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两种用法完美三度追求

2020-04-22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记叙文议论文观点

近几年,中考作文随着高考作文的变化悄然地发生着改变。突出的体现便是很多地方的作文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两个文题,同学们既可以选择记叙文,也可以选择议论文。从某种意义上说,记叙文检测的是同学们叙事抒情的能力,重在基础考查;议论文检测的是同学们说理思辨的能力,重在知识的衔接。在中考时,更多的考生会选择记叙文,这与教材内容及相关的配套训练有很大关联。但在千篇一律的记叙文中,议论文就如“万绿丛中一点红”,会带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受。从各地中考满分作文来看,其中不乏议论文的身影。

相比于高中生的议论文,同学们现阶段的议论文与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无论是立足于中考,还是以后的高中学习,对同学们的议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合理引导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鉴于同学们写议论文时经常采用例证法的特点,结合中考议论文在素材使用方面反映出的问题,试做一个简单的技法指导。

例证法,又称举例论证,是议论文论述观点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论证方法。它主要是通过使用客观存在的事实素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素材运用时有一材和多材两种用法。

一、一材,顾名思义,一则素材,是指借助一个人或一件事来论证一个道理。中考作文中,一材的使用多于多材,这与考试的字数限制有关,也与同学们阅读面的宽窄有关,更与同学们平时的写作训练质量有关。在一材使用上,很多学生存在着“寓言类”说理、叙事过详,甚至只叙不议等问题。寓言是通过虚构的情节,借助于人、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带来生活启迪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用虚构的故事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这本身就不合逻辑。运用素材的第一原则应该是真实,唯真实才能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很多学生担心因叙事不够详细而影响阅卷老师对自己观点的理解,因此,事无巨细,一应俱全,却不知这样的做法反而适得其反。任何一个事例,都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同学们只需要选择能够佐证自己观点的部分概括运用即可,叙述文字的增加,无疑占用了说理的空间,势必影响文章的说服力,甚至会造成文体不清的问题。

对于单一素材,该怎样合理使用呢?在深度上下功夫。在概括事实的基础上,探其根源、究其本质、穷其影响。探其根源,分析事实出现的直接原因,知其所以然,不为其表面现象所蒙蔽;究其本质,剖析时代、社会、人群等深层的多种因素,知其所必然,不为似是而非的结论所左右;穷其影响,用联系的观点指出其利与弊,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其功与过。

二、相对于一材的“单兵作战”,多材更像是“集团作战”。如何发挥“集团军”的优势,攻克作文堡垒,获取最大的胜利呢?我们通过多材组合的两种方式来了解一下如何运用多材进行论证。

时间组合,多以历史发展为线索,选择不同时间段内的典型人物或事件进行组合,从时间的厚度上切入,以历史的跨度营造雄阔之美,追求岁月凝成的厚重感。使用时,既要注意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出场,还需注意选取典例时,一个时间段内,选一例为佳,尽可能不要出现重复。

事件組合,立足在一个相对固定时间段,呈现社会多层面的内容,从空间的广度上切入,让读者见证一个时期的荣辱兴衰,追求视野上的宏阔感。使用时,要注意人物层次的区分、行业的覆盖、具体内容上的不同,等等。

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在思想和内容上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的文章,彼此达成共识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无论是为了应对激烈的中考“挑战赛”,还是为了进入高中后写作文时“抢占先手”,同学们生都应该掌握素材运用的两个方法,完美文章的三度追求。

猜你喜欢

记叙文议论文观点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记叙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如何写好记叙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