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卧村落
2020-04-22
一
村庄非常小,如地球上的一粒尘埃。
即便小,也有五脏六腑,村庄是中国最温暖的缩影。
雨落时,不打招呼,不客气,不装聋作哑,淋淋漓漓地下。在这个看似与往常无异的季节,一场雨,覆盖了村庄所有的辛酸与不甘,也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蔚蓝的天。
路是由坎坷写成的,未来是用甜蜜组成的。
不会张扬的村庄,就像低调的农人一样,不会粉饰太平,只会正正经经地活,悄无声息地走。就像雨下时滋润了万物,雨停时依然悄然无声。你见过收税的雨吗?你见过雨向世人索求任何报酬吗?
没有。村庄也是如此,你住在这儿上千年了,只是每年除夕时,象征性地烧些纸,送些烟花,其实这些不是送给村庄的,只是送走了岁,接来了祥,最终的受益者仍然是乡民们。
泽被后世,历来是每场雨的初衷,历来是每位乡民的心愿。
二
在村庄里,最喜欢雨的,莫过于庄稼了。
在老家前牛村,每家庭院的门前,都有一小块门前地,一些日常吃的蔬菜时常躲在门前地上微笑:马齿苋笑得最欢畅了,它生命力顽强,哪怕被薅掉了,只要沾上一丁点儿雨露,便可以再次灿烂起来。
小时候,我时常对长在瓦片上的马齿苋心生畏惧,曾经小心翼翼地将它完整地拽起来。等它完全暴露出来才发现,无数条根,即使只有一条根盘踞在瓦片的缝隙里,也可以充分地使整个身体吸收水的养分。
多像村庄里的老人们,他们固守传统,却有着最忠诚、最浪漫、最原始、最朴素的情感,在他们身上,没有始乱终弃,没有半途而废。像下了千年万载的雨,更像屋上的瓦,古朴而不寒酸。他们其实维系着中国最古老的,也是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爱就是责任,爱了便不会放弃。
一些收了的庄稼,比如玉米,被乡民们盘在檐下面,它们不惧雨水的肆虐。庄稼最怕发霉,而雨水只是在它们的身上做了片刻的停留,便滚进了泥土里。
还有一些狼狈的场面出现,村庄里有一些晒场,是乡民们专门用来晒粮食用的。雨来前,像小偷一样,乡民们一边骂着,一边收拾着,等到收好了,用油布纸盖起来,等待明天阳光灿烂。但雨从来都是缠绵的,像情人,像糖,黏着你,让你欲罢不能。
乡民们通常在雨天后,望天兴叹,每一位乡民都有着忧国忧民的意识。
三
打小起,我就喜欢在雨中行走的人。
在雨中行走,通常会落一个疲惫不堪的下场。
多像江湖人生路,雨不像刀吗?不像箭吗?射在人身上,刀刀催人老。幼时,我一直想,父亲额头上的皱纹其实是雨打出来的,因为在每一场雨后,父亲便好像又老了几岁。
祖母是个喜欢雨的人。喜欢雨的人通常都乐观,乐观的人,容易长寿。所以,她活了八十岁的高龄。
祖母对雨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她的腿从小便有毛病,阴雨天来临前,她的腿便是最好的天气预报。
祖母有条不紊地收拾雨后的庄稼,淋湿的玉米被她撮进了屋里,满屋都是,惹得躲在墙洞里的老鼠们眉开眼笑。
老鼠也是喜欢雨天的,因为雨是一场阴谋,一幕可以让万物有利的话剧。
祖母晚年卧病在床,她最喜欢的是雨天,风中传来古氏祠堂檐头的铃铛声,这声音她听了八十年。在这无尽的氤氲中,乡人们一个个排好队,列好阵,准备着随时老去。
每个人都会老去,不会老的是爱,是雨。雨即使满头白发,也会化身为雪,染白了整个世界。
多么美好的人生,多么清闲的世外桃源。
香飘故里,雨卧村落。
(选自《新青年》)
【赏析】
这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抒情散文,作者将村庄、雨、庄稼等架构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娟秀的画卷。在写法上,本文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层次明晰,结构紧凑。文中,作者从“雨与村庄”“雨与庄稼”“雨与行人”三个方面行文,写出了雨卧村落的美好景象,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二是运用修辞,语言优美。文中,作者将地球比作“一粒尘埃”,将“不会张扬的村庄”看成“低调的农人”,秋雨“像情人,像糖,黏着你”,又说“老鼠们眉开眼笑”……通过比喻、擬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美感,使表达富有感染力。三是寄情于景,情感真挚。雨,不仅恩泽万物,还给人带来惬意之感,将亲情、乡情融为一体,耐人寻味。文中,作者先绘景再抒情,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