则时,父母也不能一味迁就,而应当按照双方的约定温和而坚定地让孩子承担违规的后果。
●满足孩子的自主性与被关爱的需求
一个有能力、懂规则的孩子如果不愿意主动地遵守秩序,往往是由于其自主性需求或被关爱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心理学研究显示,爱与规则是教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两者会从不同的角度为孩子提供安全感。所以,如果爸爸妈妈既能让孩子体会到充分的关爱,又能尽量满足孩子恰当的自主性需求,那么孩子就会更自觉地接受与执行家庭的合理化规则。
Q&A
坏习惯纠正
我跟二宝提出要求之后,她总是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但转身就做出了违规行为,一点儿都不像她姐姐那么听话,这该如何是好?
A:年幼时,儿童由于脑发育还有待成熟并且规则意识还没有形成,所以很难像年长儿童那样能够比较好地进行自我约束,因而家长需要降低对年幼儿童行为的预期,并且要在他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当我们看到孩子可能要违规的时候,可以提前用言语重复规则以及时时提醒孩子应当怎么做。另外,将规则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将会大大增加年幼儿童遵守秩序的可能性,比如幼儿园里有許多孩子在洗完手后总不记得及时将手上的水在水池中甩掉,老师就让他们双手合掌前后摆动,并说“谢谢水龙头”,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会乐此不疲地每次照做。
再者,由于受思维发展的限制,年幼的孩子往往不能理解抽象的说教,所以有时可以适当以安全的方式让孩子直接体验违规的后果,比如与其跟孩子说一百遍“在椅子上动来动去不安全,可能会摔下来”,不如在做好安全保证的基础上,稍微倾斜椅背,让孩子体验到万一椅子失去平衡,他们可能会面临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