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分层分类评价标准构建和实施策略

2020-04-22彭红科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标准

彭红科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已逐渐成为制约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工作的重要一环。加快“双师型”教师建设,关键应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

一、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的必要性

2000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将“双师型”教师定位为同时拥有工程师、会计师等相关证书的教师,将“双师型”教师理解为具有“双证书”的教师。2006年1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倡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将“双师型”教师概念演化成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强调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概念有了更多不同的认识。有将“双师型”教师定义成具备中级以上教师专业职称和相关学科专业中等以上技术职务的“双职”说;有将“双师型”教师定义为既拥有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实训指导能力的“双能”说;还有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在双师队伍中的作用,强调优化双师队伍结构,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双元”说。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双师型”教师的不同解释,丰富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制定“双师型”教师统一评价标准非常困难。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科学系统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存在三种“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分别是行政标准、校本标准和学者标准。行政标准是在2004年提出的官方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讲师以上职称和下列条件之一: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专业相关实践经历、应用技术研究成果、校内实践活动成果等。行政标准存在以下问题: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过于笼统,不能体现“双师型”教师所应具备的具体能力素质,相关的保障机制也不够完善。依据行政标准,各高职院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校本标准。例如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校本标准,对“双师型”教师所应具备的学历、技术职务、实践经历、职业资格、培训等方面有具体要求。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评价标准比较重视教师的硬性条件,符合行政标准的导向,但是同样缺乏可量化的评价指标。还有就是学者标准,是一些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调研结果设计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有学者将标准归纳为“一全、二师、三能、四证”,还有学者将“双师型”教师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每个学者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不同,所制定的评价标准也各具特色。学者标准形式非常多样化,但是缺乏统一性,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缺乏公平性。因此,制定相对统一、规范化、合理化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很有必要,能够弥补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分层分类评价标准的构建

我国目前使用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缺乏具体的可量化指标。本文根据“双师型”教师的特点,总结出6个方面的评价标准。由于“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比较重要,因此在评价标准中突出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把“双师型”教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以便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又划分为工科应用技术类和管理服务类两个类别。在设计评价标准时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评价指标与“双师型”教师特点相适应,将“双师型”教师必备的素质划分为六个一级指标,涵盖基本资格要求、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职业道德与品行规范。其次,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基本资格要求是对“双师型”教师的静态评价,结合教师的资历和以往的成绩,是硬性条件无法改变。专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这两个评价指标都属于动态评价,要求教师在一定年限内完成相应的成果。而且只要在几个条件当中满足一个就可以达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再次,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于“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的评价属于定性评价,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教师的基本资格、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是定量评价,制定相应的量化标准。教师的科研能力评价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既有硬性指标又有描述性的指标。这样设计评价指标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价“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最后,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水平,按“初级→中级→高级”分层递进模式,制定层次化、阶梯式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构建“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体系,从根源上保障“双师型”教师选拔的质量。初级是“双师型”教师的准入标准,中级是较为成熟型的“双师型”教师,高级是那些德艺双馨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和技术高超,有一定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等高层次专业人才。两个类别:工科应用技术类和管理服务类。前者更加注重新技术与新原理的应用和实践,后者更加重视管理服务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一)工科应用技术类“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

从资格要求、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职业道德与品行规范这六个方面设计了工科应用技术类“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工科应用技术类“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第一,从基本的资格要求出发,限定了不同层级的“双师型”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资格、技术职务和专业资格证书。资格要求是对教师的硬性要求,属于评定“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当中并未对教师的学历做出明确的规定,是由于学历并不能代表能力,去掉学历的评价指标能为更多实践能力强,但是学历较低的老师提供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机会。第二,专业理论知识是“双师型”教师培育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因此也是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对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考评,主要从实际工作经验、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校内实践项目和技术技能大赛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只要教师能够满足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得到对其专业实践能力的认可。第四,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不代表能够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因此对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主要对教师指导实训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能力进行评价。第五,高职院校一般对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够重视,但是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能够教授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为之后步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可以重点对教师的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科技转化等成果进行评价。第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行规范是“双师型”教师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在评价标准中有必要加入“双师型”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品行规范相关的指标。

表1工科应用技术类“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

(二)管理服务类“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

从资格要求、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职业道德与品行规范这六个方面设计了管理服务类“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管理服务类“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与工科应用技术类“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在资格要求、科研能力和职业道德与品行规范这三个方面是完全相同的。但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这三个方面有所不同,管理服务类“双师型”教师要体现出重视管理服务理念的特点。首先,管理服务类的评价标准在专业理论知识当中增加了教师需要了解专业相关的新理念的要求。工科类学生大多数时候面对的是机器,需要掌握更多的新技术,而管理服务类的学生更需要的是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因此,管理服务类的“双师型”教师需要对新理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传授给学生更多新思维和新观念。其次,在专业实践能力当中对管理服务类教师更重视其管理服务项目的成果。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管理思维和服务意识。最后,在实践教学能力评价标准中增加了对中级“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的评价标准和对高级“双师型”教师管理服务意识的评价标准。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实施策略

