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分析
2020-04-22吴梅娟
吴梅娟,赵 瑜
(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山东 青岛 266000;2.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越来越高,并给患者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其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受重视。在患者发病时迅速对闭塞的血管进行疏导,防止心肌的进一步损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具有重要价值[1-2]。这就要求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必要的优化,缩短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耗时,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质量。本次研究针对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进行不同护理流程对比,探究优化急性护理流程对临床中抢救细心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男女比例28:15,年龄为36~81岁,平均(59.24±0.31);对照组男女比例26:17,年龄为37~82岁,平均(59.33±0.16);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实验组实施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包括:建立急诊护理专门小组,优化急救流程;评估患者病情,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绿色通道;评估患者病情发展,明确潜在危险因素并做好应对准备。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住院三项流程的耗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数据统计
使用SPSS 23.0分析,以常规标准:P<0.05作为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 各流程耗时对比
详情见表1。
表1 急性心梗患者各流程耗时
2.2 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对比
详情见表2。
表2 急性心梗护理满意度对比表[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因冠状动脉的闭塞发生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在发病期间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较为繁琐,可能耽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间[3]。因此需要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方案的优化,从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验组急性心梗患者的各项流程的时间较之未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对照组都有所缩短(其中急诊时间缩至(34.96±0.26)min,抢救时间缩至(39.34±2.65)min,住院时间缩至(10.21±2.04)min)。可见,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急性心梗患者的转运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施,首先是建立起专门应对急诊护理人员小组,优化针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流程;其次是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绿色通道;最后,还可以评估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应急预案。通过对流程的优化缩短患者在各流程中耗费的时间,实现治疗的高效化,进一步保障有效性。在具体的操作中,对转运过程的时间要控制好,减少时间浪费,转运的同时可以进行患者病情的评估,预测潜在风险,制定应急预案。本研究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间浪费,为其得到有效救治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综上所述,优化心肌梗死的急诊患者的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是一种可行的优化措施,应当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