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守望者们野生动物守护寻找野生动物和人类的生活边际
2020-04-22Amy
Amy
“保护地球,恒动不息”计划中实施了众多举措,与国家地理学会深化合作,携手搜集气候数据;支持席薇亚·厄尔博士的“蓝色使命”计划,通过“希望点”网络保护海洋;以及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表彰拓展世界知识、促进人类福祉及保护自然环境的项目。
ELLEMEN相信,“一念之间,改变地球”。我们与合作伙伴劳力士会一直关注卓越不凡人士以及他们的环境守护项目,创造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本期主题是野生动物守护。
拯救巨骨舌鱼,惠及亚马逊原住民——祖奥·坎波斯·席尔瓦与亚马逊丛林“巨兽”
ReoRt 报道/极限守望者/野生动物
我们的旅行与探险,已从纯粹的猎奇与发现,逐步变成一种寻求保护地球、守护自然的解决方式的探索,这是劳力士(Rolex)推出“保护地球,恒动不息”(Perpetual Planet)计划背后的深度意义。此时此刻,ELLEMEN将目光投注在野生动物的守护,包括南半球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巨骨舌鱼、中国可可西里无人区藏羚羊、山西和顺县的华北豹保护。
助力保护各地迥然不同的珍稀野生动物,无论是在热带雨林、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无人区,还是接近人类定居城镇的山林,如果我们接受自然和历史给予的这场挑战赛,受益者绝非仅仅是这些被保护的淡水鱼类、山地大型猫科动物和高原哺乳动物。我们投入越多,就能为它们争取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并确保它们的未来不会只活在人类的想象中或书籍中,而是真实生活在我们这个蔚蓝星球上——在野外自然地生活,与我们共生,才是真正的善意与尊重。
有“地球之肺”之称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在2019年夏季遇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熊熊大火。当时的新闻报道也牵动了环境保护议题的诸多讨论,甚至成为了主导2019年G7峰会的因素——直接增加气候保护议题。
毫无疑问,如何在人类发展、自然环境以及野生动物的冲突之中找到平衡,这已然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
顾莹拍摄的中国可可西里无人区腹地,怀着宝宝的雌性藏羚羊,正在雪地中进行迁徙。
在世界其他区域,野生动物亦受到土地退化、栖息地丧失和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等问题的威胁,更有农场和城镇侵占了它们的栖息地,它们被赶至野外,逐渐地与人类发生直接冲突。
研究这个课题并为之找到解决方案,并非仅靠某一机构或政府就可以做到。但连续十年扎根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祖奥·坎波斯·席尔瓦(Jo?o Campos-Silva)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正在实践一种解决方案:在茹鲁阿河(Juruá River),他與当地社区及渔业领袖积极合作,不仅计划保护亚马逊河中的一种“巨兽”巨骨舌鱼(Arapaima Gigas),更要保护当地一直依赖河流生活的土著及其生计、食物供应和传统文化。
这位在亚马逊丛林及河流耗费无数心血和精力的巴西渔业生态学家,凭此研究和付出在2019年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中获得一席之地,成为今年五位得主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祖奥·坎波斯·席尔瓦为亚马逊及当地社区所做的研究和贡献,绝非仅仅是区域性的——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公布的信息中,“亚马逊雨林的面积约是印度的两倍,在调节全球气候和提供诸如水净化和二氧化碳吸收等其他服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60%的雨林位于巴西境内。
巨骨舌鱼,亚马逊巨兽
在无人机拍摄的雨林画面中,我们可以俯瞰整个热带雨林——它滋润了整个南美,为地区带来降雨,稳定世界气候,亦是全世界物种最丰富的地区。整个亚马逊有3300万居民和约420个原住民社区,尤其是原住民社区直接依赖亚马逊的资源以满足水、食物和生计需求。
