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庆坊游记

2020-04-24刘伯舟

神州·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活字印刷术活字永庆

刘伯舟

审美是一种感性直观的活动,它通过对事物外在形式的观照来获得意义的领悟和情感的激发。现代人在享受高度技术化、人工化所支撑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痛感现代文明对自然状态和艺术的破坏。

我一直认为,要了解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不应该到它的CBD,应该去老城。永庆坊,位于具有百年历史的恩宁路。恩宁路,在晚清时期曾经是中国南方的核心地带,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历经衰败,近年来,由于政府对街区进行了文化微改造和规划,恩宁路逐渐作为文化历史景点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永庆坊,经过设计改造后,无疑成为了一个艺术美的范例。

约上三两好友,转了两回地铁,穿过恩宁路的主街区,我们来到了永庆坊的街口。穿过人群,我们进入了一个活字印刷术的展览馆,由于是在旧街区的基础上改造的原因,展览馆不大,只有一层,一次也只能容纳十来人参观,但是进来这里参观的游客还是络绎不绝。进来参观的游客,几乎都会做同一件事——在一列列、一排排的“活字”中拼出自己的名字。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在今天这个科技化的时代,因其灿烂的历史成就,成为人们追溯历史的一种寄托,而陳列在展览馆里的一个个“活字”,是作为技术美的完美再现,体现在其审美价值以及艺术的技艺崇拜中。也许当时毕昇设计出来的“活字”并没有这么精美,今天经过技术化的精细塑造,不断的精致化,于是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其古老文化的内涵以及对凝聚其中的技术元素的审美。

在展览馆里,我在思考,“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当今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么我们拿什么来约束在物质驱使下不断膨胀的欲望?拿什么来安抚我们狂躁不安的灵魂?如果将传统文化束之高阁,那再伟大的文化也是时代的陪葬品。就像设计师韩湛宁在强调活字在现代有无限可能时所说:“传统手艺活下来最终要靠商业引导带动,真正的收藏绝不仅仅是藏在家里,而应该通过转换和传播最终落脚到分享,让活字印刷复活在当代,让老祖宗的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选择用年轻、时尚的方式,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点——活字印刷术带出课本、带入景区街区,让它在新时代里拥有新的生命,让更多的人真正地认识到什么才是活字印刷术,或许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走出展览馆,沿着小巷一直走,我们逐渐被小巷两旁的西关大屋吸引,石脚、水磨青砖高墙,乌光可鉴的木趟栊,瑰丽流彩的满洲窗,长满茂盛绿簇繁华的颓旧天台与阳栏,颇为典雅清幽。还有老街坊拿着大葵扇坐在街边,小孩儿通街跑,颇具老城气息。行走在充满西关文化的小巷中,我感受到邻里关系出奇的好,空间狭窄的老城区,不会感觉逼仄,反而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新城区不存在的。老城区,固然有其“破旧”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让人真切感受到生活的气息,而非冰冷的地方。

我们不得不感叹,永庆坊的改造,对于新旧文化的融合是恰到好处,原先里面的人和后面进来的人似乎找到了一个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其乐融融地生活着。或许这就是广州文化从古孕育出来的“包容”吧。的确,广州历史虽然久远,但到了近现代才露些锋芒,所以在这个地方,形成了“新”与“旧”的交融。这里,抬起头还是高楼大厦,低下头就成了骑楼旧色。在传统文化与都市文化的碰撞中,这里的人们选择了包容。人们一面步履匆忙,为生活打拼着,一面懂得享受生活,悟得生活的真谛。广府人包容、闲适、乐观、朴实的性格特征,形之于文学,则显现出与地理环境及市民性格相应的通达、宽容、明快、平实的创作风格。

走到一间老民居前,我们停了下来。民居的一楼是一个静谧禅意的茶馆,现代化的暖色灯光,悬挂的竹制艺术品,粗矿而张扬与细腻的家具纹理,呈现出强烈的对比。茶馆内,几个人在围坐在寓意“小桥流水”的茶具前品茶,谈笑风生。“一个人喝茶是茶与人的对话,两个人以上喝茶,是人与人的交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净土,关乎自然,清幽,返璞,无忧的唯美之境,一壶茶,简简单单,便能宁静了半天。

民居的二楼、三楼,依旧发挥着它原本的居住功能,一栋建筑,融合了茶文化与广州当地古老的建筑文化,成为一个吸引人气又不影响原住民的地标。这样的公共空间设计,在永庆坊并不少见,老民居、老商铺、星巴克、创业基地,风格不一样的空间,被设计者用一个灵魂贯穿始终、无缝联合,想起在广州依然有许多这样原先的破旧巷子,如果都能够如此进行改造,将古老文化元素变成景观元素,“变废为宝”,既是对老城的改造,又能最大限度挖掘文化,发挥经济效益,就是很好的了。

再往里走,就看到汪精卫的故居、李小龙的祖居等历史老建筑。虽然大部分已历经百年,但是由于保护措施的到位,建筑大体保存完好,里面的家具、装饰、摆设依旧保留着不同年代的特色。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在每个物件、元素前,都会停足思考,这大概只有在人们心中有价值的文化才有这样的“待遇”吧。

不同于城市CBD,这里更多保留了文化的底蕴,旺中带静,周末来旅行来走走放松身心,拍拍照,也是很棒的。都说这里是拍摄圣地,的确是这样,拿起相机,每走一步,这里的每个元素都可以成为摄影的最佳题材!难怪从文艺青年,到远道慕名而来的背包客,到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都选择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广州印记。

追随习大大的脚步,参观了永庆坊,考察归来,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永庆坊的特色源于对传承的坚守和对创新的包容。其实,传承和创新,坚守和包容,不但是永庆坊的文化特色,也是广州的文化特色,是广州城的文化烙印。传承和创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这是广州文化的发展轨迹。传承在于坚守,创新在于包容。

单霁翔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中谈到:“对于一座城市来讲,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物质遗存,用作展览、旅游,开展文化活动,而是为城市的未来保存历史,为城市的发展保存文化资源。”在广州,仍然有许多充满历史文化,但还没有开发,或者引起重视的村落、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应该像永庆坊一样,以城市更新“微改造”为落实点,从文化角度实现历史街区的“文化复兴”,目前,我们不必花费巨资让文化景区从有到无,要用更多的精力,让衰落的文化部落实现“再复兴”。

永庆坊,以后要经常来走走。这里,只存人心。

猜你喜欢

活字印刷术活字永庆
永庆(neco)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新式水泥版画在课程中的实际操作
我当了一回“小毕昇”
活字蹦跳
一生的爱情
泥、木活字印刷工艺制作流程探究
明活字印本《适情录》排印技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