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临床效果观察
2020-04-22薛俊燕
薛俊燕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医理论中提及的卒中或中风即为脑卒中,是由于血液供应障碍出现于患者脑组织局部区域中,引发脑组织出现缺血以及缺氧,使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该疾病的致死以及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不良影响[1]。另外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极易出现动脉高密度征,该现象与患者疾病的诊疗及预后密切相关。为此本文研究了对急性脑梗死伴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价值,研究的具体过程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68例急性脑梗死伴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患者均为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12月间收治,A组34例患者中有23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区间为22~75岁,均值经计算为(65.8±8.14)岁,发病时间均值经计算为(7.08±1.19)h;B组34例患者中有21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区间为36~79岁,均值经计算为(66.2±8.09)岁,发病时间均值经计算为(6.97±1.14)h。利用相关软件将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分析,结果为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实施对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纳入年龄在18周岁以上,疾病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同时CT结果显示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由其他疾病引起,存在药物过敏史或已经实施其他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实施基础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力,对自由基予以清除以及抗血小板凝集等,同时使用30 mg依达拉奉对B组患者实施每天两次静脉注射,并口服100 mg阿司匹林,治疗方法为一天一次,总治疗时间为14 d。A组患者则采用0.9 mg/kg的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总剂量不能超过90 mg,静脉推注剂量为药物总剂量的10%,另外在生理盐水150 ml中加入剩下的阿替普酶,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注治疗。
1.4 疗效评价标准[2]
若患者NHISS评分有90%以上的降低,同时评估为0级病残,则视为治愈;若患者NHISS评分有46%~89%左右的降低,同时被评估为1~3级病残,视为显效;若患者NHISS评分有19%~45%的降低,同时被评估为4~6级病残,视为有效;若患者NHISS评分无显著下降或者出现升高,则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相关软件对表示为n的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若SPSS 19.0的统计分析结果为P<0.05,则证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与B组的76.47%相比有显著优势,统计分析结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3 讨 论
在中老年人群中,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相关研究显示,年龄与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呈正比关系[3]。对于急性脑梗死伴大脑中动脉高度征的患者来说,其疾病预后效果较差,同时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较为严重,应在治疗黄金期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作为渗透率较高的溶栓类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对患者血管的再通产生促进作用,使患者大脑血管中的血凝块被排除,从而起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予以溶栓治疗的患者,其疾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患者,组间数据的差异经统计分析,确定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患者,采用rtPA实施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予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