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文字与小说
2020-04-22杜鸿
杜鸿
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校园小说。作者通过D大学A03寝室几个同学的故事,写出了当下一些大学生的心态,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读罢小说,掩卷沉思,让人不得不对我们当前的教育、对社会、对人生做些思考。
一段时间以来,拜金主义思潮渗透进一部分人的骨子里,以致让部分人不能把握自己。金钱卷走了一些人的思想,卷走了一些人的人格,甚至卷走了一些人的灵魂。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应该说比贫穷更可怕。
当然,现实社会中,金钱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在赚钱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两个字:良心!我们不能昧着良心去赚钱,更不能为了金钱六亲不认。如果为了金钱而搞得众叛亲离,试问,你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思呢?
曾经有人问我:现在有些人为什么这么浮躁?我没法回答。因为“浮躁”这个词是广义的,分为生活上的浮躁和精神上的浮躁,但无论是哪一种浮躁,都会让人难受,甚至会做出出格的事情。
小说反映的问题可谓深刻,触角可谓独特,故事情节安排合理,人物性格鲜明,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但在语言和手法运用上尚须提高。譬如小说的第一部分,开始就介绍学校,然后介绍同学,这样的写法有点像流水账。当然,作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些介绍是必要的,但换个方式去写可能更好。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在开头便能抓住读者。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那么快,谁愿意拿出时间听我们啰唆?这一点,希望能引起作者的注意。
其次,是作者语言运用的问题。文学作品的语言始终是作家们所特别注意的,从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到鲁迅先生的“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无一不证明古今文学大师对语言的重视程度。一部作品,不要存在许多可有可无的话,也不要大量使用方言。要知道,有些方言地域性较强,外地读者可能看不懂。小说不是民间文学,即使是民间文学也尽量使用大众接受的语言,非使用不可的地方性语言是必须加注释的。
文学作品允许虚构,但要虚构得恰到好处,要天衣无缝。小说写作的过程是作家对生活对文字駕驭的过程,是对作家人生取向的检验,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大凡写长篇小说的人应该都具备一定功底,这个功底不仅仅指文字功底,也指生活的积累,只有功底深厚了,才能让你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读者与你笔下的人物同哭同乐,达到这样的效果,你的作品才是成功的。
小说的生命力取决于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付出,更取决于读者的认可。我们相信,只要杨凡继续努力,写出的作品一定会更精彩。
(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