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对策
——以杭嘉湖地区为例

2020-04-23吴秀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建筑文旅研学

吴秀娟

(湖州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0 引 言

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指古建筑、古遗址、历史文化名城等具有艺术、历史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指优秀的传统文化或工艺.杭嘉湖地区自古文化昌盛,具有鲜明的区位优势.对该地区的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和调研,挖掘现存的问题,推动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可提升文化遗产认知度,促进传承与发展,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提供示范作用和可复制思路.

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得到了国家顶层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规划和引导.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同年10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重视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并使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发展.2019年两会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明确表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国家的重要决策.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既可增强文化活力,又可提升旅游的内涵和魅力.

1 杭嘉湖地区文化遗产及旅游现状

1.1 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

(1) 物质文化遗产位置分布不均,保护水平和开发水平不均衡[1].古遗迹和古墓葬的保护水平较差.相对而言,古建筑和石窟寺及石雕的保护较好.由于多数遗址保护范围的规划建设基地人气不足,且较偏僻,配套设施和交通很不好,特别是遗址周边建控地带与开发建设产生冲突,更让遗址整体表现得格外凄凉暗淡.加上管理上的缺失,有些遗址区域内甚至已种植了一些农作物.虽然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了保护措施,但遗址环境的保护和管理还存在很多缺失和不足.

(2) 经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人不太了解遗址,也没有参与过针对遗址景观的文化旅游.多数人认为需要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和宣传,促进其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真正触碰和欣赏这些伟大的历史遗址.如马家浜遗址,由于大部分古建筑和石窟寺建于人口繁华或景色优美之地,加上古建筑自身建筑结构独特且极具吸引力,以及文人墨客的赞扬推广、学者们的研究与探讨,使得古建筑更具政治性、历史性和神秘色彩,由此人们对古建筑的认知度就更高,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古建筑进行游览观赏.而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旅游发展或提升当地知名度,会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宣传,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良性循环.

(3) 古建筑的管理目前还存在一定隐患,有些管理显得敷衍或放任.如湖州的飞英塔,飞英塔坐落于湖州飞英公园内,该塔结构非常特殊且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学性和神秘故事传说.但目前为保护飞英塔,该塔内部已不再对外开放,游客只能观赏该塔的外部结构特点.而飞英塔建筑结构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于其内部的塔中塔结构,当人们不能直接欣赏塔内美妙之处时,飞英塔的美也就得不到口口相传.关闭塔内游玩是地方政府对古建筑保护的一种措施,但关键是关闭后的管理显得非常滞后,没有相应的宣传讲解展示备案,这让飞英塔显得异常寂寞.另外,古建筑和石窟寺存在风化、病害等破坏性灾害,目前较多的古建筑和石窟寺都存在这种问题.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相对较多,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等力度各不相同.由于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不同,其开发和推广程度也呈现很大的落差.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点导致了不同文化遗产有着不同的存在状态.如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传授过程复杂、不易保存或知道的人很少;有的由于人们的保护意识不足正处于消失的边缘.现阶段,非遗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地的非遗保护大多需要依靠政策扶持、政府拨款等措施维持现状,出现非遗保护“政府热、社会冷”的现象,而对非遗如何自立、自强、自续等问题缺乏关注和思考.大部分非遗的群众基础不够,与群众生活相距较远,不能与时代结合焕发自身的价值,忽视了非遗应该具有的“活态”属性,导致非遗与人民的生产、生活脱节.一些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对非遗认识不足,仅仅充当“讲解员”“守旧者”的角色,缺乏创新发展、特色推广等理念.事实表明,目前非遗推广比较困难的根本原因在其难以融入现代生活节奏和生活模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1.3 文化旅游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已步入大众化旅游时代,节假日旅游已成为国民的一种普遍休假方式[2].特别是浙江的杭州、湖州和嘉兴旅游产业发展比较好.在旅游行程中,越来越多的旅客已不再满足走马观花或纯观景休闲式的旅游消费模式,他们更希望在旅游过程中探究、体验或重温旅游景区中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以此带来精神满足.基于这种文化精神需求,也就产生了文化旅游产业.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观赏性和参与性较好,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开展得较好.重点文物中的代表性建筑、石窟寺及石雕等也由于其可观性、具实性较强,其相关文化旅游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文化旅游发展最不好的是古遗迹,这与古遗迹的特征有直接关系.

另外,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的文创产品还相对缺失,文化内涵不深.多数文创产品几乎等同于旅游纪念品,其内涵、影响力、销售业绩、品牌效应等远低于期望值,而且文化旅游相关单位对文物的宣传和讲解过于简单,部分文化旅游项目总体布局比较混乱、沉闷乏味、观赏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 杭嘉湖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构建

浙江杭嘉湖区域文旅融合是基于文化遗产展示,利用便利交通方式而发展的旅游模式.跨越浙江全境的文旅融合不可一蹴而就,可在杭州、嘉兴、湖州形成试点,逐渐将各市的文旅融合连接起来,采用“由点-连线-成轴-呈面”的渐进发展模式.

