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过唐诗的涪江
2020-04-23胡亮编辑任红
◎ 文 | 胡亮 编辑 | 任红
涪江边的越王楼 摄影/ 图虫创意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年已半百,仍然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自前年季冬来蜀,去年暮春建成草堂,杜甫已在成都度过三个年头。到了这年,杜甫贫病交集,其《百忧集行》云,“悲见生涯百忧集”——他尚不能预知,更大的贫病和离乱还在明年。肃宗上元三年宝应元年(762),就在七月十六日,剑南道兵马使徐知道叛乱,八月,为其部将李忠厚所杀。叛乱期间,杜甫避居梓州,乞食于涪江沿岸,到后年暮春才能回到成都。可见世间事,环环相因,累累结果,不管千年万年,千里万里,因果从来呼应不爽。这且按下不表;还是回到上元二年,杜甫伤怀贫病,寄情诗赋,却也完成了若干作品,尤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动人心肠。此处不打算谈及此诗,而要稍稍谈及参差同期的《戏为六绝句》。唐以降渐渐形成一个以绝句论诗的小传统,《戏为六绝句》乃是滥觞,杜甫以降,尚有唐人李商隐,宋人苏轼、韩驹、吴可、杨万里、戴复古,金人元好问,清人王世祯、袁枚、赵翼,洋洋乎蔚为大观。且引来《戏为六绝句》(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对这首绝句的理解,由来有些争论,现在大体上形成了共识。杜甫当是在提醒时人——也包括后人——说:初唐四杰,其风格屡被讥讽,然而,讥讽者早已消失无影,四杰诗赋却如不废江河万古流。
四川阿坝松潘古城,李白雕塑 摄影/ IC / 图虫创意
何处是涪江
梓州全境,水运旺盛,乃是出蜀达楚、北进中原的首选路线。杜甫《奉使崔都水翁下峡》写到:“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也说:“涪江水运甚盛,盖自绵至合渝,多取水路而行也。”
成都杜甫草堂 摄影/ 樊小喆 / 图虫创意
古代所谓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其它都叫水。水而称江称河,在远古乃是一种僭越。涪江,最早就叫涪水。且看《水经注》如何记载:“涪水出广魏涪县西北。”后来,谁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水皆称江称河,涪水也被改唤作涪江。说到涪江,一点也不显赫,确是江河中的灰姑娘。如果不是蜀人,不是巴人,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涪江的长度只有七百公里,仅为长江的百分之十一,不足黄河的百分之十三;流域只有三万六千四百平方公里,仅为长江的百分之二,不足黄河的百分之五。现在,就让我们来追随这个灰姑娘的芳踪。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可以这样来表述:涪江发源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麓,逶迤向东南,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绵阳市平武县、江油市、涪城区、游仙区、三台县,遂宁市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船山区,至重庆市潼南区,折向正东,经重庆市铜梁区至合川区,注入嘉陵江,乃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而按照唐代的行政区划,却要这样来表述:涪江发源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麓,逶迤向东南,经松州,龙州江油县,绵州昌隆县、巴西县、涪城县,梓州郪县、射洪县、通泉县,遂州蓬溪县、长江县、方义县、青石县,折向正东,经合州铜梁县至石镜县,注入嘉陵水,乃是嘉陵水右岸的最大支流。这个灰姑娘,出深山,过浅丘,入高峡,自蜀入巴,终于奔向长江和东海。
涪江流域的中心,在唐代,乃是梓州。梓州治所在郪县,即三台县。三台县得名,却迟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是年,升潼川州为潼川府,以原州置县,始以城西三台山命名。也就是说,唐人根本不知道所谓三台县,只知道郪县,只知道大名鼎鼎的梓州。唐代置剑南道,领蜀地,并分蜀地为两川——西川和东川。西川节度使驻成都;东川节度使驻梓州,或兼梓州刺史,下辖蜀地东北部,延及巴地西北部,包括梓州、绵州、剑州、普州、荣州、遂州、合州、泸州和渝州,几乎囊括了涪江全流域、嘉陵江全流域和长江中上游部分流域。梓州全境,水运旺盛,乃是出蜀达楚、北进中原的首选路线。杜甫《奉使崔都水翁下峡》写到:“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也说:“涪江水运甚盛,盖自绵至合渝,多取水路而行也。”
