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扶贫工作路径浅析

2020-04-22李昕昌

教育文化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作路径以人民为中心精准扶贫

李昕昌

摘 要:随着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高校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以贵州大学帮扶贵州省贞丰县脱贫攻坚的工作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选派驻村干部、校农合作、“一院一品”及“博士村长”项目等为研究内容,就高校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帮扶地方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贵州省决战脱贫攻坚和实现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扶贫;工作路径;校农合作;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0)02-0047-06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0.02.008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battle have gradually emerg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the work case of Guizhou University help Zhenfeng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in th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ing cadres to villag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rural areas, “a brand for each college” and “doctors as village chiefs” project the research content,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f  effective path for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support in the battle of local poverty allevi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batt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aliz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synchronously.

Key words: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universities in th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pat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rural areas; centering on the people

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和使命的表现,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体现,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本质特征的内在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1]162因此说,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现实任务就是动员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各领域协同治理的合力,攻克贫困难题,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和消除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而“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1]163高校作为科技人才的集聚地,拥有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在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中大有可为,也必能大有作为。

一、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1.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生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2]83当前,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绝对贫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胜脱贫攻坚路线的方针和最后期限,各级党委和政府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消灭农村绝对贫困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1]161而精准扶贫是攻克贫困地区贫困难题的有效之举。精准扶贫,其政策核心在于“精”和“准”。“精”意味着对于贫困地区的贫困原因的精细化分析和科学化考证,“准”则意味着对于贫困地区拔出穷根,走向小康富裕的准确性帮扶和根本性的造血。只有实事求是,科学研究,才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根除贫困。所以说,精准扶贫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需要。

2.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2]18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体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两个必备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实践,两个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荣誉、成果和福利也必将由全体人民群众共同享有。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也即是说,在社会主义视域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野中,实现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关于反贫困理论的时代创新和重大发展。中国共产党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就是要重点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需求问题,打通为人民谋幸福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挪穷窝、拔穷根、立富志、抓发展、享幸福,确保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能够共享发展成果,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所以说,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3.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思想的本质特征和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立场和宗旨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43因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国家治理的鲜明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精准扶贫部署脱贫攻坚战略等,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发展理念的有力彰显。“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2]40从政治上看,精准扶贫工作中提出的消除贫困奔小康,实现美好中国梦,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征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径,突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民执政的政治理念。从社会治理上看,精准扶贫中的“精准到人到户”“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切实”“六个到村到户”“十项行动”“六大体系”“五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构建”等扶贫制度体系,不仅是对现代贫困治理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向基层延伸,向贫困群众延伸的时代体现,表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诠释。

二、贞丰县的贫困概况及致贫原因

贞丰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行政区划面积1 511.9平方公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66个贫困县之一,辖9镇3乡2街道(其中鲁容乡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168个村(居、社区),全县总人口42万,居住着汉、苗、回、布依、仡佬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49%,农村户籍人口近40万。国办系统中共有贫困人口22 865户103 510人。贫困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有交通闭塞、教育资源短缺、产业支撑缺乏、扶贫资金缺乏、贫困内生动力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力流失、农村党建工作长期滞后等。具体来说,贞丰县致贫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基层党组织涣散,村支两委执行力差;二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主要在边远山区,发展资源条件相对缺乏,产业发展难以实现规模化、效益化;三是石漠化问题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四是工程性缺水、综合基础性设施改善难度大;五是贫困户自身发展意愿相对较低,主动脱贫意愿相对缺乏;六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县域经济薄弱。

三、高校扶贫工作路径分析——以贵州大学帮扶贞丰县为例

1.选优配强驻村干部,实现精准派驻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坚决贯彻党中央精准扶贫战略的前沿阵地,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以准确实施的根本组织保障。农村基层党支部在农村精準扶贫战略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团结动员和教育引导广大贫困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近距离倾听广大贫困群众的心声和诉求,同时也可以宣传党和国家脱贫致富的方针政策,促使贫困群众转变之前被动“等靠要”的错误思维,进而萌生主动改变贫困现状的思维意识,增强贫困群众内生脱贫动力;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服务贫困群众的最前沿,也是为群众提供政策支持、智力支撑的大后方。农村基层党组织因其政治性、组织性和群众性等特征,不仅可以利用自身作为基层治理的主体而为群众提供政策支持和智力支撑,同时也可依据自身治理的工作要求,通过基层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群众,精准掌握群众贫困原因,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提供精准的政策、智力支撑与保障,履行好“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职责;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正确宣传国家扶贫政策,精准引导国家实施扶贫工作的排头兵。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员干部入户走访和调查研究等方式,精细化讲解和宣传扶贫政策,真实掌握群众脱贫的困难和诉求,为国家制定相关扶贫政策提供依据,做到“精准制策”。

抓好党建促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带出一个好班子、培养一名村级后备干部”[3]是驻村干部重要任务之一。2015年以来,贵州大学先后选派了33名优秀干部到贞丰县任驻村扶贫干部,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帮助建强基层党组织,落实精准扶贫任务,推动基层依法治理,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基层党建工作长期滞后、基层党组织涣散等问题。

