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油画修复与作品图像探究

2020-04-24张拓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4期

摘 要:如今油画修复行业在国内还是起步阶段,但博物馆、美术馆等收藏单位的油画藏品却与日俱增,如不及时开展这些藏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病害状况只会继续蔓延,从而使文物价值与历史信息遭受严重破坏,并对未来的展陈和研究工作形成阻碍。文章通过对馆藏油画《毛主席像》的修复,择要进行了相应解读及作品绘画意图的探讨。

关键词:馆藏油画;保护修复;图像探究

受时间流逝、环境变迁、保存条件等因素干扰,黄绍京先生的油画《毛主席像》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无论是对未来保存还是展览陈列,都造成了一定影响。本着油画修复中可逆性、安全性、稳定性及真实性原则,对此幅作品进行了保护修复,并根据重点环节做了相应梳理。

1 馆藏油画的保护与修复

馆藏油画《毛主席像》是著名画家黄绍京先生创作于1967年的作品,画面尺幅高70.5厘米,宽49.4厘米,材质属于布面油画。画布有松弛现象,局部有凹凸起伏,折边参差不齐,有明显毁损现象且底部折边严重缺失。作品尘垢堆积明显,画布背面有大面积水渍污染,造成了正面右下方颜料层与基底层缺失。基底层涂料较薄,弹性较差。绘画方式上,作品采用了直接画法,笔触厚重,层次分明,肌理明显。辅助支撑方面,内框由八根长短不同的松木条用铁钉固定而成,工艺粗糙简陋,且不属于正规内框样式。

1.1 清洁除尘

作品污垢沉积严重,有污渍已经渗入到画布纤维中。笔者对作品进行了整体除尘清洁,防止污染物扩散对作品带来进一步侵害。其中,主要污渍分布在画布背面及折边上,笔者采取机械干洗方式进行了背面清洁作业。对表面松动的浮尘,先使用无酸橡皮进行擦拭,再用软毛刷深入清扫。相对顽固的污渍则使用手术刀进行刮除,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刀片与画布角度要控制得当,否则会损伤画布纤维。由于颜料层无光油保护,正面清洗时要在作品处于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下实施操作,用软毛刷和吸尘器清洁表面,再用棉签与去离子水进行了适当清洗工作。

1.2 画布折边衬托

在油画修复中将新布条粘贴在原画布折边处,以对其形成加固或延伸的方式,被称为“折边衬托”。此幅作品的画布折边受损十分严重,底部折边更是呈现整体缺失状态,其余三条边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松弛、变形、老化等现象。为了加强画布折边的牢固程度,便于作品绷装新内框。笔者采用“冷托法”对作品进行了折边衬托工作。首先根据原画布材质选取织法、厚度、质地相似布料。并将布料按照所需尺寸裁成布条,宽度约8厘米。分别将每块布条的一侧边缘抽去几根纬线,使经线形成约1厘米宽的毛边,目的是折边衬托时使原画布折弯区与布条起到缓冲过渡。然后用兰考斯498-20X黏结剂均匀涂抹在布条毛边上,毛边一侧朝向画心并粘贴到折边位置上。把布条按预定位置固定后用龙骨板按压平整。操作时布条不能出现褶皱,毛边不能出现重叠。当临近两条折边衬托时,要以长边搭短边的方式进行,防止因画布包角过厚影响外框安装。最后用重物将粘贴处压牢固,等待黏结剂自然晾干。由于作品原内框不属于标准油画内框,固定方式也不规范,这些因素对未来保存都会构成隐患,所以在折边衬托后需重新定制安装标准内框。

1.3 颜料层补色

顏料层、基底层缺失对油画《毛主席像》的观看造成了干扰性破坏,所以必须对缺失区域进行补色,以此来恢复作品应有的完整性。考虑到画面整体是亚光效果,基底层缺失部分采用了Flügger填料补底。这种填料属于水性的,吸收性好,适合用于亚光作品的补底上色。填补时范围不要超出缺失区域,不能覆盖原作颜料层,要根据画面周围关系填补后,进行肌理笔触的延续性塑造,使与原作肌理变化和谐同步。

补色环节一定是在填补基底层之后进行,如果直接在画布上进行补色,反而是对原作的二次伤害。缺失区域上色时应在不触碰原作色彩前提下,在基底层上进行润色修饰。画面中手部颜色缺失严重,其中一只手的造型已十分模糊。补色时根据绘制原作的参考图片对手部造型进行了1∶1复制,这样可使缺失区域造型相对准确地得到还原。接着用A81乙醛树脂颜料进行补色过程,这种修复颜料不含油脂,主要由天然矿物色粉和乙醛树脂组成,稳定性强,不易变色。修复中的补色与画油画不同,用尖头画笔点涂为主,不宜大笔触涂刷,每层颜色薄罩,随时和原作色彩关系进行比对,以此来保证两者的统一性(图1)。

2 油画《毛主席像》的图像探究

黄绍京(1936—2000),别名青安,江苏南京人。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曾远赴青海从事教学工作20多年,他超凡脱俗的绘画风格应是从那时逐渐形成的。受荷兰著名画家埃舍尔的影响,他在写实绘画风格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升华,作品构图巧妙多变、笔法灵活概括、颜色层次分明,且将抽象性思维方式与几何学巧妙结合,使他的绘画作品更具冲击力和想象力。他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运用矛盾空间作画的画家之一,扎实的工科知识基础与过人的艺术天赋成了他绘画道路上的无限财富。

馆藏油画《毛主席像》与黄绍京先生的矛盾空间题材作品差别很大,是他写实绘画中少有的领袖像作品。这幅油画是根据毛主席同时期照片进行创作的,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绘制领袖像是油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画家或美术工作者们依靠图片、影像及文献等历史资料,通过艺术升华与美化修饰开展创作。笔者认为,正身处青海投入教学工作中的黄绍京应该也不例外。根据时间节点,此幅油画极有可能就是他在当地创作的。作品是写实绘画风格,构图形式与参考照片基本一致。整体背景以红褐色为基调,前景人物造型严谨准确,面部表情生动红润。主席身着蓝灰色上衣,手部呈持烟状态,神情放松自然。笔法娴熟细腻,色彩浑厚浓重,体现了黄绍京先生对油画技法的驾驭能力。

作品中红褐色背景是黄绍京先生进行的主观处理并含有诗句在其中,由于颜色与背景基本一致,正常观看难以辨别。笔者通过紫外荧光检测,使背景里的诗句得到呈现。此诗是毛泽东创作于1949年的七言律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与“人间正道是沧桑”两句诗在画面里较为突出。画家将诗词设计在背景里,可能出于对画面构图考虑,使字与画面之间相映成趣,也许因诗词内容气势磅礴,符合前景人物的形象气质。但是为何将诗词与背景融为一体还有待考证。这也是此幅油画区别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的一大特点(图2)。

3 结语

油画修复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知识领域广泛。每幅作品受损状况各有自身特点,修复方案也不是“一方治百病”,要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制订相应计划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损作品得以焕发生机、延年益寿。修复该时期的馆藏油画,还为我们提供了对材料技法、创作背景、历史事件等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修复中心.油画修复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

[2](俄)尤里·鲍勃洛夫,菲利普·鲍勃洛夫.架上油画的保存与修复[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3]张梅.安徽博物院馆藏黄绍京绘画作品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2).

【作者简介】张拓,就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