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历史的烙印
2020-04-22老猫
老猫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标志,食物就是标志之一。就像街口的小吃店,总有一些,会成为路标的。把各个年代的流行食品排列一遍,就会发现,时代不同了,口味也在变化。
食物是历史的烙印。
在秦汉以前,食物与生产力有关。夏商之时,人们刚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走出来,吃的大多是肉,养的少,猎的多。烹调方法也都以煮和烤为主,很少有油炸,那时候没有經济作物,拿什么搞食用油呢?
但到了周朝,大家种出了黍稷稻,大概就是高粱小米大米之类,还有豆子,就有蒸饭和煮饭之说了。刚开始的时候,麦子绝对是奢侈品,吃上面的大多是贵族。后来铁器普及了,才导致大规模开垦农田,粮食才推广普及。那时有句话叫“肉食者鄙”,说是吃肉的人没远见。那时候的人,认为吃粮食才是高级的,吃肉的是落后的。大米白面,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顺带说一句,那时候在北方,鱼绝对是稀罕物,因为人工饲养的少,可能只有鲤鱼,其他的,都得到河里现抓。所以孟尝君的门客冯谖抱怨“食无鱼”,那就是讲待遇呢,相当于现在的人说,怎么没鱼翅龙虾啊?
汉朝对食物最大的贡献是两个。一个是豆腐,传说是淮南王刘安和他的八公炼丹的时候研制出来的,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汉朝的另一个贡献是炒菜,考古者发现了汉朝有了镬,就是炒锅,加上油料作物大盛,推测炒菜出现在汉朝也是合理的。
唐朝在饮食上,和西域串得很厉害,很多外面的食物,都在中国扎了根儿。据说当年坊间最流行的食品有三样:餢飳、毕罗、胡饼。卖这三样东西的小店,就像现在街头的“成都小吃”一样多。这些东西都是从西域传来的,餢飳就是炸油饼,毕罗可能就是包子,有蟹黄毕罗、猪肝毕罗、羊肾毕罗等好多馅儿,想吃哪个吃哪个。胡饼呢?就是芝麻烧饼夹肉。后来安史之乱,唐玄宗跑到半道饿了,就是杨国忠到大街上,自费买了胡饼,拿来给皇上吃。
宋朝传下来的东西,有几样至今还在生活中存在。一样是涮锅,宋朝已经很流行了,因有“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之美,被称作“拨霞供”。不过这种吃法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它混淆了食物的味道,实在粗俗,争论一直持续到清朝。还有一样是酱油,是宋朝人从豆酱中发展出来的。宋朝人在吃喝上是天才,他们创造出了豆芽、油条、鸡蛋炒饭、火腿等等美食,为未来中国的饮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两代餐饮界缺少食物创新,但却在向制作的精细上发展。比如精细的四大菜系,比如满汉全席极尽奢华之能事……烹调手法增加,味道花样百出,但继承的,还是老派的唐宋基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辣椒在清朝传入中国并被接受。辣椒先通过海运交易进了福建浙江,没流行开,然后慢慢向大陆腹地发展,进湖南,进四川,进云南……到了道光年间,终于落地生根,大为普及。
有了食油、辣椒、酱油,加上水和盐,人类就基本什么都能吃下去了。
再过上几百年,人们回忆起我们这个时代,会想起什么呢?我想说的是羊肉串。看现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哪里没有羊肉串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