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提忧患意识培育

2020-04-24高德胜

中小学德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危险国家发展

高德胜

摘    要 所谓忧患意识,就是居安思危、居危思亡的意识。忧患意识意义重大,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不可缺少的品质与智慧。改革开放40年成绩辉煌,如何面对成绩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辉煌成就很容易让我们失去忧患意识。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忧患意识不足的恶果。社会上的忧患意识减弱也体现在教育之中,导致教育中讲成绩多、讲问题与挑战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再次提醒我们忧患意识培育的重要性,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都需要忧患意识教育。

关 键 词 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培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4-000-04

我们国家这些年成就巨大,成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给了我们很大的底气。有经济实力作基础,我们在诸多方面,包括科技发展、高等教育、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移动支付和互联网产业等诸多方面的巨大进步,让很多人多多少少有点儿“飘飘然”,逐渐失去了忧患意识,不但忘记了居安思危的古训,也忘记了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警醒。比如,我们在传染病防治、医疗体制改革、全民医疗保障上取得的成就,就使一些人盲目自信起来,以为SARS那样的灾难不可能重演。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大爆发,让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又一次给了我们血的教训:没有忧患意识绝对贻害无穷。

一、忧患意识及其意义

中国人是很讲忧患意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箴言可以说尽人皆知。所谓忧患意识,就是一种居安思危、居危思亡的意识。在生存发展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对可能遭遇到的危险、威胁、困境、灾难时刻保持警惕,不忘乎所以。居安思危既可以是个人层面的,也可以是国家民族层面的。对个人来说,能够做到居安思危,从当下的安逸之中看到危机与挑战,是获得更大发展、取得更高成就、进入更高人生境界的基本条件。对民族和国家来说,居安思危则更显得紧要。因为民族与国家的当下和平、安康、富裕、稳定都具有相对性,是建立在内外多种因素磨合平衡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因素的变化,就可能打破当下的平衡状态。比如,在国际化时代,发生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一件小事,就可能打破我们当下的安稳生活,这就是所谓“蝴蝶效应”。没有这样的意识与警觉性,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在危机来临时没有准备,就会丧失避祸时机。还要考虑到当今世界错综复杂,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我们的复兴与发展既给别的国家带来了机遇,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世界各国面对中国的发展都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更何况还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的冲突,并不是所有力量都乐见中国的复兴与崛起。因此可以说,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多样、艰险,哪容我们居安不思危,甚至是得意忘危!从国内来说,虽然成绩巨大,但各行各业的困难与挑战依然不小,比如医疗行业,老百姓就医难、医疗资源匮乏、医患纠纷等问题依然严峻;基础教育行业,应试趋势愈演愈烈,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不良;高等教育领域,追求大学排名、论文至上,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科技创新依然稀少;行政领域,贪污腐败依然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依旧严重。这些紧迫问题,哪一个恶化,都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不去关注这些严重问题,却去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岂不是匪夷所思吗?

在生存条件艰难的时候,不但要想着如何渡过难关,还要警觉更大的危险、灭顶的灾难,这就是居危思亡意识。当代中国的发展,得益居危思亡意识之处甚多。可以说近两百年来的民族复兴都是以居危思亡意识为基本动力的:不找到自己的道路,不强国强民,中华民族就会一直处在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统治者耽于一己之安乐,闭国锁民、妄自尊大、缺乏忧患。在民族蒙难、生存艰难的情况下,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还在醉生梦死、贪图一己之乐。正是一批又一批先辈怀着亡国亡种的忧患去不懈探索,才有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民族有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但危险依然在,从内来说,百废待兴,一穷二白;从外来说,列强环伺,国际生存空间狭小,所以我们的国歌里依然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种充分表达忧患的词句。

任何时候居安思危、居危思亡都是极为重要的品质与智慧。在优裕条件下,想到危险与灾难会令人扫兴,因此需要极强的洞察力与远见卓识;在艰难困苦中,在困难条件下,当下的生存更为迫切,更需要超强的意志品质与对世事的洞见。惟其不易,方显珍贵。居安思危,才能警惕危险、灾难,增大阻止危险、灾难发生的可能,尽量避免危险、灾难的发生;在灾难突然来临时不至于惊慌失措、无所适从进而加重、恶化危险、灾难,使天灾变成人祸。居危思亡,才能对当下的危境有一个长远眼光,才能做到既能应对当下的困难,又能预防更坏的情况,不至于将小难演化成大祸,不至于“小富即安”,意识不到更大的威胁。新中国70年发展的历程也充分证明了,内忧外患始终是如影随形的。改革开放40年成绩辉煌,但背后依然有忧患意识的驱动,闭关锁国、贫穷落后,民族生存就是问题,民族复兴还在路上。

二、忧患意识及其培育的淡化

正是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卓越成绩,使我们能够过上小康生活,在国际上也有了竞争力和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的忧患意识下降,总是讲“厉害了,我的国”,不愿意也不让别人讲中国发展所要面对的现实与潜在的危险与挑战。甚至有一些人,如果你流露出忧患意识,就会给你扣上妄自菲薄、没有信心、为国家发展抹黑的大帽子。这样的思想意识其实是危险的,一方面是不切实际地妄自尊大,另一方面则是对现实的、潜在的危险、困难与艰难险阻丧失警惕。应该承认,我们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但我们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也前所未有,不承认这一点,就是丧失忧患意识,就是不客观的态度,就是没有站在国歌所警惕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个高度。