2.1 文化遗产展示与宣传体系建设

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文化遗产的活态化展示,需要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结合,形成文化遗产环境的综合保护和营造[3].在梳理杭嘉湖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从遗产故事的影视化呈现、历史现场的虚拟化呈现、历史场景的演绎性呈现、艺术作品的动态化呈现、文化遗产的产业式更新等方面创新文化遗产精神的多元化展示方式,使游客在参与历史事件、叩问历史命脉的过程中,深刻领会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同时对各市镇文化遗产的展示进行统筹设计,形成各市镇一脉相连又各具特色的遗产展示体系,规划多元创新、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展示体系.

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宣传可以结合线上线下一体化展示体系.线上展示主要借助互联网、数字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线下展示主要通过实物体验式或展示性(演示性)等方式进行构建.线上展示系统的构建可以是平台形式也可以是三维立体;可以是PC端软件也可以是移动设备(手机等)App软件或两者兼顾.为增加娱乐性和交互性,可将线上展示平台做成更具参与度的游戏.线下展示平台的构建要充分考虑文化遗产自身特性进行展示,必要环节也要充分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有些环节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参与.如茶艺文化的展示可以进行实物展示、表演,也可让游客实际参与.如湖笔制作、丝绸制作等除了实物展示和操作外,有些环节还可以采用AR/VR技术进行操作.针对文化遗址等更需要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遗址地重现,并将遗址现有的框架通过数字多媒体及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三维立体重构,让游客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知,而不是完全依靠游客自身的立体想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让游客置身于虚拟遗址中进行体验,这样更有利用遗址的推广宣传.文化遗产展示与宣传体系见图1.

2.2 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项目的培育与推广

2.2.1 文旅融合消费项目规划与培育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中挑选一批保存较好、便于创新的项目,根据国家鼓励开发11大旅游新业态,培育文化体验游、乡村民宿游、生态和谐游、研学知识游等.对以文化遗产著称的旅游景区,在规划、开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多层次、全方面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提炼出景区核心的文化内涵,并结合景区的自然景观、时代特点、当地民俗等给予深入融合,以最契合当代游客价值观的方式呈现,从而提升景区的文化品质,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加大教育领域研学旅游.随着体验式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与实施,基于旅游产业的研学旅行逐渐成为教育系统和旅游产业共识的合作热点,也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方向.文化旅游的推广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就目前发展现状看,与教育系统结合,推广研学文化旅游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文物文化是教育的一个主要责任.国家相关政府部门也多次提出“学习之旅”.研学文化旅游有助于传承文化内涵,促进相关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将文化遗产与研学旅游相结合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各部门总体资源的有效结合和规划设计.研学文化旅游见图2.

首先,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要对与文化遗产相关的研学旅游进行引导和支持.教育部门在相关政策支持下要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确保研学文化旅游过程的安全性.学校部门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文化旅游或参与文化遗产旅游项目的开发.研学旅游与文化遗产的结合可以寓教于乐,将研学旅游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促进有效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其次,旅游企业是研究旅游产品和活动的主要设计者之一,肩负保障安全、统筹协调等责任,同时是推广旅游产品和实施活动的组织者,需要积极为研学旅游创建良好的舆论氛围.研学文化旅游市场非常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加.

再者,研学基地作为开展研学旅游的活动场所,需要提供相应的场所保障和优质的旅游产品.相关文化遗产直接管理单位或个人要分析文化遗产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并基于各教育层次知识体系与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相关性进行有效分解对应,能进行统一展示的可以统一展示,不能统一展示的可以根据不同教育层次对不同文化遗产进行不同内容和深度的衔接,要针对不同教育层次进行文化遗产相关旅游项目的设计开发.政府部门、教育机构、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要积极与旅游公司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2.2.2 智慧沟通平台构建

调研发现,游客获取文化旅游讯息的渠道比较散乱,没有全面性和及时性,需政府加大支持,与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联手,同时吸纳民间资本的投入构建智慧沟通平台(图3),打通游客与文化遗产之间的间壁,让游客及时地接收文化保护单位的相关活动信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2.3 旅游产品及业态创新挖掘

调研发现,目前文化旅游存在以下问题:旅游产品与项目同质化,多数旅游产品与项目相似度很高;当地特色性、创新性不够突出,游客的参与度和推广度不够;旅游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集聚性不够.旅游产品与业态需对散落的区域进行整合,提炼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形成特色,主打推广;对特色做系列的规划,使其呈现更加丰富的形式,整合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使其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杭嘉湖地理优势,助力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不断完善生态旅游产品结构体系[4],借助文旅融合推动对GDP的贡献,同时带动相关产业与乡村振兴发展,打造文旅商集聚区.

3 结 论

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嘉兴和湖州三地的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杭嘉湖地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管理、宣传、保护、传承、发展等方面的现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从文化遗产展示与宣传体系建设、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项目的培育与推广等方面提出杭嘉湖区域文化遗产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以促进文化遗产健康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古建筑文旅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中国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