梓州不仅是东川和涪江流域的中心,还是我们将要谈及的唐诗五家所共有的地理:高宗显庆四年(659),陈子昂出生于梓州射洪县;玄宗开元六年(718),李白游学于梓州;肃宗上元三年宝应元年(762),杜甫避居梓州;文宗开成二年(837),贾岛途经梓州;宣宗大中五年(851),李商隐赴任梓州。
宣宗大中十三年(859)以后,唐代尚有四十九年国祚,这四十九年,多数学者不再计入文学史意义上的晚唐——这是一件颇为奇怪的事情。
笔者向来认为,唐诗,以及先秦子书、东晋书法和宋元山水画,此四者或可代表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至于古典建筑与音乐,多已毁坏或散佚,想来亦不会输于前四者。单就唐诗而论,不唯是中国诗的绝顶,甚而至于,还当是世界诗的绝顶。唐诗最早者,问世已有十四个世纪,最晚者,问世也已有十一个世纪。千载悠悠,白云苍狗。到了而今,杜甫曾经登临的绵州越王楼早已多次毁建,绵州早已从涪江的东岸迁到西岸,梓州早已由绵州的上级变成下级,但是唐诗,却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建立了永恒的上国。
这里姑且撂下唐诗的评价问题,转而谈及其分期问题。唐诗的分期,始于元末明初的诗人和学者高棅。高棅,福建省长乐县人,生于元惠宗至正十年(1350);卒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据说此君甚是贪杯,却也得享古稀。高棅曾参与预修《永乐大典》,而其最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还是历时十五年编成的《唐诗品汇》。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当是在春天,高棅写定《唐诗品汇总叙》,首次就唐诗的分期提出初盛中晚说:“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故有往体、近体、长短篇、五七言律句绝句等制。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而陊之于终。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初盛中晚,首先是品格上的分类,其次才是时段上的分期,分类与分期,连高棅也不愿意分得太清楚。初盛中晚各起于何年,讫于何年,虽然高棅未作区划,却一点儿也不影响这个唐诗分期法被广泛采用于诗界、学林,甚至海外汉学界。美国汉学家斯蒂芬g欧文(Stephen Owen),中文名唤做宇文所安,也正是遵循这个分期法,写出了若干部唐诗研究专著,在英语世界——并反过来在汉语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初盛中晚各起于何年,讫于何年,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一般倾向于如此认为:初唐,起于高祖武德元年(618),讫于睿宗太极元年延和元年(712);盛唐,讫于肃宗上元三年宝应元年(762);中唐,讫于敬宗宝历三年文宗太和元年(827);晚唐,讫于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宣宗大中十三年(859)以后,唐代尚有四十九年国祚,这四十九年,多数学者不再计入文学史意义上的晚唐——这是一件颇为奇怪的事情。
陈子昂读书台遗址 摄影/ IC / 图虫创意
结缘唐诗五家
从空间来看,涪江渐次流经松州、龙州、绵州、梓州、遂州和合州;从时间来看,则渐次流经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涪江乃是伟大——如果不是最伟大——的唐诗之江,正如长安和洛阳乃是最伟大的唐诗之城。
从初唐,到晚唐,涪江每与重要诗家结缘。
初唐,出了个陈伯玉。高宗显庆四年(659),陈子昂(字伯玉)生于梓州射洪县;武周圣历三年久视元年(700),卒于射洪县。陈子昂享年四十又二,生平三次出蜀,为期约十五年,其余均在射洪县,为期约二十七年。组诗《感遇》,共有三十八首,其中若干首,当脱稿于射洪县。其赠晖上人的诗文,共六篇,自成系列,脱稿于射洪县无疑。另有《春日登金华山观》《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送别出塞》《卧疾家园》等诗,脱稿于射洪县无疑。《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脱稿于遂州无疑。最是有名的《登幽州台歌》,却脱稿于幽州蓟北楼。
