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分析
2020-04-22刘彦新
刘彦新
【摘要】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入,但小学数学主要的教学目标仍然是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因此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齡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关注点,去更新教学理论体系并切实应用到课堂实践中。本文将介绍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相应的培养对策,希望对教学领域的教师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160-02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指学生在学校进行教育学习之后,获得了自我提升与适应社会相匹配的能力素质,包括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价值观的树立,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的综。数学核心素养即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数学逻辑,数理应用,数学思维,推理建模,计算方法等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首先,学生在具备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数学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能够获得不同于基础知识学习的感受,对于学生自身逻辑推理,数字建模等较为抽象内容的理解有所帮助。其次,人是群居动物,感性是情感的一部分,理性则是主导人的行为与决策的关键,理性思维的培养对于社交而言至关重要。而数学则是培养理性思维的一个基础。最后,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数字理念培养有积极帮助,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数据的应用可谓十分广泛,数据的抓取、挖掘、清洗、校对,都需要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阶段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无论对于今后学生提高社交能力,还是就业入职都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1)端正学习态度与鼓励质疑精神
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还未成熟,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这也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一部分,要经常告知学生应做到虚心向同龄人学习,进行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乐学好学积极学习的学生。
教师还应把质疑精神与态度不端加以区别,质疑精神是值得鼓励的,西方学者认为,在社交媒体的盛行下,人们逐渐变成了“单向度的人”,人们逐渐丧失了批判能力与超越能力,即便互联网上资源丰富,人们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机械地填充自己。现在小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很多,教师应该与家长沟通好电子设备的使用问题。学生的质疑精神是独立思考的一种表现,学生在课堂提出的无论是不懂的问题,还是觉得教师教学内容有误的地方,教师都应及时解决问题,并公开表扬,而不能把质疑精神误解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2)培养创新思维与加强钻研精神
只有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与趣味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切不可所有内容照本宣科,教科书只是教师教学进度的一个参考线,更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以课本为核心,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思维需要以钻研精神为基础,学生提出问题,不可只破不立,要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小学四年级已经开始涉及数学应用题,相对于数学计算而言更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抽象思维,但难度也是相应增加的,当学生能够遇到难题时,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并不是要求学生钻牛角尖,而是在钻研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课堂互动与课后探讨
课堂互动与课后探讨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探讨。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多表现为提问与回答,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学生无人应答的情况。原因大多是教师的互动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归根到底是互动方法有误。在提问时教师应循循善诱,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够一环节上一环。
(4)探索规律与独立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把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全盘告诉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独立完成而不是代替学生完成。
三、结语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任重而道远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明确教师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体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木桶效应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不能出现明显的短板,为人与学习要相并而行,不能有所偏颇。教师应该将教学理论体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数学学科对于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化的重要意义,由此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自身数学核心素养应该是我们教学实践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巧菊.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学周刊,2018
[2]郁丽娜.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分析[J].读与写杂志,2017.
[3]王兰珍.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