选派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是党中央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双联行动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有效载体。具体来说,首先,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应该是“政策宣讲员”。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都是精心选派政治素质高、党性修养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具有丰富的政策知识储备,不仅了解掌握国家相关扶贫政策,而且能很好地将国家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其次,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还应该是“信息调研员”。他们在开展驻村工作和走访困难群众的过程中,可以近距离倾听广大贫困群众的心声,收集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为党和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最后,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更应该成为老百姓的“致富引路人”。由于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来自各机关单位、高校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政策、信息、人脉资源,能够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思路,为技术资金下乡牵线塔桥,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贵州大学特别重视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的选派工作,将政治素质作为首要选拔条件,着重考核选派干部的政治、品行、廉政和能力,确保精准选派驻村干部。贵州大学选派到贞丰县的 33名驻村干部中,有副处级3人、正科级6人、副科级2人,具有副高职称以上4人。这些被选派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一是拥有思政或党建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选派干部不仅考虑思政党建等学科专业,同时考虑担任高校党支部书记、支委等职务因素,力争选派一支党建业务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干部队伍;二是综合能力突出,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选派干部重点考察其政策理论水平、人际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以便这些干部在深入农村基层时能够迅速转变角色,扎实开展工作;三是工作创新能力强,善于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长期的高校教学科研和党建工作经验,为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们摸索出“党建促扶贫”的工作思路提供了经验积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成功扭转了当地基层党支部涣散和党建工作不强的局面。

2.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打造“一院一品”扶贫项目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一项需要举国上下同心同向才能完成的历史任务。精准扶贫讲求社会协同,特别是在人才科技方面更需要精准。高校是教学科研的前沿阵地,是培育扶贫人才的主阵地,也应该成为助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桥头堡,为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贵州大学立足专业和精准帮扶,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实施“一院一品”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发挥学院学科专业和师资优势,整合脱贫攻坚资源,主动激发学院助力脱贫攻坚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围绕学校定点帮扶点——贞丰县的实际需求,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开展组团式对口帮扶,在党建扶贫、科技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教育文化扶贫、学生实践扶贫、产销对接等方面,结合帮扶点实际,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突出特色,务求实效,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形成贵大品牌。

例如,阳明学院在小屯镇利用自身教育优势,对小屯镇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任课教师等70 余人开展教学能力专题提升培训活动;茶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及美术学院通过对长田镇的实地座谈、走访调研后,结合各学院优势,在人才培养、地方文化发掘和保护、品牌推广设计、茶产业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精细化工中心派出博士村长科研团队,深入贵州各地州市农村地区,在田间地头开展农药病虫害防治课题研究,并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预防;动物科学学院利用专业知识赴农村指导农民开展牲畜养殖指导……总的来说,贵州大学各学院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打造特色帮扶项目和产品,在助力贵州省精准扶贫工作中展现了贵州大学服务国家和社会建设而积极作为、主动担当的品质,展现出贵大师生心系祖国、情系家乡的崇高情怀。

3.立足自身优势,扶贫扶智紧密结合

扶贫必先扶智,扶贫必须扶智。脱贫致富的根本是自力更生,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扶贫归根到底是围绕着人做文章[4]。教育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肩负着转变贫困人口落后意识,激发贫困群众决战贫困,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扶贫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打破贫困恶性循环链条的关键措施,通过教育激发贫困人口“要脱贫”“要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

贵州大学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结合贞丰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立足贫困人口脱贫后继续增收致富等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科研技术优势,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和方法,探索出一条依靠教育提供人力资源扶贫的道路。贵州大学围绕贞丰县当地自然条件与文化特色,组织相关专家教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到帮扶点开展政策宣讲或基础素质培训,将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相结合,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同时,组织在校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讲座宣讲等方式,宣传讲解脱贫惠民政策、脱贫攻坚成效、脱贫致富事例等,对引导贫困农户轉变观念、克服“等人扶”“等脱贫”的消极思想产生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激发了贞丰县贫困居民脱贫致富的热情和信心。

4.依托高校资源,实施“校农结合”

“校农结合”一直以来都是各高校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思路,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举措,更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贵州大学在绿色协调发展的理念下明确目标,成立专班专门对接指导,完善相应行动及帮扶机制,拓展农副产品宣传渠道,发挥学校的桥梁作用,将市场与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对接,坚持迎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创新“食堂+校农直销超市”的运行模式,为贫困地区提供长期稳定且数量巨大的产品需求。截止目前,贵州大学总计采购贞丰县蔬菜、鸡蛋、猪肉、红糖、蜂蜜、糯米、水果(香蕉、甘蔗、李子、百香果)合计10万余斤,采购粽子2.7万盒、糯米饭16万份,合计采购金额近170万元。