这些生计和生活方式与雨林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养护存在本质的联系,其中,巨骨舌鱼是原住民传统的食物之一,一条鱼足可提供70公斤的鱼肉。
被称为“活化石”的巨骨舌鱼,每年只被巴西政府允许土著居民在11月到12月之间限量捕捞。就在2019年11月,新闻摄影师们已经在马米洛哇(Mamiraua)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土著村民用独木舟将捕获的巨骨舌鱼运回家的画面了。
此外,这种淡水“巨兽”还具有庞大的经济价值——在全世界的水族馆与个人饲养者之间也十分受欢迎。
因而,在很多讲述巨骨舌鱼的纪录片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旁白,“它悄悄穿越浑浊的水域,准备偷袭自己的猎物......而盗猎者的目标是它昂贵的鱼肉。”这种水中巨兽需要浮到水面上呼吸,因而很容易被人类发现——它的鱼鳔有着近似人类肺部的功能,可以直接呼吸空气,所以它常栖息在相对缺氧的静水域中。
很难想象,亚马逊土著社区失去了巨骨舌鱼会如何。
祖奥·坎波斯·席尔瓦指出:“巨骨舌鱼令人赞叹。体积庞大,身长3米,重200公斤。是亚马逊人最古老的食物。”原住民还会将它用于祭祀,长久以来它一直被视作亚马逊河的象征。有研究该领域的其他生物学家也曾说,“有些人认为巨骨舌鱼是我们需要保育的旗舰种,就像是老虎或是大象那般。”
祖奥·坎波斯·席尔瓦Jo?o Campos-Silva巴西渔业生态学家,与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茹鲁阿河(Juruá River)社区及渔业领袖积极合作,不仅计划保护现在濒临灭绝的巨骨舌鱼,更要保护当地一直依赖河流生活的土著及其生计、食物供应和传统文化。
祖奥·坎波斯·席尔瓦与茹鲁阿研究所以及巴西阿拉戈斯联邦大学共同携手在亚马逊西部成立保护区后,当地的巨骨舌鱼数量大幅回升30倍。
被称为“活化石”的巨骨舌鱼,每年只被巴西政府允许土著居民在11月到12月之间限量捕捞。它体积庞大,是亚马逊人最古老的食物,原住民还会将它用于祭祀。
拯救巨骨舌鱼,也是拯救社区
在过去十年,祖奥·坎波斯·席尔瓦与茹鲁阿研究所(Juruá Institute)以及巴西阿拉戈斯联邦大学(Universidade Federal de Alagoas)共同携手进行研究,并用积极的行动证明了情况并非不可挽救。在亚马逊西部连接河流的小型湖泊成立保护区后,当地的巨骨舌鱼数量大幅回升30倍。
此外,保护动物栖息地的完整、平衡、稳定、原真,有助于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保护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包括人类自身也受益良多。
关闭捕鱼和钓鱼用途的湖泊后,他们发现曾经近乎灭绝的海牛、巨型水獭、巨型龟种和黑凯门鳄开始重返自然。更令人振奋的是,鱼类数量回升亦为贫困的森林社区带来数千美元的新收入。
获得2019年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对于祖奥·坎波斯·席尔瓦来说,并不是一个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这是一个新契机。
他正在计划将此地区实验提升至另一层次,运用劳力士大奖的资金扩展保育计划,延伸至茹鲁阿河的2000公里区域,涉及保护区以外的60个社区共1200名居民,目标是在三年内增加四倍的鱼类数量。
祖奥·坎波斯·席尔瓦表示,额外收入会用于兴建学校及诊所,并特别为女性创造渔业及渔业管理的就业机会。由此可见,拯救鱼类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方式。
“巨骨舌鱼现已成为改变亚马逊的鱼类。以社区为基础的巨骨舌鱼管理更是一大亮点,为许多居民带来乐观前景”。祖奥·坎波斯·席尔瓦希望,假以时日,通过拯救野生动物来拯救人类社区的理念,可传播至世界各地。
当然,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将继续依赖当地社会,包括培训男女渔民监察偷猎者,并传授巨骨舌鱼数量的统计技术,以帮助他们日后管理鱼类种群和湖泊。
成功恢复巨骨舌鱼的种群数量,并不仅仅是祖奥· 坎波斯· 席尔瓦的唯一目标,他希望借助更多资源将保護和研究延伸至茹鲁阿河的2000公里区域,并特别为女性创造渔业及渔业管理的就业机会。由此可见,拯救鱼类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方式。
自始至终,我们从这位可敬的巴西生物学家身上看到了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给予巨骨舌鱼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资在保育之上,并唤起大众的保育意识,那么,亚马逊将拥有无限生机。
