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0-04-24刘美华
刘美华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陈岛垦荒精神 弘扬
时代发展孕育了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时代发展。1956年,在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下,来温州、台州等地的467名垦荒队员先后登上荒草丛生、一片狼藉的大陈岛。面对被撤逃台湾的蒋军残部摧毁得满目苍痍的荒岛,垦荒队员们以克服困难、锲而不舍、昂扬的奋斗者姿态,以战天斗地的精神,同驻岛部队一起,将曾经残垣断壁、满目疮痍的荒岛建成充满勃勃生机的绿色海岛。历史见证着大陈岛的沧桑巨变,也印证着一代又一代垦荒青年在垦荒事业中所凝聚而成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在推动时代变迁中所进发出的精神力量。这不仅是新时代下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奋斗史,更是一部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史。
精神根植于实践,实践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与践行,才能发挥它应有价值与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对于台州而言,“落细、落小、落实”应落在哪里?这无疑是一个选项:把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丰富和发展大陈岛垦荒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形于区域精神,使人民群众更易接受、更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汇聚成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
一、将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
(一)大陈岛垦荒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的载体
大陈岛垦荒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具有内在一致性,作为台州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的有效载体。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在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凝练而成的,有其独有的精神特质。战后的大陈岛杂草丛生、满目疮痍,垦荒队员们面对的是极为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物质资源极度匮乏,首先的工作就是排雷,农业种植和家畜养殖的实现都要从除杂草开始;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登岛之初仅发了“一张床板、一把锄头、一张草席、一对粪桶”。这种条件下,大部分来自城镇的年轻的垦荒队员没有退缩,反而将艰苦的环境作为奋斗的精神力量。“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之下形成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明确了需要长期坚持的价值理念。总体上看,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又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从中能够剖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理想,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追求和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传统情怀。价值理想、价值追求和传统情怀,成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台州区域内本土化的有效的载体。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的典范
作为在艰苦垦荒事业中孕育而出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曾获得了胡耀邦同志和习近平同志的高度肯定。1956年1月大陈解放一周年之际,胡耀邦同志代表团中央发出“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1983年.1984年间,胡耀邦同志先后对大陈岛建设作了三次重要批示。1985年12月29日,胡耀邦总书记登上大陈岛,看望了老垦荒队员和岛上的军民,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大陈岛垦荒精神。2006年8月2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大陈岛视察,看望岛上的老垦荒队员。2010年4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回信。2016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回信,勉励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从两任总书记对大陈岛垦荒精神的肯定和重视上看,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时代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核心要义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通俗化的角度上看,作为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核心要义,“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的活教材。其中,艰苦创业是克难制胜的法宝,表现为人们在矢志改变现状过程中的吃苦耐勞、破难而进的勇气;奋发图强反映的是一种励志奋进、奔竞不息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是一种甘愿付出青春乃至生命的无畏的行动;开拓创新是在实践中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近几年来,作为大陈岛垦荒精神孕育地的台州,通过新闻报道、巡回报告、文艺节目等形式,宣传大陈岛垦荒精神,得到群众的热烈反响,不仅赋予了大陈岛垦荒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并且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大陈岛垦荒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标本
大陈岛垦荒是发生在并不遥远年代的故事,大陈岛垦荒队员大多数依然健在,是“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是生动鲜活的价值符号,可以承载特定的价值诉求,能够明确告诉人们应该倡导什么、追求什么。“报效祖国,青春无悔!”面对极端困苦的自然条件,垦荒队员内心的信念是其力量的源泉。就是因为在风尾山下立下的誓言,就是因为树立了为祖国建设美丽的大陈岛为理想目标,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下,垦荒队员始终保持着克服困难、锲而不舍、昂扬的奋斗者的姿态,以顽强的生命力克服遭遇的磨难和艰险,在小岛上始终如一日地工作和生活。不管时代如何变换,大陈岛垦荒精神将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当前,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入心入脑。而要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实现。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就是要树立和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垦荒队员典型群体,通过可见可学的榜样形象,引导和激励广大人民,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学习榜样精神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二、将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的载体、通俗化的典范、大众化的样本。当前,要通过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深化。
(一)深层次挖掘大陈岛垦荒精神
大陈岛垦荒是对区域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历史性事件,大陈岛垦荒精神是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所倡导的价值意蕴、实践要求的区域精神,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具体的、深刻的、大众化的诠释。但当前对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挖掘,大多停留在事迹的浅表层,面向不够多,层次不够深。要组织力量开展大陈岛垦荒精神挖掘工作,不仅从事迹层面着手,还要从时代背景、社会信仰、个人理想、组织作用、规章制度等角度,深入剖析大陈岛垦荒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参照样本。在从事迹层面发掘方面,不仅要有宏观的历史叙事,也要有微观的细节记述,不仅要有全景式的群体形象,也要有特写式的个体刻画,使大陈岛垦荒建设的历史篇章成为一部内容翔实、细节丰富、事迹感人的史诗。不仅要对大陈岛垦荒精神历史原型的传扬,也要注意对本源于大陈岛垦荒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并且梳理出大陈岛垦荒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脉絡,深刻把握大陈岛垦荒精神引领价值主流的社会规律。
(二)多样化宣传大陈岛垦荒精神
把大陈岛垦荒精神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宣传大陈岛垦荒队员的垦荒事迹,更要弘扬垦荒队员身上所体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特质。要通过媒体宣传、会议论坛、课题调研、红色宣讲等方式,深入开展大陈岛垦荒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践行的大讨论。同时要将开展大陈岛垦荒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践中。不仅要有理性层次的讨论和实践层次的效行,也要注意采取用戏曲、歌舞、雕塑、绘画、影视、动漫等丰富多彩的现代艺术样式宣传大陈岛垦荒精神,使广大群众在艺术熏陶中接受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洗礼。要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更多地引入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来增强宣传效果,吸引更多的受众主动参与到学习和宣传大陈岛垦荒精神中来,以此来提升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融入式践行大陈岛垦荒精神
要在台州范围内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各群体中,广泛性开展“我与大陈岛垦荒精神”大讨论活动,以此来增强人们对大陈岛垦荒精神核心内涵的理解,增强价值认同,将普遍宣传内化为自身行动和价值追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坚持宣传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设计宣传内容、搭建宣传载体、创设宣传情景,使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相互融合于人们的学习工作中,并同自觉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大陈岛垦荒纪念日等活动载体和大陈岛垦荒红色旅游资源,使宣传更具体、更深入、更生动、更具有感同身受的力量。
(四)制度性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
制度的规定性,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促进社会规范运行上有着积极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塑形匡正作用。要将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制度体系中,强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形成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特别是要积极探索运用项目化落实机制,通过项目规划、项目承接、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估,在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同时,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