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的守望与生命的乡愁

2020-04-24王忠民

星星·诗歌理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散文诗家园乡愁

王忠民

汤松波是回归派诗人,是广西散文诗作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散文诗创作根植于乡村,根植于故土。家园的守望和乡愁的追怀,一直是他创作的主题。汤松波的散文诗创作朝着农民的历史命运、伦理道德、精神世界的不倦探索为目标,创造着最具散文诗艺术本色的原风景。汤松波新近出版的散文诗集《大风吹过故乡》,他的系列乡村题材的散文诗,飘溢着乡土的气息、庄稼的芬芳和浓郁的乡情,展示着他一贯秉持的美学信仰和艺术境界的卓越追求。

美国新批评家的代表人物兰赛姆曾提出“文学本体论”的观点。如果从“文学本体论”去考量,汤松波散文诗写作的本体就是“家园”和“故土”。家园意识和故土情结深深影响着汤松波创作的走向。他的散文诗以家园为核心,以母爱为主题,以大地为情怀,奏响了生命的交响曲。作品中那种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撼动着读者的衷肠。作家化大孝为大爱,对于“乡愁”的生命里温情的呼唤、萦绕于怀的牵念和生命中的守望。他在《诗说故乡》中这样写道:“一次一次的挥手离别,难免就有一次又一次的缱绻回眸。面对离别,即使再豁达的人在回望时也会愁肠百结。”作家噙泪而歌,泣血而唱,感天动地。母爱与亲情被汤松波视作家园的圆心,他的审美视野随着这个圆心逐渐扩大,辐射整个乡村世界。汤松波的散文诗最可贵的价值特点在于“家园景象”的建构,忘情于天地之间。汤松波试图通过作品中的“家园景象”来构建自己的美学观。汤松波笔下的“家园景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包括自然风光、地理环境、道德伦理、风尚习俗和民情人事。散文诗集的第二辑《山水清音》,揭示了这方区域的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这里,有淳朴的民风,有美好的人性,有友善的乡民……汤松波的散文诗展现出乡村原初的、朴素的、宏阔的家园风貌,力求把乡村芸芸众生的生活现状和风土人情还原过来,重现那段历史,揭示人物命运个体的不同归宿。汤松波从情牵魂绕的家园出发,向生命中的岁月深处追溯。以全景式与单景式的描写方式,聚焦乡村世界,表现故乡的风土人情,他由衷感叹,“如今,我远在他乡,千里之外的故乡,恐怕是听不到我隔山隔水的呼唤了。但只要大风从故乡的方向吹来,我的眼睛就会模糊、湿润。”

