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利用并举让桑植文物“活”起来

2020-04-24聂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4期
关键词:宣传文物保护利用

摘 要:桑植境内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呈现出传统文化遗迹众多、革命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亮点纷呈的特点。要充分保护好文物资源,利用好革命旧址,以长征精神为亮点、红色桑植为重点、文旅融合为看点,通过大保护、大发展、大融合,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让桑植文物“活”起来。

关键词: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桑植

桑植,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澧水发源地,万山为邑的千年古县。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目前,桑植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可移动文物6000多件、不可移动文物244处、革命文物125處,文物资源丰富,革命遗迹众多。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保护好文物资源,利用好革命旧址,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让桑植文物“活”起来。

1 桑植文物资源的主要特点

1.1 传统文化遗迹众多

境内共发现古文化遗址135处,其中旧石器时代遗址点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2处,商周遗址39处,春秋战国遗址48处,汉代遗址45处。同时,抢救性发掘清理战国墓22座,东汉砖室墓3座,古窑址多处,保护古建筑多处,古城址3处。

1.2 革命文化底蕴深厚

境内有贺龙故居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贺龙刀劈盐税局旧址、中共湘西北特委旧址、桑植起义旧址、六县联合政府旧址、湘鄂川黔省委机关驻地旧址等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遗址、遗迹众多。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廖汉生、袁任远等200多位革命家曾在桑植浴血奋战,革命文化底蕴深厚。

1.3 民俗文化亮点纷呈

桑植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28个民族聚居地,是全国第二大白族聚居地,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桑植民歌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命战争年代,桑植人民创作出脍炙人口的革命民歌,如《门口挂盏灯》《十送红军》《当兵就要当红军》等,每一首歌曲都寄托不同的情感,唱出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思念之情,唱出军民鱼水深情。据史书记载,从汉代到明朝,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一直被土司土官作为上等献品或著名土特产向皇帝纳贡。摆手舞、杖鼓舞、九子鞭、地虎凳等丰富的民俗资源,充分展现了桑植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2 桑植文物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重视力度不够

一方面,由于年代久远,自然或人为损毁严重,导致历史文物资源留存相对不足,桑植境内很多古建筑破坏严重,甚至消失。另一方面,留存下来的大部分近现代重要史迹以及代表性革命建筑遗址、革命纪念建筑物,由于人民群众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够等,缺乏文物保护利用方案,缺乏统一保护规划。另外,硬件设施不完善,文物库房存放空间小,条件比较简陋,不利于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2.2 投入的经费不足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基层文物保护经费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当前,文物保护工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设备设施。由于财政资金不足,从事文物保护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待遇,岗位流失的现象严重,很多文物无法及时修缮、保护。

2.3 内涵挖掘欠缺

目前,桑植文物资源分块管理现象严重,文物管理部门主要强调文物保护,却无力对文物进行开发利用。经投部门主要强调经济建设,却无法挖掘文物旅游资源所蕴藏的深层次历史文化内涵,导致旅游产品定位模糊,结构单一,大多停留于简单的观光游览,参与性和体验性较差。观众难以从参观中获得亲近感和满足感,无法领会到桑植独特的红色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文化。文物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也无法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4 专业人才短缺

当前,专业人才缺乏是所有基层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主要是加强专业能力提升,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提高文化保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对文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开展。

3 桑植县文物资源保护开发的对策

坚持红色引领,红色、绿色、彩色融合发展思路,以党性教育基地为载体,以红色游历、红色培训、红色研学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全面提升桑植文物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大力促进全县文物资源保护开发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首先大保护,长征精神是亮点。抓住国家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机遇,推进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研究挖掘、环境配套、数字在线等建设工程,实施贺龙纪念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标准打造提升红色旅游精品景区景点,积极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力推进张家界西线旅游开发建设,重点实施九天峰恋景区提质升级改造、张家界红色文化体验园项目。加强重点革命性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对重点革命遗址遗迹、重要纪念场馆等红色设施进行保护和修缮,积极筹建桑植起义纪念馆,策划开设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网上纪念媒体宣传渠道。以“长征出发、革命初心”为主题,加快推进红色演艺产品建设,打造大型红色实景演艺节目。

其次大发展,红色桑植是重点。构建“一区多业多点”红色旅游产业布局,建成以洪家关、刘家坪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经济区,加快建设长征出发地及贺龙元帅故居等红色旅游核心景区;着力建设长征文化公园、党建主题公园、红色小镇、风情小镇、科普小镇,促进红色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桑植起义旧址、芭茅溪盐局旧址、廖汉生故居、龙潭坪六县联合政府旧址、陈家河大捷纪念地、红军医院等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形成洪家关瞻仰纪念、刘家坪红培研学、九天峰恋民俗体验、芙蓉桥地质科普、溇水南滩户外运动体验、八大公山度假养生科考等组团发展格局。同时,积极建设好县委党校,在县职业中学开设红色教育专业,集中打造以刘家坪、洪家关为重点的党建主题公园,将党建元素融入红色景区建设,着力把桑植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党性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宣传党史、文化等专业力量,加强对“贺帅精神”“革命初心”的深度研究和高度提炼,加大对桑植红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创作一批红色文学经典作品,开发一批红色教育培训精品课程,打造红色教育培训知名品牌。

最后大展示,文旅融合是看点。着力促进资源融合、产业融合、业态融合、区域融合,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竞争力,提高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的综合效益。第一,促进区域融合。主动融入张家界市“三星拱月,月照三星”全域旅游格局,加强与张家界核心景区旅游线路、旅游人群、旅游业态的互补对接,实施差异化发展,与张家界核心景区形成优势互补,着力构建张家界西线旅游发展新高地。第二,促进资源融合。整合优化各类旅游资源,根据桑植旅游资源特点、地理区位和市场需求等相关因素,坚持红绿结合,红彩结合,以红带绿,以彩衬红,推动桑植“红、绿、彩”三色旅游融合发展,做好有机串联融合,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打造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第三,促进产业融合。依托桑植县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农产品等,实施“红色+”发展模式,促进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推进“红色+生态”,积极发展生态康养、生态观光、生态度假产业;坚持推进“红色+农业”,围绕“一主多特”,大力发展桑植白茶、蜂蜜、大鲵等旅游特色商品;坚持推进“红色+商贸”,深度研发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旅游餐饮等服务业。第四,突出商品研发。结合桑植红色历史和民俗文化,开发一批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结合桑植传统美食和绿色食品,打造“红军粗粮”系列小吃和“红军餐”系列菜肴,推出系列红色美食和特产,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体验点和吸引力。充分依托“桑植民歌”等文化资源和品牌,深入挖掘整理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一批红色书籍、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等优秀文艺

【作者简介】聂屹(1974—),女,湖南桑植人,本科,贺龙纪念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宣传、贺龙研究。

猜你喜欢

宣传文物保护利用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画与理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