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文物巡查工作的新发展

2020-04-24林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作现状创新发展

摘 要:文化遗产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在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相当庞大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更是位列世界之最。文章基于文物巡查工作的现状进行解析论述,着重就其在新时期的新发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文物巡查;工作现状;创新发展

引言

保护文化遗产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战略精神的重要一环,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意义重大。而文物巡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其有效开展至关重要。但在实际践行过程中,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工作的开展仍旧存在些许不足,探寻文物巡查工作在新时期的新发展,备受关注和热议。

1 文物巡查工作现状

文物作为人类探访历史的根源,是经过时间洗礼的文化精粹和载体,对其有效保护是传扬优良文化的重要基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中指出:“保护机构应当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日常维护和监测,并建立日志。发现世界文化遗产存在安全隐患的,保护机构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同时,根据我国《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要求,“保养维护及监测,是文化古迹保护的基础”。因此,文物巡查本身作为文物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开展至关重要,事实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客觀程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文物巡查工作的开展仍旧存在不少阻碍,最终的质量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而言,随着文物保护单位不断被核定公布,文物巡查的工作范畴持续扩大,但是相应的工作记录仍以纸质载体呈现,存在遗漏、丢失等风险,并且增加了翻阅的复杂程度,某种维度上还造成了巡查工作人员松散的态度,影响了实际工作质量。在这样的操作模式下,文物巡查工作的信息采集较为片面,难以支撑后续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2 新时期文物巡查工作的新发展

在信息化引领的社会发展新时期,文物巡查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对其系统构成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笔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就文物巡查工作的新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树立互联网思维

宏观信息化生态下,互联网应用引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潮流,并为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服务体验,日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期文物巡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设至关重要,是提升其最终效用价值产出的有效路径。对此,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夯实基础文物安全管理,充分运用“互联网+”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综合来讲,文物巡查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明显区别于技术含量极高的文物修复等工作,其本身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工作组织,涉及较大的人力资源消耗,工作内容简单又繁琐,尤其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巡查更是如此。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则打破了这种工作格局,以更为便捷的操作方式实现了文物巡查工作的全方位监控,并且可多点位同步进行,在减少人力资源投入的同时,降低了损坏风险的发生概率。另外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应用的普及化,亦为文物巡查工作信息化建设创设了利好条件支持。因此,新时期以国家系列政策为导向和支持,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应树立高度的“互联网+”意识思维,集整资源,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创新工作模式。

2.2 建设信息平台

如上分析所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视角下,“互联网+”的应用为文物巡查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及新技术支持,并成为一种潮流。在正确的“互联网+”思维引导下,大力发展信息平台建设,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媒体终端为载体承托,充分利用GPS、云计算、大数据等尖端科技,完善相关功能负载开发,有效解决文物巡查工作中的各项问题。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文物保护单位可加强与信息技术公司之间的合作,精准定位文物巡查工作需求,总结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定制一款特色化的智能App,将巡查记录、工作考勤、人员联络、信息传递及视频监控等功能集合在一起,并由此生成标准化的数据系统,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实时、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支持,提高最终工作质量。在此过程中对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信息真实性、客观性。除此之外,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基地,对相关文物知识的宣传有着非凡的意义。文物巡查App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工具,先天具备了良好的交互性能,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将部分功能向普通公众开放,使之充分感悟文物保护工作的价值,并主动投身其中,发挥良好的教育效果。

2.3 加强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开展科技人文交流,推动青年创新合作,是各国共同愿景”,同时强调“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目前是知识经济时代,在新的战略发展时期,人才的价值地位愈加突出,亦是推动文物巡查工作新发展的核心力量。事实上文物巡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学科背景、能力素质等提出了较高要求。文物保护相关单位应当树立高度的人才战略意识,精准定位文物巡查工作职能,细化、量化对从业人员的岗位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育活动,强化其主体责任意识,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涵养构成,提升其综合素质素养和业务水平,以使之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挑战。与此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文物巡查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动态评估,善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必要的奖励或处罚,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除却上述这些,广泛开展对公众群体的文物安全意识教育,可通过专用二维码报送、知识竞赛活动等方式,依托智能巡查App,扩充巡查队伍,提高工作成效。

2.4 规范管理制度

古语有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任何时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都离不开健全制度体系的规范支撑,健全的制度体系是保证其有序推进的基础。事实上,我国也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系列法制条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相较于文物保护这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其中尚存些许方面的不足或空白。对此,在高举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理念旗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文物保护相关方面的法制配套,规范实际操作行为。同时在国家宏观法制框架结构下,需制定更为详尽、可行的文物巡查工作細则,明确目标导向,包括日常监测、信息建设、数据发布、预警处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以推动其规范化、标准化及科学化发展。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在5000多年的沉淀中积累了庞杂的文物系统,文物种类各样,形色各异,各遗产地还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导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物巡查工作手册,并下发给相关岗位员工,要求其认真阅读、严格遵循,从而保证文物巡查工作质量。

3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以问题为导向的文物巡查工作至关重要,它是有力践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应当梳理高度的互联网思维,加强信息化水平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支持,大力开发智能App并扩展其相关功能,同时基于完善的管理制度支持和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持,打开文物巡查工作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闫丽.浅谈互联网技术在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以浦东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及管理系统为例[J].通讯世界,2018(6):299-300.

[2]孙胜利,陈港泉,王小伟,等.文化遗产地文物本体巡查体系初步构建——以敦煌莫高窟文物本体巡查为例[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8(2):32-38.

[3]莫骄,邱峻,廖林曼,等.浅析“互联网+”背景下智能手机应用对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工作的革新——以重庆市北碚区博物馆智能巡查APP为例[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7(3):40-49.

[4]陈丽珍.基于3S技术的田野文物智能巡查管理系统的设计[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2):161-163+166.

【作者简介】林云(1979—),女,汉族,安徽全椒人,硕士,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考古。

猜你喜欢

工作现状创新发展
火灾事故原因调查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学生素质提升工作现状及策略探究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前沿探究
从中小企业秘书工作现状探究高职秘书专业培养趋势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思考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