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通在缩小内部审计期望差中的作用

2020-04-23王丹丹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供给方需求方审计师

王丹丹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

一、引言

近年来,内部审计在不断发展,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内部审计方法不够完善等因素,造成了内部审计供求的不平衡,使得内部审计期望差距越来越大。为缩小内部审计期望差,除要灵活运用必要审计手段外,沟通不可或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师应具有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技能,以便能够清楚地和有效地传递诸如审计目的、评价、结论和建议等事项”[1],明确表明沟通技能是内部审计人员必备技能,口头和书面地沟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不可或缺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信息与沟通要素,要求将信息与沟通相结合,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也是一种内部控制机制,信息与沟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同样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基于DES模型分析内部审计期望差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入加强内部审计沟通方式来降低内部审计期望差。

二、内部审计沟通相关理论

(一)内部审计沟通的概念

广义的内部审计沟通指所有影响内部审计活动的沟通,包括沟通目标、主体(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客体、载体、时间、方式等;狭义的内部审计指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括、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探讨和交流的过程。

(二)内部审计沟通度模型

2015年王海兵、曹博微在《内部审计沟通度模型研究》中提出了内部审计沟通度模型,该模型包括时间、空间、人际和综合四个层面,涵盖内部审计沟通的频度、速度、高度、宽度、深度、角度、湿度、温度、透明度、粘度、尺度、信度和效度等十三个维度,该模型对于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内部审计沟通准则,指导内部审计沟通实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时间层面指内部审计沟通的时间点、时间段,包括速度和频度。速度指沟通的及时性,沟通及时有利于获取最新、最有益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审计沟通效果;而频度指指单位时间内沟通的频率和强度,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和沟通目的,应采用与之匹配的沟通频度。空间层面指内部审计沟通的空间范围,包括高度、深度、宽度和角度四个方面。高度指沟通对象职位高低程度,深度指沟通内容的深入程度,宽度指沟通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而角度则是沟通内容的切入点,一般由边缘向中心延伸。人际关系层面最为重要,包括沟通的温度、湿度、透明度和粘度。温度是沟通所处的环境、氛围,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态度、轻度、预期等;湿度指沟通内容的相关度、可靠度;透明度指沟通对象、内容、结果等的公开程度;粘度指的是内部审计人员与沟通的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综合层面指通过对时间、空间、人际层面的综合运用,达到审计目的和效果,包括尺度、信度和效度。尺度指沟通中应注意的时间、范围、方式等把握程度;信度指沟通内容的可靠性、充分性等;效度则是指内部审计沟通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三、基于DES模型分析内部审计期望差产生的原因

国内外学者们对于审计期望差构成要素都有各自的看法,porter对审计期望差的定义普遍受到认可。porter(1993)将审计期望差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审计师能合理达到的水平与法律和职业标准要求审计师应达到的水平的差距,即 “准则差异”;法律和职业标准要求审计师应达到的水平和审计师被认为已经达到的水平的差距,即 “业绩差异”;社会的预期与审计师能合理达到的水平的差距,即“不合理差异”[3]。

王海兵(2005)年提出DES(Demand-Environment-Supply Model)模型在会计资源配置中的中的应用,考虑到由于需求方的需求相对于审计环境具有超前性,供给方对于审计环境变化的反应具有滞后性,加之客观审计环境固有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本文拟将引用静态DES模型对内部审计期望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沟通在缩短审计期望差的具体应用[4]。内部审计包含需求方(D)、供给方(S)和客观审计准则环境(E),供需双方在现行的审计准则环境下的审计交易行为由一下DES模型表示:

图1 DES模型

如图,DE并DES为有效审计需求,即需求方希望购得且审计环境支持,但供给方愿意或不愿意供给的类型;DO并DE表示无效的审计需求,也称“合理性差距”,即需求方希望购得,供给方愿意或不愿供给,但审计准则环境不支持双方进行此项审计交易的差距;ES并DES表示可实现的审计供给,即供给方希望供给且审计环境支持,但需求方愿意或不愿意购买的类型;DS并SO表示无效的审计供给,也称”审计业绩差距”,即供给方希望供给,需求方愿意或不愿购买,且环境对此不予支持的审计差距;最后,有效的供需无法得到审计准则环境的支持的差距,即为“审计准则差距”[5]。

四、沟通缩小内部审计期望差

通过DES模型分析可知,内部审计期望差形成的主要三大因素是需求、供给和审计环境,要缩小内部审计期望差也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而沟通作为审计工作开展的手段,贯穿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沟通,可防止审计工作“不作为”,增强工作主动性;通过沟通,可取得被审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审计效率。

(一)沟通降低审计期望

从需求方(D)角度出发,在审计准则环境限制、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水平限制,且需求方希望获取的审计信息具有超前性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供的审计成果是有限且不足以满足各方需求的。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与各方通过交流沟通,达成共识,降低审计期望差。由于公司各级职员、领导干部对内部审计工作及其准则的了解程度深浅不一,因而在职工对内部审计执业与实际执业存在较大差距。为缩短此类差距,可采用增强宣传教育、定期相互交流等沟通方式,来从思想上加强每个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与重视。个人对现有内部审计执业水平、准则等内容有一定水平的了解后,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极大程度地降低职员对内部审计抱有的较高或较低的期望。

(二)沟通提升内部审计业务成绩

从供给方(S)角度出发,除现有审计准则、职工及管理层对现有内部审计执业水平不合理期望等因素外,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的欠缺也是造成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主要原因。《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沟通在审计工作中贯穿始终,是审计工作收集可靠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有效的沟通对提升内部审计业务能力大有裨益。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是口头沟通,如:座谈会、询问、讨论、调查和征求意见等。虽然口头沟通得到的信息并不完全可靠,但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可以从沟通中挖掘出重要线索,为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思路与方向,从而提高内部审计效率,保证内部审计意见得到有效落实,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三)沟通增强准则合理性

从内部审计准则环境(E)角度出发,要缩小内部审计期望差距还需不断完善现有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增强准则合理性。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主要采用的国外的准则,不能弥补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缺陷,也未能为内部审计人员提升业务成绩指明方向,因此,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找准机会与领导层积极沟通,让其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取得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在领导层的重视下,公司内部审计准则可以进一步得到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也可以更顺利的进行。甚至,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领导层进一步与国家审计委员会进行沟通,从根本上修订出适合我国内部审计情况的内部审计准则。

猜你喜欢

供给方需求方审计师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物联网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研究
——基于供需双方的进化博弈
四方演化博弈视角下的共享经济信用生成机理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面向软件外包平台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
供给侧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比较分析
实时竞价中的佣金率问题研究
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