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
2020-04-22唐艳秋
唐艳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眼科,新疆 塔城 834700)
临床护理路径(CNP),先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发展小组,基于某一种疾病、临床诊断及手术而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护理方法,根据事先制定的路径表为患者提供全程式护理干预,最终达到依据最佳的治疗护理方案,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提高诊疗护理效果[1]。
青光眼(glaucoma)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常见疑难眼病。该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可导致失明。目前青光眼是位于白内障之后的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且为不可逆性盲的首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临床普遍采取药物及手术治疗方式,为了能够强化临床效果,在接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同时对患者配以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鉴于此,本研究主张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并选取特定对象予以验证,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青光眼病案中抽取80例,均为2017年3月~2018年9月期间的患者,同意参与研究,并将存在脏器严重疾病、精神疾病及妊娠者予以排除。其中女性患者为32例,男性患者为48例,其平均年龄为(52.54±2.5)岁。以双盲筛选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比两组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不会影响研究指标的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向患者细致介绍病区环境,广泛宣传疾病知识,术后加强用药指导,并告知各种注意事项。
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入院后将护理路径表张贴在患者床头,根据路径表内容逐一实施,完成一项过后予以签字。路径表具体内容分别为:①入院第1 d:注重入院评估,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病区功能、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宣传疾病相关知识,强化患者的疾病认知;②入院第2 d:详细向患者介绍检查、治疗及服药相关知识,并进行滴眼、冲洗泪道等。对于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加强心理指导,介绍成功治愈的病案,引导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各项术前准备;③入院第3 d(手术日):详细向患者介绍冲洗结膜囊目的及注意事项,对术眼进行妥善遮盖,帮助患者更衣,嘱其术前应排空尿液,将患者安全地送入手术室。术后,加强病情观察;④入院4~5 d:将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开展科学的饮食指导。教会患者正确涂抹眼膏或滴眼药水,并将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告知患者;⑥入院6~7 d:对患者的术眼情况及生命体征继续监测,教授患者眼部按摩、眼压测量方法及睡前涂抹眼膏[2]。并告知患者应加强眼部卫生的护理,加强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本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每一个调查内容下均设计了四个不同的选项(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或不满意)。本研究则采用这一调查问卷,并在患者在出院前自主完成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值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临床观察指标采取%表示,经x2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P<0.05)。
2 结 果
据统计,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是传统护理方法的革新,有利于强化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注重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传统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则是根据规范化的医嘱开展工作,缺乏针对性,护理重点模糊,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因此,在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患者难以获得优质、舒适的护理干预。基于临床护理路径对护理计划予以一一明确,基于患者疾病情况实施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更细致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间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其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论同程晓容,杨娟[3]研究结果相一致,有力地证明了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理应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首选方法。然而,因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有限,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护理方法的临床价值,还需开展大样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