汤松波的散文诗情感浓郁,情真意切,在表现乡情、亲情的同时,还着力表现乡愁。当现代乡村向城镇化转型,农耕文化黯然凋落,田园在一步步退缩乃至消失,家乡原景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作家面对城乡巨变陷入沉思。当浓浓的乡愁像炊烟一样在作家的心中袅袅升起时,自然而然会怀恋过去那些铭心刻骨的时光。乡愁是散文诗精神的土壤。汤松波的乡愁体现在对农耕文明的缅怀和一个不能复制的时代的怀恋。他的《榧子树脚》让我们怀念。汤松波的原籍崀山榧子树脚,“空气里散发着泥土与花朵混合的香气,那条我儿时在她怀里玩耍的调皮小溪,正挑着红肥绿瘦的春天,在榧子树眼皮底下穿村而过,那份经年流淌不息的从容与淡定早已灌注入我的灵魂,让我在远处的江湖也能做到宠辱不惊。” 在《八角寨情歌》里,汤松波撷取了时光碎片和生活场景,再现了八角寨独特的风情和生活的真实原景:东角挂日出,西角飘云彩,南角缠玉带,北角缀星斗……作品细腻刻画了民风淳朴、乡风纯正、亲情淳厚的民风和人情。汤松波对农村怀有炽热的情感,对乡村文明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尽管,他离开了这片土地已有几十年,但他与故乡与父老乡亲是割舍难分、血脉相连的。这种情愫没有随着时光的流失而冲淡,相反的却与日俱增。当现代工业文明在强势吞噬着农耕文明,乡村、原野、生产、耕作也就成了人们美好记忆的一部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位饮,耕田为食”,真正代表农耕文明的原风景,就显得弥足珍贵。汤松波精心构筑着乡村的原风景。这种原风景就是一幅幅恬淡、素朴、美丽的生态画卷。在作家的灵魂深处是对故乡挚爱着的。因为爱,他的兴趣几乎全部集中在对故土过去岁月人道遗风的描绘上,这里的乡风民情被写得如田园牧歌。他笔下的乡村生活情调、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是那样的和谐、恬美和质朴无华。季节更迭和二十四节气的变幻,故乡就呈现出不同的原景画面和美奂美轮的场景。乡村永远是他心中的风俗画。“榧子树脚,你对我的身世了如指掌,我是你脚板上流浪在他乡的一粒痣。有了这种神秘的符号,哪怕我在外面西装革履,你也能一眼认出我来。”读着这样的诗,我完全被诗融化了,思绪随着美丽的诗句在飘荡。时而飘过高山,时而飘过田园,时而飘进古村老宅,我仿佛看到了,没有了井绳的辘轳,高挂在墙上的牛犁,生了苔藓的磨盘,空巢里孤独的老人。我挽着汤松波的诗句,睁大眼睛,一程又一程,一路又一路地飘荡着。没有疲倦,只有爽快。一诗一画,一画一诗,汤松波为我们勾勒描绘着故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人生行走,天涯萬里。离开故乡到异乡谋生,汤松波已把异乡作故乡,他把心中眷恋这片土地上的爱和忧伤、宽容和包容,淋漓尽致地挥洒在诗句里。在他的笔下,故乡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品格的。你看,他写的这首《行走壮乡》诗,有多美。“在左江,在右江,那些山谷般深裂的伤,早已化作坚定不移的信仰,那些芒果一样香甜的日子,早已指向幸福拔节的村庄。……行走壮乡,我静静地爱着这里的一切。爱着爬满山岗的吊脚楼,爱着侗寨鼓楼前的芦笙舞,爱着能飞起来的壮锦,爱着流淌在翅膀上的蝴蝶歌。”每一句诗,像是一幅画,赏心悦目。每一句诗,像一个跳动的音符,紧扣心弦。故乡是诗人灵魂的写照,山泉是诗人人格的展现。诗人以山泉喻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人生和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

故乡的阳光充满味道,天空莹莹的蓝,土地醉人的香,夜月迷人的亮。四季是美的,人生是五彩的,空气是清新的,人民是热情的。在汤松波的笔下,故乡的一切都是充满诗意的、浪漫的。 他在《我在长寿之乡等你》写得唯美而诗意盎然:“在贺州,除了山歌,客家人一生还离不开一个‘酿字。他们酿春夏秋冬,酿风花雪月,酿山高水长,酿福寿无边。”在汤松波的笔下,故乡的一切都是有思想的、有灵魂的:“他们把生活酿得甜蜜芳香,他们将日子酿得五彩斑斓,他们把家风酿在山歌谚语里,他们将一方水土酿在心头上。……你来了,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把你酿进那一朵朵激情绽放的花里。”乡亲的热情展现眼前,浓浓的乡情跃然纸上。自由和快乐把人灌醉,从心中流出长歌。用酿作文字,不会有俗气,不会有媚气。汤松波写得美,不是狭义上的美,而是一种大美,肩负着责任和理想。

汤松波写下文字,记叙大地上的春夏秋冬,故乡的风物人情,需要的不仅是耐心,还有执著的勇气和爱。雅克·德里达指出:“精神的思想栖息在诗人的灵魂之中,它们在那里就是在家中,就是在其故土,就是本土的。”精神是一棵大树,根植在作家灵魂的土地上,吮吸营养,方能茁壮成长。

汤松波的散文诗是心绪凝结而成的水晶,天然质朴,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大风吹过故乡》的每一首诗,立意高远,诗意明朗。想象奇特,语言优美。描写细致入微,情感真挚。无论是写景叙事诗,还是摹物抒情诗,都能出语奇特,不落俗套。惊喜在意料之外,感动于情理之中。

往事悠悠,季节轮回,汤松波为我们展现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他在追寻生命家园和皈依精神家园的同时,以更高的视野,在写作中关注和还原生活本身,还原家园美丽的景象。经过情感的缝缀,撞开记忆的大门,让一幅幅图像站立起来,发出召唤的声音。守望家园,留住乡愁,表现一种绵延不绝的艺术魅力,这已成为汤松波散文诗创作不改初心的坚守,我想定能方得始终。

猜你喜欢

散文诗家园乡愁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乡愁
乡愁
梦中家园
散文诗创作需要突破
散文诗,放逐心灵的天空和旷野
提起散文诗,我总难免悲壮
回头一望是乡愁
温馨家园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