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半场,无症状感染者怎么防?张文宏等专家来支招

2020-04-24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科学生活 2020年4期
关键词:张文宏防线感染者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这个病毒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对付的病毒之一。”

在3月27日举行的“病毒演变、进化、传播的基础研究与防治实践——从SARS到COVID-19”研讨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新冠肺炎上海专家治疗组高级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表示,在历史上没有一个病毒特性像新冠病毒这么诡异,传播力很强但是症状又不轻,介于流感和SARS中间。并且,“它的狡猾之处在于,居然还有无症状携带,这就成为一个大的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6日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要高度重视防治无症状感染者。”

◆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凡解释说,无症状感染是没有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却呈阳性。

在医学上,无症状感染者不是患者而是携带者,是区别于潜伏期患者的一种隐性感染者。

张文宏称,其团队发现有患者从头到尾无症状,但病毒血清阳性会延续三个星期。

无症状感染意味着有相当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免疫功能可以非常好地控制这个病毒,不像SARS会引起重症导致死亡。但无症状感染者仍具有传染的可能。

近日,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一篇论文研究结果显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6.3%,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4.11%。研究者认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成为潜在传播源。

张文宏表示,在现在上海100多例输入性病例里,通过系统性观察发现,无症状感染病例越来越多。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隔离,就会大量滞留在社区,构成社区传播的隐患。

张文宏担忧:“现在我们只允许中国人回来,但当哪一天我们的国门再次开放的时候,国际上会有大量的友人进来,如果他是无症状的,那这个风险就极大”。

◆ 不当“救火队员” 建立快速诊断体系

为什么SARS疫情期间,没有出现无症状感染的问题?

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全军生物侦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微生物学会顾问戚中田说,这是因为SARS感染有一条“金标准”:“不发热不感染。”也就是说,只要感染了SARS病毒就会出现发热症状,以此来开展防控工作十分高效。

对于新冠病毒来说,无法依靠体征来筛选无症状感染者,那该怎么办?

张文宏认为,为了降低无症状感染者社区传播的隐患,应第一时间发现和鉴别病毒携带者,快速诊断体系的建立极为重要。

目前,上海对入境来沪人员实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这一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筛查来自境外的无症状感染者。

张文宏说,这个观点国际上也是认可的。现在极为重要的两件事,一是阻挡外来输入,二是医院体系的快速建立。

“在每一次新发传染病来的时候,你们准备好了没有?”闻玉梅院士曾反复问张文宏这个问题。他回应说,自己不愿意做“救火队员”,而是要依靠科技支撑的精准防控体系,掌握主动权,将疫情彻底控制住。

◆ 三道防线,自我防护是关键

虽然核酸检测可以筛出绝大多数的无症状感染者,但也不是万无一失。

针对输入性防控,吴凡说,上海的策略是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口岸,这个篱笆扎得越紧,内部的压力就越小。

第二道防线是居民自我防护。“哪怕有感染的风险,老百姓能做好防护也就没问题。”

最后一道防线是完善的医疗卫生系统。近日,上海在117家发热门诊的基础上,增加建设18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就是一项有力举措。“这是城市防控网络的神经末梢,希望这张网织得密一点、灵敏一点。”

吴凡说,和境内相比,境外输入防控相对容易。“难的不是如何防控,而是在于国际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她提醒说,对于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不可掉以轻心,但也不必过度焦虑,做好个人防护是关键。

猜你喜欢

张文宏防线感染者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写在处方背面的文字
张文宏:新冠疫情下的饮食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张文宏:黑眼圈,靠什么消除
张文宏 不要神化我
做好三道防线,孕育完美“天使”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