这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很多过去我们未能正视的“内忧”,包括环境问题、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医疗保障问题、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等。疫情发生时,广大医护人员冲锋陷阵,但他们的英勇牺牲并不能掩盖我们在疫情防控、医疗制度、医疗保障上存在的问题。重大疫情发生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更是我们抗击疫情、走出困境的巨大障碍。

应该说,我们的教育从课程、教材到学校活动等都是有忧患教育意识的。但也应该敢于承认,受社会大环境以及以上这些教育取向的影响,忧患意识教育与以前相比有所减弱,甚至是受到了压制。以教材内容为例,讲中国发展的成绩有篇幅过重的倾向,少讲甚至不讲发展中的困难、挑战与问题,即使诸如物理、化学这样的科学教材,也要求主要讲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与贡献,甚至提出硬性的比例要求。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会误以为我们在科学研究上过去不差、现在更是领先于世界了。甚至是英语、音乐教材,选文、选材都有中外比例要求。语文统编教材在选文上已经做到了符合最严格的标准与比例要求,但依然有人炒作说语文教材崇洋媚外,什么讲到外国人就是好的,讲到中国人都是不好的,完全是罔顾事实。这样的氛围,压抑的是忧患意识,获得的是虚假自信。从忧患意识教育的需要出发,我们的教育应该做到讲成绩时实事求是,讲问题时诚实坦然。不要担心暴露问题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真正的信心从来都是来自于直面真实状态、真实困境与挑战。每一个中国人,包括少年儿童,都是与自己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他们有权利了解国家发展中的挑战,也有责任去迎接挑战。那种只建立在盲目的祖国强大之上的爱国与自信是不全面的。

三、重新重视忧患意识的培育

忧患意识的培养对象应该是全体国民。但这并不是说没有“重点人群”,要平均用力。在忧患意识培育上,“重点人群”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占据公共服务职位的人。在重要岗位上,可以制定、执行政策,进行制度设计,所要承担的责任就大,就更应该有忧患意识,因为岗位重要性决定了“容错空间”,在重要岗位上的“容错空间”比普通百姓小很多,因为重要岗位上的人的影響力是一般百姓所不能比的。从年龄来说,成年人应该比未成年人更有忧患意识,更应该接受忧患意识教育,因为成年人是社会的主导人群,是社会权力占有者、社会资源掌握者,相应地,比未成年人承担着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教育是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施加的影响,成年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或忧患意识淡漠,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方式,相应地,未成年人也就会忧患意识淡漠、缺乏。

如何对成年人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呢?能够对成年人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主体,一个是国家,一个是社会。国家对成年人忧患意识的教育,体现在国家政策上。如果国家的各项政策都能既基于成就与经验,又充分吸收经验教训、警惕可能的风险,就是对国民良好的忧患意识教育。从忧患意识教育的角度看,各级政府机构实事求是,不夸大成绩,更不避讳问题,就是对国民忧患意识教育的“优质课”。对社会来说,诚实地面对自身社会发展状况,诚实面对他国发展水平,让大众能够了解世界的真实状况,就是自然的忧患意识教育课程。对新闻媒体来说,对自己国家只说好话大话、不说问题与挑战;对其他国家,则只说问题、劣势,不说优势、成就,就会给老百姓以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这样的不真实印象。应该对自己的国民有充分的信任,我们的成就会让国民自豪,我们的问题也会让国民更加关心国家、树立报国之志;他国的问题可以给我们以教训,他国的成就也可以激起国民的奋起直追之心。

对未成年人的忧患意识教育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的,即对自己人生的忧患意识;一个是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前者可以说已经相当充分了,因为如今的教育生活其实天天在明示或暗示如果不好好学习、不在竞争中战胜别人,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结果。相反,对国家与民族的忧患意识教育则是薄弱的,正如前面所说,如今我们讲成绩、成就的动力、精力远大于讲问题与挑战的动力与精力。要对未成年人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一个前提条件是引导他们“抬起头看社会”,不能只关心个人的成绩、升学与发展,要分出一部分心力去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他人生活、人类生存。对一个只埋头个人考试分数的人来说,国家与社会的问题进不了其心灵,就谈不上忧患意识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教育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过于依赖于竞争,可以说是以激发学生个体、学校之间的激烈竞争作为基本运行方式的。这样的运行方式的一个后果是,学生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竞争获胜上,而不会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对未成年人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不把他们当外人,对他们说实话,说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实话。中国人有“家丑不外传”的传统,当我们不对别人说家丑的时候,其实是在家庭与外人之间划了一条分界线,线内可以知道家丑,线外不可以。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对未成年人说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困难、险阻,其实是将未成年人当作外人。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不是外人,他们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有知道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实情的权利,也有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义务。

从培育忧患意识出发,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在讲述国家成就与问题时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我们国家过去、现在的成就要讲充分、讲彻底,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不能夸大,不能不顾事实。比如,高中物理和化学教科书讲中国科学家的发明与贡献当然应该,但强行要求比例就不符合事实了。对我们过去、现在的问题、未来的挑战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也要适当、适量、适度地讲,不能遮遮掩掩、一笔带过,把学生当外人。比如,中国发展的环境压力,在相关学科之中就要讲清、讲透,没有必要遮掩。当然,成绩也好、问题也罢,不是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和盘托出,那也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根据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具体学科分层递进地去讲。

忧患意识教育不能局限于一国之事,不能局限于“内忧”,还要放在世界格局之中。那么,忧患意识教育的另一维度,就是让学生了解世界格局与发展现状,其他国家发展的实情(优势与问题)、我们的位置与处境、人类发展的前景与挑战。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危险国家发展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喝水也会有危险
区域发展篇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