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20-04-22郑伟青
郑伟青
[摘要]提高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语文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寻找课堂教学的生发点、着力点,展开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质疑问难,理解文本表达的内在秘妙,从而使学生“得言、会意、习法”,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目标,滋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效率;得言;会意;习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10-0029-02
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可谓百花齐放。在这“万类霜天竞自由”中,我们的课题《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听课效率的研究》似乎有些落伍,但它恰恰是根植于农村的课堂,守望语文课堂的本真,把脉课堂的生长点,遵循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寻找课堂的生发点、着力点、脉动点,以探求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的有效途径。我教学高年级的语文,总会在开学初学生拿到课本之后,利用他们的猎奇心态,让他们试着把课文通读一遍,并思考怎样把这本书读好,目的是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使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通过一篇篇具体课文的学习得言、会意、习法。只有“三管齐下”,才能实现听课效率的提高,滋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得言,积累语料
在语文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开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交流思想、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这样,为学生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在与文本对话中得言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思考,获得语言材料的积累、思想认识的提升。每节课,我都重视课前预习的引导,分五步让学生预习课文:朗读一质疑一查资料一圈字词一明大意。在生字预习环节,我设计了预学案或学习单,让学生对生字进行注音,辨析形近字,查字典了解每个字的意思,组词并积累词语,并对生字进行扩词或写句。
(二)在师生对话中得言
德国的克林伯格曾说:在所有的教学中,都在进行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志。对不同的文本,我采用不同的方法:或引入诗句补充说明,或用抒情的句式来引读,或用成语来概括意思。这样的教学语言是学生获得言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在生生互动中得言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文字运用中学习文字,这是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每节课都会留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就他们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并在组内交流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运用。这种形式的言语训练,避免了一言堂现象的产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白己思想的机会,获得思想认识的提高。
二、会意,沉淀语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心智水平等采取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回归自我、审视文本,以实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标。当代许多语文教育研究者对语文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纠正了以前认为知识是静态的狭隘认知。我很认同韩雪屏教授的观点。她说,学生主要是通过社会语言或言语规律、他人言语经验等,建立个体的言语规则的。语文是思维的体操。美国的中小学阅读教学经常这样提示学生:
像读者一样思考;
像作家一样思考;
像作家一样观察;
像作家一样看问题。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悟“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我先让学生结合生活中所见想象大牛在咀嚼时候的样子,再播放草原的美丽风光视频,使学生体验作者的惊叹、赞美之情;同时,让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假如大牛和骏马会说话,它们会说什么呢?”学生的表达精彩纷呈。这样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对“回味”一词的理解得到内化、升华。
三、习法,实践语用
崔巒老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非要靠学生亲历亲为的语言实践不可。语文阅读的策略包括预测、联系、推理、概括、反思等。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预习学会预测,经历探究学会联系、推理,最后经历总结学会概括、反思,这样学生都亲历了学习的过程,更是经历了语用实践的过程。
(一)探知之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学就要使每个学生都自奋其力,白致其知。因此,在阅读前要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地根据先前已知结构有意选择课文内容进行体验感悟的过程。同时,在阅读前,要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主观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心理期待。教会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的重要方法。
(二)质疑之法
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教会学生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所在。
如,何捷老师执教的《麦哨》一文,他这样引导学生学习。首先,何老师让学生找出文中写到“麦哨”的段落。其次,何老师课件出示描写麦哨的四个自然段,让学生朗读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其三,何老师提出问题:“本文总共600余字,而有关‘麦哨的段落才区区四个自然段,大约100多字,其余的文字中都没有出现‘麦哨。你觉得,文题为《麦哨》合适吗?”引导学生质疑文题、解析文题。于是,学生展开了一场自主探究的读书之旅。最后,通过对文章所有段落的逐一赏读,学生发现了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基调——欢快、柔美。
这样,质疑与读写相结合、探究与感悟相生成,构成了一堂高效的语文课。质疑,是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不二法门。
(三)学批注之法
韩愈:“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学生的感悟交流,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验的过程,是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阅读心理感受的过程。课文是阅读的载体,是学生体验理解的凭借。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文字等进行批注,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读书方式。
(四)反思之法
崔峦老师说过: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于是,我尝试让学生进行反思。如,让学生对单元所学进行总结与反思:“本单元我学到什么词汇、句式?习作方面,我有什么收获与感受?我不足之处是什么?”在单元测试前,我让学生尝试着对自己易错的字词进行归类,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单元测试结束后,我让学生尝试对自己的得失进行总结。
在课堂上,我们坚持“三管齐下”——“得言、会意、习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