成功恢复巨骨舌鱼的种群数量,并不仅仅是祖奥·坎波斯·席尔瓦的唯一目标,他希望借助更多资源将保护和研究延伸至茹鲁阿河的2000公里区域,并特别为女性创造渔业及渔业管理的就业机会。由此可见,拯救鱼类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方式。
祖奥·坎波斯·席尔瓦Jo?o Campos-Silva
巴西渔业生态学家,与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茹鲁阿河(Juruá River)社区及渔业领袖积极合作,不仅计划保护现在濒临灭绝的巨骨舌鱼,更要保护当地一直依赖河流生活的土著及其生计、食物供应和传统文化。
黄巧雯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CFCA)CEO。猫盟是由生态爱好者和科学家共同成立的民间机构,科学调查、保护中国野生猫科动物,守护仅存的中国荒野。
山野烂漫,一直走在豹的路上——黄巧雯与猫盟
黄巧雯是摄影师喜欢的拍摄对象,镜头里的眼角满是笑意。她坦言,因为自己喜欢深入荒野与自然发生对话,并坚信动物保护让自己安心和快乐——从山西和顺、四川甘孜新龙甚至到云南西双版纳,翻山越岭,在所不辞。
在如今的数字世界,如果任何人想认识黄巧雯,都不困难,知乎、微信、微博都有她和猫盟的信息。她在2019年11月发布了一篇名为“We care,thats all.”的文章,足以说明她在过去三年多投身猫科动物保护事业的心路历程,“在这两个月,我在山上泡的时间已经超过15天,有的地方有豹,有的没有。燕雀的迁徙季节已经来临,在山西的油松林尖,是它们婉转的啼唱和落落大方的身姿;小河里的水依旧清澈。”
她说的“豹”正是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就像华南虎是中国特有亚种一样,也是唯一仅生活在中国的豹亚种。
这个中国特有豹亚种的模式标本采自19世纪的北京,目前在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也有广泛分布。
猫盟(CFCA)通过建立红外相机和系统调研工作,希望为保护提供证据。虽然,山西和顺境内的华北豹种群数量和情况尚未到对外公布的阶段,但物种多样性已经得到了验证,闯入镜头的包括狗獾、猪獾、野猪、野兔和狍子,更有镜头感极好的赤狐、一闪溜过的果子狸、精灵般的豹猫和对着摄像机“确认眼神”的华北豹。
最令人着迷的是其中一头雄性华北豹“M2”,这个名字意味着它是在山西和顺被红外相机识别出来的第二头野生雄性豹。在过去十二年中,这位“山大王”成功在和顺建立了自己的领地,护荫母豹众多,子嗣绵延,在山脊和夕阳中被摄像头抓拍到众多姿态,包括气吞山河的背影——这意味着一个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以及从小型啮齿类一直到大型猛兽的完整的生物多样性。
以豹之名,修复华北荒野
在11月的山西和顺县,猫盟志愿者们连续五天每日工作超过十个小时,即便是90后也累到随时可以瘫坐在山林。每四平方公里的山区,安装有一台或两台红外相机——即便地图只显示“相隔500米”直线距离,志愿者们的实际徒步距离或许在1.5公里以上,山坡、山谷、山脊、荆棘和树林,都对行进速度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事实上,志愿者们和当地的老豹子巡护
队员们每两个月就得进山一次:检查所有红外相机,更换电池和存储卡。但他们从未遇到过华北豹,他们和猫盟的粉丝们都只是在红外相机素材或微信内容中看到这种美丽的动物,以至于网友留言“强烈要求你号推出系列表情包”。
在黄巧雯的描述中,猫盟四位创始人也只有一位见过野生豹子。“无论他们是如何找到彼此拧成一股绳的,有一点毋庸置疑,他们都是同一种人——赤诚,无比享受山野,并且有能与之匹配的能力”。譬如,谈到在山上如何确定华北豹的兽道,她也总记得创始人宋大昭的总结,譬如“别找了,动物不走这,又窄又刮皮,它们跟人一样,喜欢走舒服的大道”。
她不无感慨地说,“每次回山西和顺,就像回家一样,每一些小的变化都是重要的,可能这次是看到一只狐狸带着四只幼崽,或者有狍子站在田地里看着我们,有时候它敢在我们车前过,有时候不敢。”
2019年9月,猫盟还携手志愿者、和顺交警大队和马坊乡派出所完成了和顺县野生动物保护宣传路牌的安装,而华北豹保护的最终目标是:使已知的华北豹种群进一步稳定扩大,让华北豹的栖息地重新连接成片,使豹重新沿着太行山脉遍布山林,让华北的山地重现生机。
这个目标也令黄巧雯在和顺的每天都充满精力,从马坊乡的猫盟基地返回和顺县城的路上,她开窗打着手电“夜巡”,“豹子们也会利用这种人类的通路,而且比较方便,这本来就是它们的家”。
猫盟通过建立红外线摄像机和系统调研工作,希望为猫科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证据。在入冬前的山西和顺县山里,黄巧雯正和队员一个个回收红外摄像机拍摄到的数据。
由于豹子会咬伤放牧的牛羊,猫盟的日常工作中还包括核查材料、给当地的村民赔牛。
