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言语情境,从三个向度入手
2020-04-22卢晓菲
卢晓菲
[摘要]言语表达情境是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载体。可是在教学实践中,仅仅依靠情境,还不能胜任训练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重任。教师应从夯实基础、串联重组、激发唤醒这三个方面入手,彰显言语交际的真实性、情感性、整体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关键词]言语情境;夯实基础;串联重组;激发唤醒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10-0051-02
言语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具体可感的情境。但从教学实践可以发现,仅仅依靠情境还不能胜任训练言语表达能力的重任,还需要强化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感性和整体性,提升言语交际的效度,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言语能力发展助力。
一、夯实基础,在贴近认知中彰显言语交际的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指教师营造的生活情境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预期。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种指向于现实性成分,即源白于生活实践但未被加工的;一种指向于理想性成分,是对未来客观生活的一种超越性想象。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状态下,才能明晰所学内容的价值和意义。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请你帮个忙》的教学为例,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一次外出途中,爸爸的车没油了,教师相机扮演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让学生来请求加油。很多学生只是在一开始表明基本诉求,说完“叔叔你好,我要加油”之后就完全愣在那里。由此可见,虽然给车加油完全源白于生活,但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他们根本没有真正接触并思考过这个问题,无法将加油与自己的语言表达经验有机联系起来,迁移运用自然也就无法达成。
反过来,如果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保障情境创设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体现在学生对情境感知的认可上,就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我喜爱的水果》时,教师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水果,并根据这些水果设置了水果猜谜、观察水果、触摸水果、闻闻水果、描述水果等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口、眼、手、脑并用的基础上互动讨论、运转思维、欣赏品尝、实践表达、多维评价,有效地历练了学生内在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样都是源白于生活的情境,借助水果实物进行实践感知,让所描述的事物与学生的内在认知之间有了鲜活的联系通道,学生内在的交际意识和表达欲望被真正唤醒,他们就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了,从而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形成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发唤醒,在渗入浸润中彰显言语交际的情感性
所谓情感性,要求教师所创设的语言情境裹挟着丰富的情感因子,带有鲜明的情感特征。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就曾经指出:“情境教学缺乏了情感,只会变得死板而生硬。”只有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之中包含着情感性和精神性的期许,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与世界之间构建起广阔的诗意空间。此外,言语情境中的情感元素对人格也有着积极的塑造作用。每个学生从原本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仅需要兴趣的冲击,更需要意志品质的坚守,丰富的情感性元素弱化了语言表达的难度,激发了学生攻坚克难的毅力,从而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安慰》时,教师充分整合教材编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创设言语表达情境时,注重对学生内在情感的激发和唤醒。首先,链接生活,激发情感。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图片(晓峰摔倒了,没有能够在运动会上取得名次,很伤心;晓丽要转学了,舍不得离开同学们,很惆怅;小冰将爸爸送的生日礼物手表弄丢了,很懊悔),并运用语言进行描述: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顺,需要亲朋好友的好言劝慰,看着这些图片,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旨在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唤醒学生的内在情感,为后续的表达实践奠基)其次,搭建平台,抒发情感。教师让学生选择图片中自已经历过的情境来安慰他人,也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一个适切的对象进行安慰,但必须要做到以情动人,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转换方式,传递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对劝慰的语言进行必要的修饰,写在“交心条”上,并当着安慰对象的面朗读,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倾诉的对象。
这样的言语表达过程,就将学生的身心完全浸润在真挚而浓烈的情感氛围之中,整节课的情感性纽带作用就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三、串联重组,在深入优化中彰显言语交际的整体性
语言情境创设的整体性决定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除了要关注形真、情切之外,还需要向着意境深远、理趣丰润的目标迈进,要让言语表达的情境更具广度和深度。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整体性,使言语表达范畴与处于焦点的信息资源相互依存,形成有机的运作整体,从而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的身体感官,刺激他们的思维意识,使学生在情不自禁中将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观点表达出来。
以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打电话》为例,教师设置了三个不同的情境:生病了,打电话向老师请假;星期天,打电话约同学踢球;周末,爸爸不在家,接到找爸爸的电话。如果不创设情境,直接将任务交给学生处理,逐一练习,学生的思维是封闭的,只能在琐碎的口语表达过程中做出应答式的倾吐,必将陷入单一化、静态化、生硬化的机械重复,师生之间的交互也终将无法完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将这三个话题进行有机统整,将其串联、组合成一个整体性情境:小安在周末时,通过打电话的方式,邀请好朋友小真去社区足球场踢球;小安在踢球中受伤了,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老师请假;小安在家休养时,接到了爸爸同事找爸爸的电话。这样的情境需要学生去了解具体的对象,并记住对方要说的事情,然后再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将相关的内容进行转述。
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学生的身心置放在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经历了“聚焦关注一唤醒动力一根植情境一强化加深”的思维历程。这种整体性的情境认知体现出几个鲜明的特色:其一,角色的喜怒哀乐,让情境成为学生表达自我情感和观点的载体,学生置身于不同的情境中,从自身所承担的角色、所处的情境人手进行思考,合情合理地研制出體系化、专题化的言语系统;其二,学生根据不同的表达动机,让连贯性交流得以有效落实,使得可感情境和活动中的人物都处于依存状态,而学生在深入感知、积极体验、主动探寻的过程中,也逐渐丰富了内在的认知体验;其三,整体性情境并不是一个个零碎情境的叠加,而是从易到难、从浅入深的递进过程。以上情境中,先是小朋友之间通过电话邀约的方式展开交流,这是从学生最原始、最生活化的体验出发,而第二次与老师打电话,重在引导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做到清晰地说明原因,懂得打电话的语气,第三处训练的价值点相对较多,注重了对学生打电话时倾听能力的培养,要能够根据对方呈现出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传递,从而更好地学会判断和转述。
言语表达情境是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载体。只有让言语情境具有真实性、情感性和整体性,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才能被激活,学生的言语意识才能被唤醒,从而真正为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基。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