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
2020-04-24王中林
王中林
松树四季常绿,树姿挺拔优美,适应性强,全身是宝(松材用于建筑、家具、造纸等,松针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松子可食,松脂可制松香),已成为城乡绿化植物中重要的绿地景观树、行道树、防护林、用材林和医药、化工原料林树种。近年來,随着松类植物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病虫害也有所加重,导致树势差、观赏性及生态价值下降。现将松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病害防控技术
松树病害主要有:松针锈病、松树枯梢病、松材线虫病等。
1. 松针锈病
①发生规律。松针锈病,主要危害马尾松、赤松、樟子松、油松、华山松、黑松、红松等松科植物的针叶,病原菌以冬孢子在感病针叶上越冬。翌年4月锈孢子器成熟后散出锈孢子借风雨传播一枝黄花等转主寄主,5~6月产生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再侵染,秋季形成圆柱形无柄的冬孢子堆,产生冬孢子。发病严重时大量松针脱落。
②防控技术。一是农业防治。不栽病苗,远离一枝黄花、紫菀等转主寄主;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早春灌底水,改良土壤,增强树体抗病能力。二是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半个月喷1次,连喷2~3次。
2. 松树枯梢病
①发生规律。松树枯梢病,又称烂皮病,主要危害樟子松、黑松、油松、赤松、杜松、马尾松等松科植物枝干的皮层部分,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树皮内或针叶、球果上越冬。秋季侵染后,翌年3月嫩梢流出淡蓝色松脂、始现枯萎,4月中旬病部产生椭圆形突起的囊盘,6月囊盘成熟,7~8月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
②防控技术。一是农业防治。加强抚育,增施有机肥;及时伐除病株,剪除病枝。二是化学防治。3~4月、7~8月,分别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3. 松材线虫病
①发生规律。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所致,扩散快、危害大、防治难,是松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各国列为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在自然条件下,可危害黑松、赤松、马尾松、白皮松、火炬松、云南松、樟子松等松科植物45种。通过松材及其制品中的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等)远距离传播。初发病一般在5月底6月初,7~8月为发病高峰期;松树感染后,松针陆续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萎蔫但不脱落,40天左右整株死亡。在20~25℃的干旱条件下时,病害流行加速。
②防控技术。一是疫情监测。在春秋两季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引入无人机,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天空地立体监测(天上无人机监测山上是否有成片枯死松林,空中诱捕器、诱虫灯监测是否有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地面春季、秋季人工普查是否有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针叶、是否有木材蓝变的松树);5~9月,悬挂松墨天牛诱捕器,设置诱木、黑光灯(灯下置水盆)、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捕监测(松墨天牛是否携带松材线虫),做到早发现、早除治。二是检疫御灾。疫区内的松木及其制品未经检疫或除害处理严禁外运;对入境的松材及其制品严格复检,发现疫情及时就地烧毁或帐幕熏蒸(松墨天牛羽化前,用溴甲烷熏蒸72小时),防止人为传播。三是清除病死树。对新发生的和孤立的疫点采用皆伐措施,实行统一采伐清理、疫木就地粉碎;不能及时粉碎的,采用熏蒸、热处理(80℃)等方法杀死疫木中的松墨天牛,杜绝扩散隐患;对伐桩(高度≤5厘米),注药后用天牛防逸罩封桩。四是落实分区管理。根据疫情,划分防治区、监控区,发病区外围建立隔离带,采取各有侧重的防控措施,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直至根除。五是生物防治。林间释放松墨天牛的天敌花绒寄甲。
二、虫害防控技术
松树虫害主要有:松大蚜、日本松干蚧等刺吸类害虫,松扁叶蜂、松毛虫等食叶害虫,以及松梢螟、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等枝干害虫。
1. 松大蚜
①发生规律。松大蚜,又称油松大蚜,主要危害油松、黑松、雪松、樟子松、马尾松、白皮松、赤松、红松和云南松等松科植物的一至二年生嫩梢。在山东每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松针上越冬。3月下旬至4月初若虫孵化,4月中旬无翅雌成虫“干母蚜”出现,5月中旬有翅雌成虫出现,进行迁飞繁殖。4~11月,20天左右发生1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松树幼嫩枝上吸食汁液危害,夏初、秋季为发生高峰期,常伴有蜜露滴落;受害枝松针顶端发红发干,中部现黄红斑,枯针、落针,甚至枝条干枯。10月中旬有翅雄成虫始现,与有翅雌成虫交尾产卵越冬。
②防控技术。一是农业防治。不栽带卵松苗,合理密植,营造混交林;结合修剪,剪除卵叶,集中销毁,减少越冬基数;加强抚育,增强树体抗虫能力。二是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异色瓢虫、龟纹瓢虫、蚜小蜂、大灰食蚜蝇、蠋蝽等蚜虫天敌。三是化学防治。发生初期,喷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 000~30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 日本松干蚧
①发生规律。日本松干蚧主要危害油松、赤松、马尾松、黑松等松科植物的枝干,已被列入国内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在北方每年发生2代,以1龄若虫寄生在枝干上越冬或越夏,主要以2龄若虫在阴面枝梢上刺吸嫩枝汁液危害。每年4月底至5月底2龄若虫出蛰,沿树干向上爬1~2天后固定寄生;5月上旬至6月初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中旬羽化;羽化后1周开始产卵,5月底6月初至6月底若虫孵化,进入越夏状态;8月底恢复活动,9月初化蛹,9月上旬始见成虫;9月上旬开始产卵,中旬若虫开始孵化,10~11月进入越冬状态。松树受害1~2年,长势变弱;受害3~4年,针叶失绿,枝干向下弯曲;受害5年以上,树冠枝条下垂,林木停长、干枯死亡。
②防控技术。一是农业防治。营造针阔混交林,适当增加刺槐等阔叶树比例,减少寄主树种;加强抚育管理,改善林分生长环境;适时间伐,及时伐除被害株等弱势树木,保持合理密度(10年生以下的松林200株/亩,11~20年生的松林150株/亩,20年生以上的松林100株/亩左右),减少虫源;及时修枝,修枝强度以树冠和树高比保持在1/2~2/3为宜。二是生物防治。通过人工助迁、人工饲养繁育等方法,保护利用蒙古光瓢虫(食性专一)、异色瓢虫(世代多、食量大、分布广)等捕食性天敌昆虫防治。三是化学防治。初孵若虫期,抗药性差,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