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音乐核心素养
2020-04-22周洁
周洁
[摘 要]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教育,是启迪受教育者心灵的教育,是对美的追求的教育。本文从“探寻背后故事,珍惜幸福生活”“开展对比教学,提升思维能力”“组织实践活动,陶冶积极情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核心素养;小学音乐
现在的小学生心理上有很多偏差,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会出现偏激的举动,产生严重的后果。在音乐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抓住音乐能释放压力、潜移默化地给人以引导的特点,能帮助学生转变想法,根植健康元素。
一、探寻背后故事,珍惜幸福生活
充分挖掘教材中歌曲背后的故事,通过感人的事迹、顽强拼搏的精神来感染学生,为学生作出示范,学生在人物、事件的引导下,正确面对挫折,正确理解困难,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困难。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在教学前,先给学生讲关于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故事,这首歌最初创作时,他的词作者田汉正在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出了田汉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有的人把这首歌比作中华民族胜利的号角,它鼓舞着千千万万在黑暗中的人们。教学中,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精神很兴奋,一遍倾听一遍跟唱。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课堂上还会拓展王二小、小兵张嘎、海娃等英雄小模范的故事,用他们的精神冲击学生的思想,也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珍惜现在的生活,勇敢面对困难。
小学阶段接触的歌曲多涉及儿歌、革命歌曲等,联系教材内容,课堂上适当拓展,鼓励学生去学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开展对比教学,提升思维能力
对比教学就是将音乐中描绘的事物、音乐的旋律、歌曲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出不同歌曲的特点,同时能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提升分析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课堂上,在设定的歌曲中,经过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比较,并且分析各自的特点,大胆地表达,相互间进行讨论,既是智慧的碰撞又能提升思维能力。
例如:歌曲《樱花谣》在教学时,将其与《采莲谣》进行对比,从最突出的特点——国家的不同开始,《樱花谣》讲述的是日本富士山樱花盛开,人民欣赏樱花的情景,而《采莲谣》则是描述江南水镇,莲花盛开,泛着小舟采莲的一番美景。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激发出很多思路,有的学生在节奏上进行比较,有的学生在歌曲的内涵上进行比较,学生各有各的看法,相互讨论,相互倾听。通过从不同角度辨析,学生对《樱花谣》这首歌曲了解得更加透彻,在演唱时,更有感情。比较后的音乐教学,不仅陶冶学生的音乐美感,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比教学的目的是将心理健康因素渗透到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对比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兴趣,在适当的提示下,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又能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最终升华到精神层面,给思维以启迪。
三、组织实践活动,陶冶积极情感
音乐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鉴赏实践和探究实践,鉴赏实践是围绕着某一个特定的主题,学生进行乐曲鉴赏,运用所学理论,对歌曲进行分析;探究实践是围绕着某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进行相关的歌曲欣赏,对歌曲创作的背景深入挖掘,不仅寻找到答案,也懂得道理,陶冶出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例如:“爷爷故事多”单元中,学生接触到了《司马光砸缸》《映山红》等著名歌曲,这个单元在讲解时,学生也围绕着“革命红歌”进行探究。实践探究的方式非常灵活,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探究的内容和方式。有的学生喜欢倾听歌曲,为此通过网络等途径,找更多的红歌,选择自己喜欢的,仔细倾听后,谈谈感想;有的学生则挖掘歌曲背后的故事,了解故事,再去欣赏歌曲,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在探究过程中,陶冶情感,升华内涵,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实践活动往往给学生带来更多更实际的感受,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探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当地提醒和建议往往能明确学生的探究方向,也使学生在探究时,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实现探究价值。面对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要給予一定的鼓励,使学生正确面对,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在渗透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从学生的状态和反应中,总结渗透的方式和效果,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定期分析,完善教育计划,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其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岚.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6(1).
[2]王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5(10).
(责任编辑:文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