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白菜情结”
2020-04-24余平
余平
一个人的记忆就是座城市,时间腐蚀着一切建筑,把高楼和道路全部沙化。如果你不往前走,就会被沙子掩埋。所以我们泪流满面,步步回头,可是只能往前走。
——张嘉佳
【编辑解读】
时光飞速向前,可记忆永不消逝。“步步回头”看到的是曾经的美好,“往前走”看到的是对未来的期待。无论是曾经、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我们人生中的美好时光。
上世纪70年代,我还在读小学,童年的冬天除了火红的冰糖葫芦,就是父亲对大白菜最炽热的爱。那时我家住在北京郊区的大杂院里,当时大白菜几乎是北京人整个冬季唯一可以吃的蔬菜,一家买五六百斤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一到十二月,父亲就会找来自行车,然后在车后架搁两块木板,将买好的大白菜码上,再牢牢绑住,一趟趟地把几百斤白菜拉回家。买完冬储大白菜后,父亲还会忙活好长时间,把大白菜一排排码放整齐。
有一年冬天温度特别低,父亲冬储的大白菜都被冻坏了,我们一家人只能靠吃百家菜熬过漫长冬季,父亲心痛不已。于是第二年霜降之后立冬之前,父亲在大杂院里挖了一个菜窖,专门用来存储大白菜。父亲挖的菜窖有四米深,存储白菜量很大,菜窖藏在大地里,即使菜窖外面天寒地冻,里面总是在零上三四摄氏度左右。挖好的菜窖存放蔬菜也有讲究,每层大白菜之间要夹以高粱秸秆,以利通风。隔一个月父親还要下去倒窖,就是将大白菜重新码放一遍,这更有益于保鲜。这个菜窖一直用了十五年,直到冬储大白菜的习俗渐渐远去。
上世纪90年代,我结婚成家了,也开始操持柴米油盐的事。那时已不用冬储大白菜,每年冬季菜市场的菜品非常丰富,可我每次去菜市场还是忍不住要买一颗白菜回家。
在我潜意识里,冬季的餐桌上没有白菜,总觉得缺点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大白菜已经不像我童年那样只是个“下饭菜”,而是吃出了大白菜的味道。
冬天去吃涮羊肉火锅时,我总是要点上两盘大白菜,白绿的菜瓣,鹅黄的菜心,将它们浸泡在羊肉汤里,吃起来又脆又爽,肉厚味甜,令人回味无穷。我在寒冬里最喜欢吃妻子做的猪肉白菜炖粉条,将五花猪肉切成块,加白糖、盐、酱油、葱花、姜片、花椒、桂皮,炖至熟烂,加入白菜叶和粉条,几分钟后出锅装碗,碗里热气腾腾,汤浓味醇,酥烂鲜香,再来上一瓶二锅头,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真让人感到酣畅淋漓。
女儿也对大白菜情有独钟,她深知即使冬天菜市场菜品种类很多,家乡人还是有着浓浓的大白菜情结,白菜始终是家乡人餐桌上的招牌菜。聪明的女儿不但享受着白菜的美味,还在网上卖起了白菜。女儿亲自开车去田里选购货源,由于菜品新鲜,服务好,价格实惠,她的生意渐渐红火。女儿的白菜网店慢慢扩大规模,还请了亲戚来帮忙,两个人从早到晚不停地忙活着,一个人负责接单、对单,一个人负责装菜、打包。大白菜加互联网带来的收入超出了女儿的想象,她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期望。
大白菜在寒冷的季节包裹着阳光和雨露陪伴着我们,落落大方、朴实无华,与我们携手一直走到温暖的春天。三代人的大白菜情结也随着每年的冬季如约而至,记忆中的味道永远不会消退。
【赏析】
本文讲述了祖孙三代人对于大白菜的感情——无论是作者读小学时父亲冬储大白菜,还是作者成家后仍对大白菜情有独钟,抑或是女儿开网店卖大白菜,我们从字里行间都能读出一种情意,那情意是温暖,是传承,是美好的新、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