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索
2020-04-24王磊胡晶
王磊 胡晶
摘 要:创新的本质和特点,在教学中遵循创新教育规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教学主体
教育,是人类社会知识传承的主要手段,没有教育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而创新又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动力。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不要墨守成规,打破條条框框,在成长的过程中寻找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现代教育重在创新。何为创新?创新指的是运用现在的思维模式提出一些超出常规的见解以及想法,然后综合运用现有资源,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求为重要目的,针对现有事物进行优化或者创造出新事物、方法、路径等,进而能够产生一系列效果的活动。所以,根据先进技术的产生和不断进步的社会,我们应当改进教学方法、路径、环境等,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资源。
那么,如何将创新与教学实践结合?
一、要敢于标新立异,从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一味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却不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创新教育模式下,应当根据不同的知识掌握水平,决定给予学生的教学内容。传统“不公平”的教学,难以让学生们通过个人知识不断增加而积累出发生质变的力量,所以也就难以具有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潜力,没有办法进行自我的反思和进步。所以标新就是反思新的教学方法,同课不同思,同课不同讲。依据学生掌握能力和反应创造能力,将课程分段化管理。
二、摆脱书本束缚,学会自我完善
“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是依靠课本,没有思考,还不如不去看书;只是单纯的依靠教师强硬灌输,学到的知识就会死板僵硬。学习、知识掌握,是一个人能够在相同环境下给自己提供的最大优势。所以,创新思维学会学习,摆脱捆绑式教学,也是每个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着力培育和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而使其能够敢于质疑,借此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然后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若老师对于一些易错问题直接给出结论,虽然之后会对此一再强调,但是学生依然很有可能会将其快速忘记。反之,如若老师在针对易错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先创设处适当的疑问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自主的探索和分析问题,那么学生们对此类问题自然有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创新教学所倡导的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思维学习教材内容,并敢于对其中的内容提出质疑。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主体回归于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散思维
在原来的教学中,一直不断强调主体,现如今,主体就是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存在价值、思维价值。在课堂上运用自我意识的创造和想象接受教学内容。敢于提出质疑,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进而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进行思考,找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最终顺利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将自我思维不断地完善,确立科学的学习思维,运用联想、发散、侧向、动态等思维方式,将所学内容真正转换成自己的知识。
在逐步推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与优化,还需要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其提出的新奇想法应予以鼓励和引导,使其能够从多层面分析和研究问题。持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多角度入手予以解答。
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
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提到“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感兴趣的时候,其才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对此的学习中去。因此,在培育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兴趣与求知欲的作用依然较为突出。在实际教学中,应当设计出更加富有生趣的教材内容,然后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进而使其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五、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求异思维
根据问题内容创设出符合其特点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散思维,深入分析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求异思维找到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而老师在其中仅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可。即便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或者理解出错的情况下,老师们也不可以对其严加斥责或者说一些有伤其积极性和热情的言论,而应当对其予以引导,并协助其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因此,老师们应当更具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疑问,并帮助学生消解心理压力,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以见解。思源于疑问,唯有当心存疑问的时候,人们才会更愿意发散思维以寻求解决办法,如此一来才会有创新可言。
六、运用联想,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通常需要以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引导学生们从多层面、多途径入手以处理问题,进而给出一些更为合理的答案,其特征是思维的多元化与求异性。其能够让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敢于想象,进而发散思维,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当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其能够运用现有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并从多层面入手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对于学生而言,其知识的来源并非仅局限于书本,还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实践活动。新课标提到,教学过程指的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并非“教教科书”的过程,切不可唯书本论。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材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因此我们应当及时摒弃唯书本论的思想,既要重视对于课本内容的学习,与此同时,还应当重视通过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想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仅重视对于课本内容的学习显然是不合理的,而还应当将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学习的新知识,这不仅能够锻炼其实践探索能力,还能够培育其求异思维。
杨振宁曾明确指出:“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因此,每位老师均应当高度重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唯有如此,才可以培育出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