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耕还湿后长子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资源现状

2020-04-22郭东龙弓慧琼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种数精卫鸟类

郭东龙,弓慧琼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1],其中,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其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山西省地处我国西北部内陆腹地黄土高原亚区,区内干旱少雨,湿地占比较少[2]。随着经济发展,山西省湿地面积呈现出明显减少和退化的趋势[3-4]。建设湿地公园是我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方式[5-9]。

长子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4年12月被原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此后5 a,精卫湖湿地公园实施了退耕还湿、鸟类栖息地建设等保护工程,使精卫湖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明显改善。鸟类是湿地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示物种[10-11],研究表明,退耕还湿可有效增加鸟类多样性,且处于不同程度恢复期的湿地鸟类多样性均高于农田[12]。

本研究通过对精卫湖湿地公园鸟类调查,给出精卫湖湿地公园退耕还湿后鸟类资源现状,以期为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长子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西长治市长子县西南7.5 km处,其前身为申村水库(兴建于1958年),控制流域面积为236.2 km2,总库容为3 248.3万m3,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等于一体的中型水库[13-14]。2014年12月16日,精卫湖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并开始试点建设,2019年12月25日通过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358.96 hm2,其中,湿地面积298.31 hm2,湿地率83.10%。境内水系由晋义、岳阳、城阳3条河流和精卫湖库区构成,包括河流湿地、人工湿地、沼泽湿地3种湿地类和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湿地、库塘湿地5种湿地型,其中,90%的湿地由库塘湿地(254.40 hm2)和沼泽湿地(10.04 hm2)构成。这种湿地生态系统在山西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该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地貌为黄土丘陵,土壤类型为淋溶褐土、山地褐土、浅色草甸土等。该区动物地理区划属于古北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15];植被区划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样线、样点的布设 调查样地范围为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全境,包括精卫湖库区,主要入库河流岳阳河、晋义河、城阳河及河流两岸的滩涂湿地。依据精卫湖湿地公园地形、地貌特点和生境类型,共设置了13个固定水鸟观测样点和7条鸟类固定监测样线,调查样点、样线的设置涵盖了精卫湖湿地公园全部湿地类型和生境类型,具有代表性。

1.2.2 调查时间及方法 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共对精卫湖湿地公园进行了12次调查(每间隔一个月调查一次)。依据调查样地地形、地貌特点和可行走性,采用可变距离样线法和样点直接计数法进行鸟类调查,调查期间严格保留GPS行走轨迹,详细记录遇见鸟类的种类、数量、栖息环境及分布情况。对于目视不易区别的鸟类,采用望远镜、长焦数码照相机观察并拍摄数码照片。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精卫湖湿地公园鸟类依据郑光美[16]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进行分类;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精卫湖湿地公园退耕还湿概况及成效

2.1.1 退耕还湿概况 精卫湖湿地公园的岳阳河、晋义河、城阳河滩地土质较好,由于精卫湖周边分布有多个自然村,部分农田临近河边滩地,周边居民农耕侵占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公园试点建设期间,对精卫湖被农垦侵占的湿地采取河道疏浚、建设生态浅滩、改善鸟类栖息地等措施,实施了退耕还湿工程,共退耕还湿14 hm2,其中,在晋义河川口村下游退耕还湿10 hm2,苗村村北退耕还湿3 hm2,申村村南退耕还湿1 hm2。

精卫湖湿地公园管理局根据精卫湖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实施退耕还湿和鸟类栖息地建设。其中,对晋义河、岳阳河、城阳河部分河段进行了生态疏浚,疏浚河段长度共计5.7 km、清淤1.94万m3;对岳阳河附近河段宽度小于1 m的河道进行拓宽,完成拓宽河段长度共760 m,拓宽后河道平均宽度达到5 m,保证了湿地公园河道水流畅通,行洪稳定。对于岳阳河及城阳河退耕还湿地段,通过种植芦苇、香蒲、水葱等水生植被进行滩地恢复,在岳阳河东龙头村种植芦苇、香蒲、水葱共4 791 m2;在城阳河城阳至苗村河段通过栽植芦苇、柳树等措施,恢复滩地15 hm2。