初唐转盛唐,出了个李太白。武周大足元年长安元年(701),亦即陈子昂卒年之明年,李白(字太白)生于绵州昌隆县(后避玄宗李隆基讳改为昌明县),或云生于西域;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出峡,终生未归蜀。李白在昌隆县,为期约二十五年;若生于西域,五岁来蜀,那么其在昌隆县,为期约二十年。李白少作,争议很大。或认为《蜀道难》脱稿于出峡前,但有更多学者持不同意见。
盛唐转中唐,来了个杜子美。肃宗上元三年宝应元年(762),亦即李白卒年,杜甫(字子美)离成都至梓州;代宗广德二年(764),返成都。杜甫在梓州,为期约三年,实则只有十九个月。杜甫诗,至少有一百八十首,包括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脱稿于梓州及涪阆沿线无疑。或认为《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和《不见》脱稿于入梓后,亦有更多学者持不同意见。
中唐转晚唐,来了个贾浪仙。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甫去世已有六十七年,贾岛(字浪仙)离长安经梓州赴遂州长江县;文宗开成五年(840),转任普州;武宗会昌三年(843),卒于普州。贾岛在长江县及普州,为期约七年。有《赴长江道中寄令狐相公》等多篇诗作。
晚唐,来了个李义山。宣宗大中五年(851),贾岛去世已有八年,李商隐(字义山)离长安赴梓州;宣宗大中九年(855),返长安。李商隐在梓州,为期约五年。李商隐诗,至少有六十首,除了为叶嘉莹先生所激赏的《西溪(怅望西溪水)》,还有《三月十日流杯亭》等诗,当脱稿于梓州无疑。或认为名篇《锦瑟》和《夜雨寄北》脱稿于入梓后,亦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陈子昂等五家留痕于涪江,率在上中游,亦即绵州、梓州和遂州,兼及涪江以西的普州。我们还应当晓得,前述五家,除贾岛,至少有四家,均可以代表所在时代的最高诗境。贾岛虽稍弱,却甚得韩愈知赏,并在晚唐五代引发了罕遘的“诗人崇拜”现象。所以,不妨这样来小结:从空间来看,涪江渐次流经松州、龙州、绵州、梓州、遂州和合州;从时间来看,则渐次流经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涪江乃是伟大——如果不是最伟大——的唐诗之江,正如长安和洛阳乃是最伟大的唐诗之城。
LINk
杜甫诗,至少有一百八十首,包括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脱稿于梓州及涪阆沿线无疑。其中,《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观打鱼歌》《又观打鱼》《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越王楼歌》《海棕行》《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二首》等诗,脱稿于绵州无疑;《九日登梓州城》《春日梓州登楼二首》《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送路六侍御入朝》 《上牛头寺》 《望牛头寺》《登牛头山亭子》 《上兜率寺》《望兜率寺》《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惠义寺园送辛员外》《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章梓州水亭》《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题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对雨》《桃竹杖引赠章留后》《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等诗,脱稿于梓州无疑;《奉赠射洪李四丈》《野望》《冬到金华山观得陈公学堂遗迹》《陈拾遗故宅》《遏文公上方》《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等诗,脱稿于射洪县无疑;《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过郭代公故宅》《观薛少保书画壁》《通泉县署壁薛少保画鹤》《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等诗,脱稿于通泉县无疑。
