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会茶宴:以茶为名的全民狂欢
2020-04-23倪满强编辑王芳丽
◎ 文 | 倪满强 编辑 | 王芳丽
从唐大历五年(770)开始,长兴的紫笋茶因为得到陆羽的力荐而成为大唐皇室的御用饮品,从此长兴便成为茶文化拥趸的朝圣之地,颜真卿、袁高、杜牧、崔元亮、于頔、杨汉公等风流名士因为督贡的职责来到长兴的深山岕岱之间,流连山水,品茗赋诗,成一时盛况。这样的活动固然丰富了长兴的文化内涵,但似乎与辛苦劳作的长兴茶农关系不大。只有在每年的斗茶大会上,才算是以茶的名义开展的全民狂欢活动。
“十日王程路四千,到间犹及清明宴”,唐皇一纸诏令,远在长安千里之外江南的长兴必须在清明前将新茶急程送往大明宫中,除去十天的路途,紫笋茶在农历的二月中旬就要采摘完毕。估摸着唐皇已然在欣然品茗了,刺史大人们便要将长兴、宜兴的贡茶悉数集中在一地,来举行一个庆祝派对。这个地方,便是境会亭。关于境会亭的确切地址在哪里,向来有悬脚岭和啄木岭两种说法,多年来已成为一段公案。但我们如果跳出地域的局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不必太过纠结了——两地都是紫笋茶产地,都留有贡茶古道,而且紫笋茶种植的区域因为扩贡的需要有由东向西转移的历史,所以这两地都曾建有境会亭也是情理之中的。
此时,悬脚岭的气候还有些微寒,湖州、常州两州的最高长官便要带着大小僚属、文艺骨干来到这境会亭上。于是,石阶古道上,便要喧嚣起来了,骡马的叮当声、轿夫的喊轿声、歌姬的打趣声,让古道林木间的鸟兽都惊扰得不知所措,路边的野草被拨弄得静不下心来,只能饶有兴致地充当“看客”。到了岭上,豁然开朗,方圆一块平地,足可以摆下20多桌的宴席,周围已经插上了大小旗幡,摆好了斗茶的擂台,好一派节日的喜庆氛围!这已经不只是刺史大人和文人名士独享风流的舞台,四乡八邻的乡亲们都围聚到岭上来,尤其是辛苦采摘了这早春芽茶的茶农们更是关心着自己的茶叶能不能在斗茶会上胜上一筹。当朝霞从太湖岸边泛起,并红透了悬脚岭的清晨,盛大的茶宴仪式即将开始,仪式由湖常二州刺史主持,先是“祭山祭水祭茶神”,接着官员和千百采茶工、制茶工代表便齐声高呼“茶发芽”。宏亮的呼喊声回荡在山谷之中,是对茶神的敬仰,也是对茶事的美好祝愿。
宋代《斗茶图》所反映的斗茶情景 摄影/ FOTOE
大会的主要活动当然是斗茶,这是极富艺术色彩的文化活动。首先要讲究的是水,水以“活”为上。悬脚岭下的涧水为宜,据说“涧萦回八十一盘”,煮茶仅次于顾渚的金沙泉。然后就是准备好茶碗,茶碗也是有讲究的,用的是清一色的绍兴越碗。开始煮茶了,唐朝贡的是研膏紫笋茶,唐人评茶重内质,以茶含膏为上。这茶该如何煮呢?也是有一番程序的——先把水煮沸,直到“浪花滚滚”之时,将研细的茶末投下,只见茶末在沸水里上下翻滚,绿色和雪色相互交融、逗趣,极是好看。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这茶盌,屏住呼吸,等待着袅袅茶香飘散开来……境会亭后来的斗茶逐渐升级,从原先只斗茶味,发展到斗色、斗水痕。斗色,即斗汤色,斗的是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者为负。因为茶汤纯白,表明茶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则火候不足;色泛灰,因火候太过;色泛黄,说明芽叶偏老。斗水痕,是看茶碗里汤花持续时间的长短。如果茶团研碾细腻,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可以咬紧碗沿、久聚不散;如果汤花泛起后很快消散,不能咬碗,碗面便露出水痕,故而,水痕出现的早晚便成了茶汤优劣的依据。斗水痕以晚出者为胜。
很显然,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农事技艺比拼了,而完全升华成了一项文化艺术活动。
文化活动的另一个重头戏则是歌舞表演。湖州、常州本就是富庶之地,向以盛产美女、才女而著称。在这样盛大的活动中,自然是谁也不甘落后,于是两州的绝色歌女们便少不了要来个争芳斗艳。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青娥递舞,珠翠歌钟,美不胜收。
长兴顾渚山 摄影/图虫创意
有人说,境会亭茶宴可以与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相媲美,因为有太多的中国文学史上的大人物在绵延经年的茶宴上谈文学、议茶事,叙谈离别,联句酬唱,其中100多首诗作收录在《全唐诗》中。我没有考证这100多首是否都是与境会斗茶有关,但起码白居易的那一首《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是确切无疑的,而且脍炙人口,广为传颂。
大约公元826年,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此时他的好友贾鋉、崔玄亮分别担任常州刺史和湖州刺史。一年一度的境会茶宴马上就要开始了,贾、崔二人分别致书这位嗜茶如命、自号“别茶人”的爱茶诗人,想要他拨冗参加宴会雅集。怎奈此时的白居易因为不慎从马上摔下来,正独卧病榻,无法下地呢!这样的雅聚也只能抱憾了。好在还写了一首诗,至今被奉为茶诗珪玉:“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境会亭茶宴是中国茶宴的滥觞之地,也是中国茶道发展中的一个盛典,此后茶道兴盛,在朝,有宫廷茶宴的产生;在野,兴起了以茶代酌的风尚。境会亭,在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图册中重重地注下了自己的辉煌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