制定了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之后,更加重要的是实施的过程。如何将分层分类的评价标准落到实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完善相关的激励与保障机制,有助于评价标准的落实和双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一)明确评价标准、规范评价过程,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的动态管理机制

分层分类的双师评价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帮助推广统一的评价标准。政府可以先进行试点,得到较好的效果之后再大面积的推广。同时还要规范相应的评价过程:首先,符合基本条件的教师递交相关的材料,由评价机构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明确该教师是否具有评为“双师型”教师的资格。其次,在基本资格审核通过之后,组织相应的笔试、实操测试和面试,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进行测试。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品行规范需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在这些环节都顺利通过之后,可以认定其为相应等级的“双师型”教师,并颁发资格证书。

表2管理服务类“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

“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和社会发展变化进行不断的更新。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调研,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情况和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根据调研结果修订“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使标准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建立起“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的动态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定期的审核,取得相应等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需要每三年进行一次审核。通过审核的教师可以保留相应等级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还可以获得申请更高级别“双师型”教师认证的机会。没有通过审核的教师可以有两次复审的机会,如果两次复审都没有通过,会面临降级或者被取消“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的情况。对于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动态管理,有助于“双师型”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

(二)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实行强化激励,尽快完善“双师型”教师的专项激励机制

为了鼓励更多教师按照“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素质,需要尽快完善“双师型”教师的专项激励机制。首先,落实“双师型”教师的岗位待遇,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加丰厚的薪酬,更加多样化的福利待遇。其次,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在申请职称晋升、外出交流学习、评奖评优、学术休假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激发“双师型”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再次,重视文化激励,为“双师型”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并且给“双师型”教师一定的自主权,让“双师型”教师享有更多的参与学院相关管理事务的研讨和决策工作,维护“双师型”教师的权益,让他们享有更多的获得感。最后,有效利用奖惩机制,利用评价结果实行强化激励。可以将每年的评价结果进行公布,保证评价的公开性、公平性。也可以树立典型,大力宣传优秀“双师型”教师的先进事迹,让其成为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带动全校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提升他们的成就感。

(三)评价标准建设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坚持合理标准基础上的灵活性原则

评价标准的开发与建设需要与相应的制度配合,其中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考核评价制度、职称晋升、绩效工资制度以及外出交流访问制度等等。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标准的灵活性。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为导向,符合高职特点的分层分类目标管理机制,根据“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不同岗位层级的特点,健全教师分层分类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分层分类标准当中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虽然做出了具体规定,但是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项条件就可以满足该项评价标准。标准的灵活性能够拓宽成为“双师型”教师的途径。例如一些企业内的优秀人才,虽然学历条件和教学能力稍微薄弱一些,但是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考虑为这类教师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符合初级条件的可先认定为初级“双师型”教师,同时通过为期配备校内教学导师和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等路径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其“双师型”教师层次。灵活性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壮大双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保障标准的可靠性与公平性

在制定和实施评价标准时,需要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首先,政府要参与“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的制定,从宏观层面把握“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大方向。“双师型”教师要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优化“双师型”教师的结构。政府可以相应的放宽较为紧缺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对于那些师资较为充足的专业可以适当提高标准,通过“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来调整优化“双师型”教师整体结构。其次,针对“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建设,要积极吸纳企业的意见。企业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接受者,对自身的人才需求相当了解。从企业的角度为“双师型”教师提出一些标准,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服务于企业的人才需求。再次,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为了保障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可靠性,节约学校内部的资源,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进行“双师型”教师评价。一方面,第三方评估机构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评价结果。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可以提升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有利于减少营私舞弊和弄虚作假的行为。最后,可以将“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在校内公开,接受校内师生的意见和监督,提高标准的可接受性。

(五)依据评价标准制定双师队伍发展规划,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养与能力

在“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实施过程中,各高职院校要按照评价标准重新审核校内的“双师型”教师,了解双师队伍的具体情况。依据评价标准和双师队伍的现状,可以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短期发展规划为期一年,可以细化到每一个月份需要完成的培训任务。长期发展规划可以为期5年,根据行业发展动向制定教师发展的长期规划。依据评价标准尽力改进校内“双师型”教师的缺点,发扬本校双师队伍的优点,并全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每一位“双师型”教师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