山西和顺县山里被红外线摄像机拍摄到的华北豹身影。
甘孜新龙的雪豹,是我们的未来
在“夜巡”的路上,我们还谈到了猫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的雪豹保护项目。四川林业厅已宣布,在新龙县及周边发现了七种猫科动物,包括豹、雪豹、欧亚猞猁、亚洲金猫、豹猫、荒漠猫、兔狲。其中,豹和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出镜率最高的还是适应力超强的金钱豹和豹猫。
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新龙县地处甘孜最中央(川藏南线和北线分别从新龙的南北方经过,把它夹在当中,偏离了内地进藏的主干道),“我们走在路上,湿漉漉的山地里到处都是动物的痕迹,鬣羚、斑羚、水鹿、岩羊、狐狸的粪便和脚印......岩羊呆呆的,不怕人,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吃草散步。”
事实上,海拔高差大的新龙是“大猫们”的天堂——从高海拔的流石滩-石山草甸,到河谷地带的阔叶林,以及覆盖范围最广泛的针阔混交林与暗针叶林。“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保护的空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而且要知道怎么做是更有利于保护和发展的。”
对于日常巡逻在海拔四千米左右的工作,猫盟志愿者必须面对高原反应等挑战。黄巧雯也承认,“我虽然高反不严重,走得慢或者容易喘,但确实走那些地方......其实真的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挡住我的,如果摔倒,我直接就滚下去了。”
如今,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
事实上,海拔高差大的新龙是“大猫们”的天堂——从高海拔的流石滩-石山草甸,到河谷地带的阔叶林,以及覆盖范围最广泛的针阔混交林与暗针叶林。“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保护的空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而且要知道怎么做是更有利于保护和发展的。”
对于日常巡逻在海拔四千米左右的工作,猫盟志愿者必须面对高原反应等挑战。黄巧雯也承认,“我虽然高反不严重,走得慢或者容易喘,但确实走那些地方......其实真的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挡住我的,如果摔倒,我直接就滚下去了。”
金提供的小额赠款计划的支持下,猫盟在新龙组建了一支当地的巡护队伍,他们会用照相机去拍平日里遇见的野生动物,还会骑着摩托车巡山收相机,无往不利。
“当地藏民简直像有八个肺!他们能跑上跑下搬石头”,黄巧雯说。
2019年6月23日晚上8点21分,一只雪豹被拍摄到出现在新龙县塔布垭口的山脊,它先在此留下自己的领地标记,随后在夜幕中去追寻岩羊。
对于猫盟来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将会了解这一野性世界的奥秘,并把这些故事告诉大家。”
2019年秋季,在广东中山举办的摄影展和签书会上,顾莹站在自己的极地摄影作品前。
将无人区还给野生动物,才是真正的善意与尊重——顾莹与她执着的镜头
顾莹身为野生动物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拍摄藏羚羊。无论是用镜头呈现野生动物的日常工作,或是推出可可西里自然电影的目标,摄影师身份让她不断反思人和自然的边际,以及如何继续前行。
如果一个人用“挑战极限、热爱、执着”来描述自己,那么,她的朋友和家人也必须接受她的行踪不定——顾莹,野生动物摄影师,就是这样一个人。
顾莹说,若没有微信朋友圈,朋友们确实很难了解自己具体在做什么,何况她自认“不善于利用互联网做宣传”。當她的摄影作品捐赠给公益机构进行拍卖时,她甚至不好意思在微博上@对方表示感谢。
我们与她的聊天和采访亦属于“见缝插针”,在2019年秋季尚未来到之际,顾莹在广东中山举办了个人摄影展。郦道元在《水经注》曾言,“古人云:五岭者,天地以隔内外”。中山在几个世纪之前无疑是荒野之地;而对顾莹来说,真正的荒野如今并不多了,其中包括地球的南北两极:2014、2015年,她去往北极圈附近拍摄北极熊;2015年11月,她又前往南极腹地拍摄帝企鹅。
可可西里的现在进行时
在拍摄“地球三极”主题的过程中,顾莹意识到,真正的荒野应是像中国青海可可西里那样的。在摄影圈,大家也因此而知晓这位野生动物摄影师,她于2016年成为了可可西里申遗特约摄影师。
当讲述自己在可可西里的拍摄经历时,顾莹用iPad播放了一段粗剪的视频,展示了生活在可可西里的多种野生动物。事实上,她和团队在过去四年的所有拍摄素材都将用于一部可可西里自然电影的制作,“讲的是最主要代表性物种藏羚羊的故事,以及保护它们的人”。
