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向拓展 纵向贯通

2020-04-23张婷

成功密码 2020年4期
关键词:逻辑性子路语录

张婷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论语〉选读》这一单元的教学较其他单元也更为困难。如何让学生理解透彻这部经典的要义?循着编者对此书的编排,笔者在阅读中找到了两个教学方向。

一、横向拓展

1.补充与课文所选语录相关的资料

课文是非连续性文本,学生在理解时难度必然很大。因此,适当补充与语录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语录就十分必要。

以第二课的课文《当仁,不让于师》为例。

(1)本课第8则“自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语录较短,信息有限,学生读后产生了这些疑问:孔子为何去见名声不好的南子?孔子作为老师,去见南子,为何学生子路不悦?孔子为何在学生面前发誓?为了解答这些疑问,笔者补充了以下资料:

①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致谢。不得已,见之……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史记·孔子世家》

②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老师把这些资料展示给学生,并作适当讲解,介绍子路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明白:子路与孔子年龄相差不大,二人关系超出普通师生关系,更似朋友,故而,孔子出于“礼”而见了名声不好但把持了卫国政权的南子后,“子路不悦”了。而孔子在自己学生面前发誓,让孔子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

(2)第10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则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不做重点讲解,但又有必要加深一点。笔者补充了《论语》中一段资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通过这则资料,可让学生在了解孔子的学生志向之余,了解孔子的心愿,能更好地理解孔子对学生回答的评价。

2.拓展课文以外的文章、人物、事件

以第五课的课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例。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义”。首先,在引入“义”的话题时,老师除了跟学生讲孔子学生子贡义取留下“端木遗风”美词外,还讲义薄云天的关云长,讲报太子知遇之恩刺秦王的荆轲,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身上领会何为“义”。其次,在讲6 ~7则“义与君子”时,老师带着学生阅读了两篇文章《低智商的善良,不如高智商的冷漠》《李嘉诚金钱以外的软实力》让学生贴近现实,在面对现实时有一个冷静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何为“义”?

这样的拓展,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又能提高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能让学生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二、纵向贯通

1.在同一篇课文中,贯通体现在编者对语录的选择及安排,逻辑性极强

以第一课的课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为例。

本课为了体现孔子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选取了5则语录。贯穿这5则的一条线是对孔子行为持不同态度的人。5则语录共写了6个人,只有第1则中的“仪封人”对孔子是赞赏的,孔子亦视其为知己。后面5则中,有对孔子不屑、嘲讽的长沮、桀溺;对孔子不满的丈人;有婉劝孔子的佯狂者接舆;有评议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晨门。

严密的逻辑性还体现在,这6个人之间又存在比较。其中长沮、桀溺、丈人乃隐于野的隐者,接舆、晨门乃隐于市的隐者。

这样的选择编排达到了两个效果,一是表现天下无道,有才之人纷纷归隐;二是表现孔子与这些人的不同:“贤者避世,圣者不避”,孔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尽显。

以第四课的课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例。

本课共选择了9则语录。编排的思路是:①“仁”是什么(1~5则);②如何达到“仁”(6~8则);③施仁的结果如何(第9则),充分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

2.课文与课文之间,贯通体现在内容的互补上

以第六课的课文《有教无类》为例。

本课第4则,子张问仁,问到三仕为令尹的子文可否称得上仁,孔子答:“焉得仁。”为什么?答案可在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3则找到。这一则中樊迟问仁,孔子答:“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也就是说,仁,就要在自己身处高位时推举正直的人,把他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可使邪恶的人变正直。本课第4则子张所问令尹子文,虽三仕无喜色,三已无愠色,但身居高位并未做到“举直错诸枉”,故而孔子称其“忠”而已,不可说达到了“仁”的境界。

本课第9则,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答:“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此处理解“贫而乐”,可以联系前面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中的第9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以及第五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第3则“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两则都提到颜回的安贫乐道,恰是对本课“贫而乐”的最佳解释。“富而好礼”则可联系第四课中的第5则。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即孔子认为如果能做到富有而广博施恩于百姓,帮助众人,那就不只是“仁”,甚至可称得上“圣”了。这体现了孔子对于富者行义举的高度评价,正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富而好礼”。

横向拓展,纵向贯通,解决了语录体非连续性这一难点,并使课堂内容变得更为丰富、立体,学生也对课文理解得更为透彻、深刻。

总结教学时,笔者把这个方法延伸到了写作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课后认真领会《论语》,选读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把握横向拓展、纵向贯通的特点。然后,把这两个特点与议论文的写作结合起来。第一,写议论文时,确定中心论点后,依据纵向贯通这点,设置分论点,写脉络句,脉络句的设置要有逻辑性。第二,对每个分论点进行议论时做到横向拓展,选择典型事例,让内容充实。笔者布置了一篇以“坚守”为话题的作文,让学生试一试。

一篇题为《美丽的坚守》的学生习作让我收获了惊喜。作文的开头“有那么些人,用他们的青春,汗水和生命为我们诠释了美丽的坚守。”开篇点题。正文部分选用了杨善洲、巫溪县乡村老师赵世术、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三个例子。设置了三个脉络句:“埋頭苦干了22年,他用他的心血浇灌这万亩绿树,用他的坚守为后代换来了一片绿荫,他坚守的精神将永垂不朽。”“33年延展自己的爱心,他用他有限的生命为那群孩子们插上了梦的翅膀。”“44年坚守在校园,为学生们默默地奉献,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无愧于‘香港大学之宝。”结尾段进行总结:“22年的埋头苦干,33年的循循教导,44年的默默奉献,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22年、33年、44年,这种对素材的安排,逻辑周密,充分诠释了“坚守”!

《〈论语〉选读》这个单元的教学,让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阅读与写作的紧密联系,阅读教学除了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从中总结方法,并且把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借用叶圣陶先生一句话作结:“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个写作的榜样。”

猜你喜欢

逻辑性子路语录
孔子“教训”子路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逻辑性
语录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语录
浅谈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
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