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写出人物的精气神
2020-04-23江子
江子
我去吉安采访脱贫攻坚的事,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罗帅民。他说一口北方话,可样子就跟一村干部似的,甚至比村干部还要朴实。首先是他的外貌:平头、黑脸、瘦。其次是他穿的衣服,款式和质量不比镇里的干部好。最后是他说话的逻辑,一点都不装,总是认为自己占着理。
我就感觉到这人有戏,深挖下去,得知他竟然带着良枧村一千多人开展产业种植、村容村貌整治,让村民们摘掉了贫穷帽,奔上了小康路。
五年时间,他每年只回去北京两趟,其他时间都留在村里。凭良心说,他是要付出大牺牲的。
一个过惯了大城市生活的人,在这个小村子里一待就是五年,而且看起来那么甘之如饴,他是怎么做到的?听说单位领导中途要找人给他换班,他还不让,说别人都有事牵挂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孩子成了家,没牵绊。
这样的人是有境界的人,这样的人就应该是我们人民群众中的英雄。应该怎么写好这个人物呢?
我首先写了他的外貌:平头,皮肤黑,戴副眼镜,衣服的款式和质量……我还要写他的逻辑。因为一个人的内在逻辑就是一个人的活法,活法写出来了,人物就有魂了:多大的难处,在他的心里都转化成了有利的因素。这是一种大境界。
我扣住了他的几个细节来刻画他:不断变化的笑、旧的皮带。写人物,有几个抓人的细节,可以让人物形象立马立起来。这是一条重要经验。
著名作家阿城的《棋王》,写王一生的吃:“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这也太让人印象深刻了。
我还采取了对比手法:没有脱贫时的苦与产业收获后的甜,五年前与五年后人物容貌的变化、皮带的变化,还有他了不起的工作业绩与衣着朴素、态度随和的对比……这样一来,人物的精氣神就表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