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抒情 真情感人
2020-04-22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
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
不似湘江水北流。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到极为偏远的峰州途中。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而这里追叙“昔游”时却用了一个“悲”字。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而反过来,也可以说,正因为想起当时的游乐,就更觉得当前处境之可悲。
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一般来说,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将“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的。
诗的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下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但这一句还没有点到《渡湘江》这个题目。最后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到湘江,点破诗题,而以“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也是用反衬手法来加强诗的中心内容。这句诗色彩清淡,情意浓挚,七个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远游伤春的情怀。“独怜京国人南窜”是这首诗的中心所在,从前两句的忆春、伤春转入叙事抒情,感慨自己从京都流贬到荒僻的南地。“独”字用得有力,使全句生动传神,激活全篇。“不似湘江水北流”,紧承第三句点题作结,出语自然。
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诗的前兩句是今与昔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这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而出现在七言绝句刚刚定型、开始成熟的初唐,尤其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