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暴力数据分析

2020-04-24王蓉熊杰刘彩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相关建议网络暴力数据分析

王蓉 熊杰 刘彩云

摘要:该文为阐述网络暴力的危害性,以“雪莉自杀”事件为例,通过对事件的发展脉络、高频关键词、事件传播趋势、人物观点以及情感演化等数据进行分析网络暴力传播的特征,发现事件的传播有以下规律:传播速度快,情绪大多为负面影响、刺激信息是谣言传播的客观条件、网民并未意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性;同时针对网络暴力,该文的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网络暴力;数据分析;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5-0016-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热度高等优势,对中国传统的媒体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变革[1]。特别是在微博,微信,ins[2]等平台上都赋予了每个人“麦克风”。在这个复杂的网络背景下,网络的自我价值实现催生“键盘侠”,言论暴力升级为现实暴力[3],每年因为遭受网络暴力而患上严重抑郁症的,甚至最后走上自杀道路的例子层次不穷,造成了无数的悲剧。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网络暴力的治理也将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以雪莉自杀事件为例,通过收集事件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来说明网络暴力的可怕性,同时做出相关的建议。

1 事件发展脉络及趋势

1.1事件发展脉络

从微博搜索到的事件发展概述为:10月14日,崔雪莉突然在家自杀身亡,网友看到这个消息后都表示非常惋惜,艺人炎亚纶就发文写道至今多少自杀事件都由网络暴力引起,多少次我们在痛失生命的同时,才转而同情原本你可能讨厌或群起围攻的那个受害者?从雪莉的社交媒体和经纪人口吻中我们得知雪莉生前患有嚴重的抑郁症。下面是从舆情通APP检索到的雪莉事件的首发媒体和事件脉络表:

2019-10-14 -篇《雪莉去世,中国明星纷纷发文悼念,沈凌的“学会爱自己”最实在》[4]的文章,曝光了这个悲惨的事件,同时打开了雪莉事件的序幕,而一篇《如果雪莉还在,她会说些什么?》引发了万民热议。从事件脉络表中,可以看出:关键词都是暴力,文章的内容大多是围绕网络恶评,雪莉自杀真相,悲剧等进行展开,词性大多是中性。

1.2 事件发展趋势

从舆情通APP搜索到的事件传播趋势图,如下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

第一:在所有的传播媒体中,微博占的比重最大。

第二:在事件发展趋势中,事件信息最多出现在2019-10-18,当日一共产生13182条信息,其中微博最为突出,是该事件的主要传播媒体。

2 事件关键词及微博分析

2.1 事件高频词汇分析

事件相关微博中出现的关键词汇的频率,恰恰可以反映出网民对雪莉事件的态度和观点,这也有利于把握相关事件及思想传播的状况。高频词汇如下图所示:

从关键词可以看出:崔雪莉、雪莉、网络暴力出现的频率最多。其中,与本事件相关的词汇有:崔雪莉、雪莉、网络暴力、恶评、尸骨未寒;摄于事件参与者的词汇有:宋茜、具惠善;由此事件衍生出来的关键词汇有:莉法、江一燕、果子狸。

2.2 微博分析

(1)大V分布

从上图可以看出:政府占的比重最大,为38.94%;其次媒体和企业的占比基本相同,分别为23.62%和22.36%;然后是名人,占比13.57%;最后占比最少的为机构,为1.51%。同时我们看出,针对网络暴力事件,政府是相当重视的,同时对媒体的影响力也不小。

(2)情感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负面的情绪占比最大,为60.87%;其次是中性情绪,占比39.06%;最后是正面情绪占比最少,为0.07%。由此可以说明绝大部分人对于雪莉遭受网络暴力而自杀的事情是比较悲痛的,气愤的,大家在心态上都是抵触网络暴力的,从而也证明的网络暴力的危险性。

