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万多封七年前的信”为何感人

2020-04-22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鼎城区收信人邮政局

【事件回放】

今年元旦刚过,湖南省常德市男生周国栋收到了一封7年前14岁时写给2020年的自己的信,令他惊讶又惊喜。原来,2013年常德市鼎城区邮政局举办了一个“寄给2020的信”的活动,当年有13000多名学生给2020年的自己写下了一封7年后才会寄出的信。如今,这1万多封信已开始陆续寄出。

《南方都市报》发表果冻的观点:很多网友被这则温暖的新闻感动。《我的梦想》之类的作文题,很多人年少时都写过。拉开时间距离看梦想,梦想成真的毕竟是少数,但通过信件的形式,回首人生来时路,无疑可以短暂抽离当下的生活,反省、自查,同时也给现在的自己加油打气。另一个让人感动的点,是为了完成当年万名学子的心愿,在背后默默坚守、奉献的一群邮递员。7年过去,他们有的调了岗、换了单位,但邮递员“一诺千金”的送达承诺不可背弃。这场类似于“时间胶囊”的活动本来就类似于行为艺术,虽然有些收信人已经不记得当年有这样一封信,就算难以寄达,也没有几个人会硬钻牛角尖上门追责。但为了实现当年对孩子们的承诺,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尽职尽责,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关于专业精神、责任心,对工作的热忱,还有助力他人成就梦想的微小善意,足以让收信人受到感化和教育。在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传统的书信服务慢慢走向消亡。类似于“时间胶囊”的活动,恐怕今后也会式微,如此,更显常德“寄给2020的信”活动7年过去兑现承诺的难得。尤其如今报纸上经常看到多少年过去,储户存单难兑现的新闻,那么信守职业承诺,常德鼎城区邮局的行动为所有企业做了一次良好的示范。

【小编随想】

“时间胶囊”之所以令人感慨,是因为它凝结了两个历史坐标——站在过去,它是在展望未来;当未来已成当下,它又是在回望历史。用今天的怀旧打量曾经的希冀,会欣慰于一些目标成为现实,惊讶于一些变化出乎意料,诚服于“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不努力一定不会有收获”。这样的回眸与小结,是成长应有的感悟,也会使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未来,有能够期盼和确定的东西,有砥砺奋斗的动能。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留下“时间胶囊”,仰望星空也好,思考人生也罢,不必拘泥于特定的仪式或形式。需要当心的其实是某些人“走得太快,連灵魂都跟不上了”,行为的忙碌发展为精神的茫然,甚至一面嘲笑自己曾经很幼稚,另一面不知不觉迷失自我,这才是可悲的。给自己一些遐想的时间,这不是在浪费时间。给梦想插上坚韧的翅膀,“万一实现了呢”未必是传说。“寄给2020的信”最值得肯定的是,在变迁的岁月中有着不变的承诺。在承诺兑现的背后,是一万多封信被单独保存在档案室7年,是公共服务单位秉持的“诚信是金”的信念。来自多年前的信件或许会纸质发黄、字迹变淡,甚至这种寄托形式都可能淡出人们视野,但梦想、诺言、笃定、奋进永远不会“过时”。

猜你喜欢

鼎城区收信人邮政局
我们都是收信人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体系统深化“回信精神”学习宣传活动掠影
鼎城区:千名学生同竞技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陌生人的信任
陌上浅草离离行——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浅草文学社简介
立志正德 开拓创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简介
聪明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