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智育”在初中德育课堂的渗透

2020-04-22袁潜花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4期
关键词:智育智力道德

袁潜花

[摘 要] 在初中德育课堂上,教师应教育学生运用智力正确判别,方能守住道德的底线。同时,应将智育与德育科学融合,发出人性的光芒。

[关键词] 克制情感;智力;道德;融合;感性情感

在倡导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格的初中德育教学课堂上,智育是使德育教学有效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将智育渗透在德育教学中,减少初中生因为树立优秀品格过程中的风险,进而使在智力影响下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人生之路做出正确的指导。

一、让智力占领高地

德育教学是有关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树立的教育,其中的每一项因素都不可能转换位置,它们彼此联系,形成链条,构成德育教学的整个步骤和思路。但是在传统的观念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将德育教学确定为道德情感的激发,这致使学生在没有对涉及道德的事件做分析评判的情况下,出现道德情感的滥用,进而导致不明是非现象的出现。这无疑是不利于良好道德品格的建立的,也使得德育教学无功而返。所以,作为教师要打破这种思维,从道德认识切入,引导学生让智力占领高地,引导学生对涉及道德的事件进行客观分析评判,这可以加强学生对道德感的认知。

例如,教师以“学会宽容”作为主题进行德育教学。在面对这一话题时,学生只明确了对他人宽容的重要性,而缺失对宽容底线,即做人原则的了解。所以,学生应进行道德认识,运用头脑对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和辨别,确定道德的尺度。例如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撞倒张妙并连刺数刀导致其死亡这一案件,虽然药家鑫于当月23日在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在庭审中具有向受害家属下跪、多次痛哭认罪的情节,但是因其犯罪动机卑劣,造成的后果严重,仍然不足以从轻处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一点进行逻辑清晰的讨论,让学生依据这一案件谈谈宽容的底线。如有学生说:“宽容不是姑息养奸,也不是助纣为虐。对于损人利己者,我们应斗争到底,而不应该因为其可怜而对其宽容、怜悯。”

二、理性不失感性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但是一味地充满理性光芒地看待问题,很容易使理解走向偏执。所以,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还要以智力的渗透作为前提,再次实现对学生感性情感的唤起。这可以为学生所树立的道德人格增添人性的温度。另外,教师还要促使智育与德育的科学融合,让学生将道德的光芒表现在实践中。

还以德育课堂“学习宽容”这一主题为例。宽容是自然而然从人心流淌出来的,而过分强调宽容的原则,则会削减学生自身所富有的人性光芒,所以教师接下来要唤起学生的感性情感。例如南京“彭宇案”之后,出现了社会信任危机,很多曾经可以义无反顾伸出援手的人变成了胆怯的围观者。武汉市88岁老汉摔倒在菜场口,众人围观而无一人敢扶,最后因为没有及时救治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一事。面对悲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这些新闻的感受。所有的感受都是真诚的,透露着学生的道德本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吐露的心声,进行智育与德育的融合,让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或行为模拟,进而实现对自身的道德的准确定位。如有学生从自身角度认为应该对那些围观者予以理解,并表示每个人在那种场景下都很可能变得冷漠和懦弱,由于环境的冷漠和内心炙热的对抗,也使他们的内心变得矛盾、痛苦,所以可以宽容。还有学生针对那些誣陷帮扶者的老人进行表达,他们认为老人之所以背叛自己的良知,很可能是因为想为子女减轻负担,因而在焦虑下导致道德天平的偏移。根据自己的感受,学生进行场景的模拟。最后,教师要进行概括总结,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进而唤起学生面对社会的那颗炙热之心。

道德维系着人自身情感的秩序,因此,德育教学是非常迫切的。在以智育为前提的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智育与德育的融合,闪现出人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刘兴录.论学校德育与智育的相互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

[2]徐爱瑛.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探微[J].现代教育,2015(Z2).

(责任编辑:文 宝)

猜你喜欢

智育智力道德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智力闯关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