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2020-04-23张华

成功密码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角形多媒体技术图形

张华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合理运用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概念直观化,以趣味性的语言或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本文将探究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在当下的学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最为广泛的,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也是相当有效的。但是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依旧处于单纯的依赖状态中,将原本出现在黑板上的知识点复制到多媒体中,只是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并没有很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吸引力,以此为媒介展开互动式学习,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色彩鲜艳且具有一定动态性的图形,如“会弹跳的长方形、可以滚动的圆形、会飞的正方形”等,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看到这样生动活泼的画面,学生们会感觉很兴奋,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教师此时鼓励学生将看到这些图形后的想法说出来,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看起来很像,为什么名称不一样?如果圆形出现边的话会变成什么图形?”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给予赞扬,因为学生的奇思妙想对思维能力的促进是极有效的。接下来带领学生进入正题,通过多媒体上的各类图形向学生一一讲解为什么、是什么,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自主探究、主动学习,逐渐喜欢上这样的课堂模式。而多媒体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变,让多媒体技术成为辅助教学的促进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鲜感。

二、利用微课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对于多媒体技术,微课属于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十分钟左右的视频向学生展现课堂的整体内容,让学生搭建一个基础的知识框架。同时,视频内容又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相关知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布置相应的任务,如“了解三角形的基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在预习中允许学生提出疑问,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趋向设置微课视频课件。通过预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并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做出准确的教学框架,然后主要讲述学生存在疑问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每个三角形都至少存在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一个钝角”,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教师利用微课课件将这部分内容进行演示,以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接着继续询问学生存在的疑问,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经过疑问、分析和解释,一层层地深入讲解学习,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

三、运用交互工具,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小学数学所教授的都是基础性的知识,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构建一个基础的数学知识框架,并能进行简单运算,为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奠定基础。这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工具中的一些软件设施开展教学,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讨论小老鼠的用餐搭配以及出去玩的出行路线,看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又能获得多少种不同的结果,以此为基点组织学生展开数学知识的举一反三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只有一个正确结果的同时可能还有多种多样的解决策略等待去发现。

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结合远不止眼前的这些形式,依然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待教师的创新和改良。时代的进步和环境的改变使人们不断改变思维方式和探究问题的角度,但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必将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也必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主流。

猜你喜欢

三角形多媒体技术图形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分图形
画一画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