尽管顾莹现在还无法透露这部电影的很多细节,但她的想法已经很明确了:这部自然电影要在2020年“上院线”,所有前期拍摄费用都由她自己负担。
对她来说,制作这部自然电影,是为了让外界知道可可西里的动植物以及那里的生态状况。
任何人打开智能手机的“地图”,都可以查到自己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距离,从上海前往这个青藏高原上的唯一世界自然遗产地约为2600公里。但它在地图上只是一个小小的绿色标识:这个世界文化遗产靠近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紧邻海拔4760米的昆仑山口,昆仑山脉中段横亘于北部,并有青海最高峰布格达坂峰(6860米)等;全年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45度;每年初夏,成千上万只藏羚羊在这里迁徙。
为了拍摄藏羚羊,顾莹不仅需要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许可,也必须“扎根在可可西里”。她每年都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在那里,并且,每一次拍摄时间为最短就要20天,最长的拍摄曾经持续了两个月之久。更为重要的是,窝在帐篷里拍摄的生活无法也不可以有任何要求,顾莹只提到一件事情:任何有味道的食物都不能吃。因为野生动物的嗅觉异常灵敏。我们为了安全考虑也为了不打扰到他们,所以,我们唯一的选择只有八宝粥,吃完以后还要拿塑料袋把包装封死。
顾莹很少说自己的摄影作品,譬如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一幅《藏羚羊追逐》,EOS5DSR光圈F11,快门1/800s,ISO320。相反,她更愿分享自己对于摄影的看法,“每一个物种都非常重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一直倡导和真正在做的事。对于大自然,我们还要抱有一颗敬畏和感恩的心。”
顾莹拍摄的罕见的雪豹
奔跑的藏羚羊——为了拍摄藏羚羊,顾莹几乎隐蔽地“扎根在可可西里”了。
不惊扰,才是最好的保护
在我们采访开始前,她就定下了2019年最后两个月的拍摄行程。11月24日,顾莹更新了微信朋友圈,贴出了一段短视频“雪豹大头照的拍摄模式”。在此前二十多天内,她和自己的“极限寰宇”团队都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野外拍摄,而11月14日贴出的视频主角则是黑颈鹤。
“我要把野生动物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告诉大家”,顾莹在中山举办摄影讲座时谈了这个相当尖锐的话题,“不干扰就是最好的保护。但国内很多摄影人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够‘壮观而生动,用汽车或无人机去追赶野生动物,以达到拍摄它们奔跑时壮观场面的目的。这些画面看似伟大,但完全干扰到了野生动物正常的栖息与生活习性。这样的做法,不仅缺乏专业的野生动物摄影知识,也缺乏对野动生物的保护意识。”
所以,至始至终,顾莹都强调“不打扰”和“偷窥”拍摄。
在拍摄藏羚羊产崽期间,顾莹白天躲在隐蔽的帐篷里,晚上睡在车里,“为了不打扰到它们,我每天早上5点天不亮的时候就进入帐篷,到晚上9点天黑才出来,一天有十几个小时待在帐篷里面。”
此外,整个拍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和危险,最常见的是昼夜温差极大的恶劣天气等危险环境。
与攻击性极强的棕熊相遇,更是惊魂——因顾莹所拍摄的藏羚羊会吸引这种掠食者,此外,棕熊也会经常在人类生活垃圾周围出没。
由此,顾莹坚定地希望通过镜头向更多人传达生态保护的理念,“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是多么艰难和苟且。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断侵占,野生动物与人类的交集越来越密切”。
“只能说我们尽量去降低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的过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严格禁止非法穿越,因为其脆弱的高寒草原和稀少的植被都需要无干扰的自然生长环境。除了藏羚羊,这里也是藏野驴、野牦牛、猞猁、棕熊、藏原羚、盘羊、金雕、黑颈鹤、狼等野生动物的家园。
目前,顾莹和她的“极限寰宇”团队,持续不断地在“第三极青藏高原”进行着他们的野生动物自然影片的拍摄,励志于让世界了解中国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