李白少作,争议很大。《大猎赋》《初月》《雨后望月》《晓晴》《对雨》《望夫石》《拟恨赋》《明堂赋》《大猎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寻雍尊师隐居》《赠江油尉》《剑阁赋》《登锦城散花楼》 《春感》《登峨眉山》《上李邕》 《冬日归旧山》《白头吟》(二首)《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峨眉山月歌》《听蜀僧浚弹琴》《别匡山》《巴女词》等诗,当脱稿于昌隆县及巴蜀各地。另有《上楼诗》《咏石牛》《萤火虫》《即景》《太华观》,若确系李白诗,当脱稿于昌隆县。或认为《蜀道难》脱稿于出峡前,但是更多学者持不同意见。
贾岛在长江县及普州,为期约七年。《赴长江道中寄令狐相公》,脱稿于离京后到县前无疑。《观东设上东川杨尚书》,脱稿于梓州无疑。《谢令狐相公赐衣九事》《寄令狐绹相公二首》《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题长江》《赠圆上人》《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巴兴作》,当脱稿于长江县。《访鉴玄师侄》《让纠曹上乐使君》《寄柳舍人》《哭宗密禅师》《夏夜登南楼》,当脱稿于普州。
李商隐在梓州,为期约五年。李商隐诗,至少有六十首,除了为叶嘉莹先生所激赏的《西溪(怅望西溪水)》,还有《三月十日流杯亭》《夜出西溪》《壬申七夕》《七夕》《壬申润秋题赠乌鹊》《李夫人三首》《二月二日》 《初起》 《夜饮》《写意》《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西溪(近郭西溪好)》《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南潭上亭宴集以疾后至因而抒情》《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饮席戏赠同舍》《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梓州罢吟寄同舍》等诗,当脱稿于梓州无疑。或认为名篇《锦瑟》和《夜雨寄北》脱稿于入梓后,亦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他们也曾行吟涪江
除了前述五家,本书还会牵涉到其他数家,比如卢照邻、王勃、杨炯、卢藏用、杜牧、元稹、德诚、李洞、苏绛、刘沧、黄滔、杜荀鹤、牛峤、郑谷和崔涂。此数家,除德诚外,皆非涪江流域人氏。
这里要谈谈王勃、元稹和德诚。高宗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从长安至绵州有诗三十首(后来散佚严重),脱稿于蜀中无疑。其《入蜀纪行诗序》云:“总章二年,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径。”“山川之感召多矣,余能无情哉?爰成文律,用宣行唱,编为三十首,投诸好事焉。”到了秋天,卢照邻也来到梓州与王勃同游。在梓州期间,王勃还为梓州慧义寺、飞鸟县白鹤寺、通泉县惠普寺(一作慧普寺)、郪县兜率寺与灵瑞寺、元武县福会寺撰写了碑铭。
王勃在蜀地两年,至今保存下来的五十余首诗文中,约一半写于涪江两岸,包括《秋日别薛昇华》《蜀中九日》《山中》《春思赋并序》等名篇。宪宗元和四年(809),当是在春天,元稹巡视东川。元稹诗,共有三十二首(今存二十二首),脱稿于东川无疑。其《使东川并序》云:“元和四年三月七日,予以监察御史使东川,往来鞍马间,赋诗凡三十二章,秘书省校书郎白行简,为予手写为东川卷。今所录者,但七言绝句长句耳,起《骆口驿》,尽《望驿台》,二十二首云。”元稹提及的白行简,乃是其至交白居易之弟。
至于德诚,又唤做船子和尚,艄公也,僧人也,诗家也,生于遂州方义县,摆渡于秀州吴江,约当宪宗元和、武宗会昌间在世。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吴江畔始建法忍寺,素来被称为船子道场。德诚有组诗《拨棹歌》,共三十九首,洒脱忘机,本书或亦不能详细论及。德诚与贾岛参差同时,后者亦僧人也,诗家也,前者真若曾于文宗开成、武宗会昌间返遂州,两者必当过从酬赠,惜乎迄今没有发现有诗为证,也没有发现有史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