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言”入手 由“言”及“文”

2020-04-22曹志勇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宋濂文言课件

曹志勇

【课前说明】

1.教材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别之序,主要进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作者现身说法,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习本课,既能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训练文言文阅读能力,更能从作者刻苦求学的经历中获得启发,认识到发奋读书的重要性,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2.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境优越,少有吃苦的经历,缺少勤奋的态度,意志的磨练更是无从谈起。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其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刻苦勤奋、好学上进的教育。作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两年多的古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本文除个别难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由于生活阅历所限,学生对作者生活经历及其感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精心组合学习内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合作研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3.教法学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基于以上要求,教学中我选择了诵读法、讲授法、自学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促进阅读理解;通过教师的讲解点拨,引领学生走进作品,深入思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疑难,培育素养。

本节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重点落实以下几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4)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语,流畅翻译课文。

2.感知文章内容,领悟作品主旨,学习通过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作者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教育学生珍惜现有优越条件,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劝学”的主旨。

难点: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对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四张图片:“凿壁借光”“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和“囊萤映雪”。先领学生做一个游戏:看图片猜故事。这些都是刻苦勤奋学习的典例,早已经家喻户晓。历史上这样勤奋好学的例子不胜枚举,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了解另一位大儒苦心励志的经历,学习他孜孜以求的精神。

二、阅读课文,解析文本

(一)初读,初步感知

1.播放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听读课文。要求:在书上标记不认识字的读音,划分节拍,注意语速和语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默读、大声朗读、二人齐读等方式)自由阅读课文,教师参与到学生朗读中,个别指导,纠正问题。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节拍正确、声音洪亮、读出顿挫。

(二)细读,学习文言知识

1.积累实词,翻译课文。要求: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四人一组,组内合作研究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解決疑难词语解释及句子的翻译。

2.播放课件,出示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问学生解释词语、翻译句子。(重点出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及特殊句式。)

3.提问复述:全班推荐两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三)研读,把握内容、主旨及写法

播放课件,出示下面三个问题,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讨论。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1)幼时求学,遇到了           (概括)的困难,他是            (原文)克服的。

(2)成年求学,遇到了           (概括)的困难,他是           (原文)克服的。

(3)外出求学,遇到了           (概括)的困难,他是              (原文)克服的。

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关键词语,在书上批注标记。

播放课件,明确:幼时求学,家贫无书,借书抄书;成年求学,无师可求,百里叩问;外出求学,生活艰苦,读书为乐。

播放课件,出示文学常识: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勤奋好学。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奉命主修《元史》。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全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在当时影响很大。

小结:作者把读书看成乐事,把学习作为追求,面对各种困难毫不退缩,坚持读书。“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正因为有这样勤奋刻苦的精神,宋濂才学养深厚,成为一代大家。他的诚恳态度、执着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作者写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什么还要写同舍生的服饰穿戴?

提示:找出描写同舍生穿戴和作者服饰的词句,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播放课件,同舍生衣着华丽——作者缊袍敝衣。

明确:教师强调这是“对比”的写法。“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表现作者不怕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的艰苦就会微不足道。

播放课件,追问:文章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写法?这些对比又有什么作用?

提示:同学们可以从文中出现的人物“乡之先达”“太学生”入手,思考这些人与作者有怎样的联系?

播放课件,乡之先达倨傲粗暴——作者谦卑恭敬;太学生条件优越——作者生活艰苦。

明确:“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播放课件,追问: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大量运用对比写法?

播放课件,明确:多处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自己求学时的艰难,说明自己学有所成完全是勤奋刻苦学习的结果。现在的学生条件优越,只要勤奋好学,一定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言辞恳切,深入人心,达到劝勉的目的,突出“劝学”的主旨。

3.作者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播放课件,出示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马生。

播放课件,出示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是“赠言”的意思。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提示:结合写作背景和文体特点,认真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联系全文内容思考。

播放课件,明确:作者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三、扩展延伸

1.播放课件,出示问题:宋濂的读书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围绕“刻苦勤学、虚心求教、以读书为乐趣”等回答。

2.设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勤奋刻苦的名言与事例?

(1)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勤奋刻苦学习的名言、事例。

(2)播放课件,出示《欧阳修苦读》,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 )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播放课件,明确:欧阳修和宋濂都家境贫寒,热爱学习,勤奋刻苦读书,学有所成。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北宋文坛领袖,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一代文风。

四、课堂总结

播放课件,出示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宋濂家境贫寒但勤奋读书,终成一代大儒。与宋濂相比,我们当代中学生学习条件更加优越,更应该珍惜有利环境,勤奋好学。愿同学们能从宋濂的身上获得启发,在知识的海洋中驾勤奋之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五、布置作业

学完本文,我们知道了作者写作这篇赠序的目的,相信马君则也一定体会到了宋濂的良苦用心。请你以马生的口吻,给宋濂写一封信,把自己看过文章后的想法、感受写出来,4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为了落实“打造简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理念,《送东阳马生序》一课紧紧围绕“高效”设计教学,从“言”入手,由“言”及“文”,充分落实文言知识,深入发掘文化内涵,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增加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本文是一篇较长的文言文,包含较多的文言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多种方式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疏通文意落实文言知识;合作学习探究宋濂勤学精神内涵,培育人文情怀。在充分落实文化常识、文言知识以及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通过与《欧阳修苦读》比较阅读,学生自读、自译、自析,将知识转变为能力,內化为自己的素养。

重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呈现教学内容将很难促进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为此,设计时教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加工。在学生回答“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这一问题后,出示“文学常识”,结合宋濂的生平、成绩,突出“勤奋求学”在宋濂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勤奋”的内涵。在学生回答“作者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这一问题前,出示“写作背景”和“体裁介绍”,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理解作品主题。重组内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自主合作探究,培育核心素养。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学习能力,教学中让学生调动自身文言知识积累,结合书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把握文意。在对内容解析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从语言入手,说出作者求学时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深入剖析文章。思考“对比写法的作用”及“写作目的”,训练思维。感悟作者勤奋好学的精神,培育情感。知晓勤奋的重要性,努力求学,传承文化。学习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宋濂文言课件
诚信的宋濂
宋濂冒雪访师
宋濂诚信求学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