扶贫不是始终“扶”着贫困户,而是引导其在站起来的基础下走起来,甚至跑起来。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培育市场意识,转变农户种植思维。改变农户原有的自身“有什么卖什么”的被动意识,引导其关注市场需求,培育市场意识,树立“市场需要什么种植什么”的思维,利用贵州大学技术人才优势加强种植、养殖方式与技术培训,提升种植、养殖技能,充分发挥贞丰县各乡镇自然地理优势,发展精品农业,种植优势果蔬;其次,帮助推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引进技术生产装配,研究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品牌影响力。利用贵州大学教学、科研和师资等优势力量,深入研究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化现代化,以实现种植、养殖、加工、产业和销售一体化,提升产品含金量和影响力;最后,多方联动,加大宣传力度,拓展销售渠道。通过与校园食堂建立长期订购关系,解决农产品、养殖业等销路问题,此外,开办校农直销超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全省甚至全国各地展销会等,大力推进黔货出山,打开贞丰县农产品销售市场与出路,促进贫困户的增收和地方产业的发展。

5.实施“博士村长”计划,助力农村产业革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发挥贵州大学服务贵州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优势,自2017年底启动实施了贵州大学“博士村长”研究生实践计划,构建了博士生带硕士生的精准扶贫团队,在助力贵州地方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方面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支撑。截至目前,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团队规模已经扩大到1 000人左右,涵盖农、林、食品、艺术等各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们以贵州省重点贫困村为主要服务对象,精准制定产业扶贫计划和精准帮扶计划,切实帮扶农村产业发展,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优势学科组合,发挥团队优势助力产业升级;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农业发展;发挥智力优势做好宣传引导[5],助力乡村实现产业振兴。贵州大学在前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需求和实际产业发展情况制定了专门帮扶计划,从全校范围内优选相关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组建了“博士村长”帮扶团队,在产业扶贫、科技服务、人才支持等方面积极行动[6],先后组织约百余支实践队伍,以贞丰县和大塘镇为主,同时深入25个贫困乡村,共开展服务活动500余次,涉及茶叶、水果、水稻、辣椒、烟草、家禽等产业,积极服务地方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针对一些土地贫瘠地区水稻产量不高的问题,精细化工研究中心农药学研究相关博士生组建小分队,深入这些地区开展水稻病虫害控制和农药化肥科学使用以及科学种植相关技术等培训。通过培训,该地区水稻产量和质量均得到很大提高,水稻市场价格平均提升2倍以上。目前,该项目技术已在贞丰、天柱、黎平、三穗、思南、石阡、播州、湄潭等20余个县示范推广。2019年8月,“博士村长”计划项目团队再次深入贞丰县长田镇、者相镇、鲁贡镇等地,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教育服务和科技扶贫调研,为当地开设指导学习班,进行技能培训与技术指导、土地采样、学生家访、农户结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等活动,将科研论文写在扶贫的实践中。

四、结语

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是新时代具有伟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国家战略和国家行动。高校作为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渠道,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也义无反顾。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精準扶贫工作,不仅是赢得脱贫攻坚胜利的重要之举,也是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进一步发挥高校在扶智、校农结合、专家智库等方面的优势,在资源开发、技术引进、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合作与支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拓宽致富渠道[7],创新“校农结合”的深度融合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三农”问题及培扶产业研究,助推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8],全面助力帮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为人才储备和科研高地,高校在贵州省决战脱贫攻坚和同步全面小康战略中应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高校帮扶地方脱贫攻坚,要注重结合学科专业和精准到位,这也是高校助力地方脱贫攻坚的重要价值所在。高校在帮扶地方的同时,也能与地方开展合作,为学校科研平台和团队提供产学研融合的机会,对提升地方高校的综合实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贵州大学作为文化积淀深厚、发展潜力巨大的百年学府,在贵州省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和同步全面小康征程中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精准深入作出了积极贡献,贵州大学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探索出的高校扶贫工作路径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许成坤.发挥高校自身优势 助力精准扶贫脱贫——以黑龙江省选派中省直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为视角[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8):8-11.

[4] 曾天山.以新理念新机制精准提升教育扶贫成效——以教育部滇西扶贫实践为例[J].教育研究,2016(12):35-4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大学实施“博士村长”计划助力乡村振兴[EB/OL].(2019-06-18)[2019-1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56/201906/t20190619_386467.html.

[6] 媒体贵大.教育部官网:贵州大学实施“博士村长”计划助力乡村振兴[EB/OL].(2019-06-21)[2019-11-20].http://news.gzu.edu.cn/2019/0621/c11068a118612/page.htm.

[7] 周小韵.精准扶贫中高校主体参与优势及作用提升路径——以南京邮电大学定点帮扶村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75-83.

[8] 吴忠权.高校“校农结合”的问题及路径创新[J].科技和产业,2019(3):52-56.

(责任编辑:杨 波)

猜你喜欢

工作路径以人民为中心精准扶贫
城市化进程中群众文化工作路径优化探讨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企业政工师工作路径的探析
优化考务管理工作的路径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