3 微博观点分析

3.1 人物观点分析

针对此次雪莉事件,在关于网络暴力的微博评论中,关键人物的观点也是引起了一番热议。比如艺人炎亚纶发文写道:“至今有多少自杀事件是由网络暴力的引起,多少次我们在痛失生命同时,才转而同情原本你可能讨厌或群起围攻的那个受害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篇微博的评论17.6万条,转发次数达到4.4万次;还有与雪莉亲近的一个好友在出事中说到:雪莉在遭受多次网络暴力的背景下,曾多次说过感觉活着太累,这是心内受到了多大创伤才能说出这么让人心痛的字眼;同时雪莉的艺人好友宋茜因为雪莉出事后,由于没有发微博吊唁,而被大量的网络喷子痛斥,从而遭受了严重的网络暴力,同时正如宋茜的微博写道:“什么时候发微博朋友圈变成了一把尺子?可以衡量道德,可以衡量人际关系,可以衡量一切你想要衡量的东西。”

3.2 网民观点分析

在舆情通APP收集到的网民观点数据的主要占比分布图如下:

从上图网民的观点分布图可以看出:大家对此次的网络暴力事件的态度整体也比较愤慨的,但是从他们的话题可以看出,网民只是对发生这件悲惨事情表达不满的情绪,但是对网络暴力的危害并没有做出很明确的表达,甚至还有6.12%的网民表达“应该让这种人了解感受一下每天被几万到几十万人用同样的话骂是什么感觉”,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变相的网络暴力吗?很可惜的是,只有5.01%的网民表达“网络暴力真的很可怕”。

从关键人物,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人物和普通网民的对比观点可以分析出: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对于网络暴力也很痛斥的,但是也表达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态,可是呼吁大家一起抵制网络暴力;但是从普通网民观点分布来说,他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

4 相关建议

4.1 健全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关于治理微博的法律法规,但是整体偏于宏观性,主要起指导作用,所以针对一些抨击他们的恶言恶语常常出现,而导致网络暴力的主要原因还是现阶段没有专门针对微博特征的具体微观性的法律法规,加之微博自身传播的特性使得难以追究其信息发布者的责任,使得网民更加肆无忌惮,而相对应的微博中的受害者又申诉无门。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微博中的混乱秩序对现实社会中的秩序必然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国家相关的立法的机关亟需建立起微观的,可量化的,明晰权责的法律规范。

4.2 加强微博传播各个环节的管理

微博传播的环节错综复杂,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监管:

(1)首先要进行微博用户的实名制认证。产生网络暴力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言语自由,网民们认为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是可以畅所欲言的,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语进行负责。因此,就必须进行用户实名制认证,同时在管理方面,建立个人用户、组织和媒体用户三大后台信息发布和追踪记录系统,特别是针对传播力度比较大的用戶进行实时的追踪记录系统。

(2)加强发布信息的管理力度。对于存在侮辱性字眼的言语,如“去死”“不要脸滚”“滚”等进行监控,筛选,通过语言处理的形式让发布者无法发出信息。

5 总结

该文以雪莉自杀事件为例,对事件的发展趋势,高频词汇以及观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事件发生的一周内影响比较大,波及也比较广,但是在事件发生一周后趋于平静;针对网络暴力事件,政府相对于媒体而言更加重视;同时网民情绪大多是偏负面;从人物观点来看,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对于网络暴力深恶痛绝,同时也采用一些方法来进行抵制,比如发微博,发公告,但是从普通网民观点来看,对于网络暴力,他们并没有做出任何实际的行动,并未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网络暴力的可怕性。在本文的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呼吁大家一起努力去抵制网络暴力,还网络世界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许艳爽,李纯真,对我国自媒体时代的网络暴力成因的分析及解决措施[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4):18-20.

[2]网址:http://www.indiannewspapersociety.org/.

[3]左月,孙乐怡,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治理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2):121-124.

[4]梁红燕,沈智,从“雪莉自杀事件”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J].新闻前哨,2019(11):104-105.

[5]谭婷,基于精神分析理论探析网络暴力事件成因——以乔任梁死亡事件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7(14):80-81.

[6]刘敏.“碎片化”背景下舆论反转事件的微博传播研究——以“河南眼癌女童”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2-24.

【通联编辑:光文玲】

收稿日期:2019 -11-10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B2016034)、湖北省教研项目(2017294)、湖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项目(HB-SY2017-04)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王蓉(1995-),女,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数据分析;通讯作者:熊杰(1975-),男,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相关建议网络暴力数据分析
试析中职电气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策略
国内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
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网络暴力”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