2.1.2 退耕还湿成效 精卫湖退耕还湿的14 hm2农田目前已变成沼泽湿地,人工种植的芦苇、香蒲、水葱等乡土水生植物长势良好,已形成大面积草甸。通过退耕还湿、建设生态浅滩、实施鸟类栖息地改善工程,使精卫湖局部已遭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鸟类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14—2019年,精卫湖维管束植物已从2014年记录的50科95属150种增加到2019年记录的55科153属214种,增加了61种;鸟类种数也从2014年的64种增加到138种,增加了74种。2019年与2014年精卫湖湿地公园维管束植物及鸟类种数的对比如图1所示。

2.2 退耕还湿后精卫湖鸟类资源现状

2.2.1 精卫湖湿地公园鸟类组成 经调查监测,共记录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17目47科138种,其中,以雀形目鸟类最多,共68种,占该区鸟类总种数的49.28%;雁形目(14种)、鸻形目(13种)次之,分别占该区鸟类总种数的10.14%、9.42%;鸡形目、鹳形目、鸮形目、犀鸟目最少,均为1种,各占该区鸟类总种数的0.73%。该区鸟类最大的科为鸭科,共14种,占该区鸟类总种数的10.14%;鹭科、鹰科、鸦科次之,均为7种,各占该区鸟类总种数的5.07%;雉科、反嘴鹬科、燕鸻科、鹳科、鹮科、鸱鸮科、戴胜科、黄鹂科、山椒鸟科、卷尾科、扇尾莺科、鹎科、树莺科、长尾山雀科、绣眼鸟科、噪鹛科、林鹛科均为1种,各占该区鸟类总种数的0.73%。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群落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长子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组成

依据鸟类栖息环境划分,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138种鸟类中,水鸟(包括雁形目目、鹤形目、鸻形目、鹳形目、鹈形目、佛法僧目的翠鸟科、鹰形目的鹗科、雀形目的苇莺科等)共48种,占该区鸟类总种数的34.78%;非水鸟90种,占65.22%。

依据鸟类种群数量,该区鸟类的优势种为普通秋沙鸭(Mergus merganser)、白骨顶(Fulica atra)、绿翅鸭(Anas crecca)、家燕(Hirundo rustica)、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常见种有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白鹭(Egretta garzetta)、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等,偶见种有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黑鹳(Ciconia nigra)、北椋鸟(Sturnus sturninus)等,稀有种有鸿雁(Anser cygnoides)、金眶鸻(Charadrius dubi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暗灰鹃鵙(Coracina melaschistos)等。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群落组成体现了精卫湖地处水陆交错区、鸟类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特点。

2.2.2 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区系分析及居留型 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138种鸟类中,属于古北界的鸟类共83种,占该区鸟类种数的60.14%;广布种40种,占28.99%;东洋界15种,占10.87%(图2)。精卫湖湿地公园鸟类区系组成以古北界为主,广布种次之,并有少量东洋界种类入侵,鸟类区系组成上体现了其地处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的特点。

精卫湖湿地公园138种鸟类中,夏候鸟共52种,占精卫湖湿地公园鸟类总种数的37.68%;旅鸟41种,占29.71%;留鸟33种,占23.91%;冬候鸟12种,占8.70%(图3)。精卫湖湿地公园鸟类居留型以夏候鸟最多,旅鸟次之,冬候鸟最少,除了与精卫湖湿地公园鸟类固有的迁徙行为有关之外,还与精卫湖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具有密切的关系。精卫湖地处山西省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浊漳河南源,周边湿地较少,是春、秋季节山西省水鸟重要的迁徙通道和停栖驿站;夏季精卫湖水草茂密、鱼虾丰富,为精卫湖水鸟繁殖和觅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冬季12月底至翌年2月初,由于气温较低,精卫湖几乎全部冰封,食物资源短缺是导致精卫湖冬季候鸟较少的重要原因。

2.2.3 精卫湖湿地公园珍稀鸟类 精卫湖湿地公园138种鸟类中,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黑鹳1种;属于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小天鹅、大天鹅(Cygnus cygnus)、白琵鹭、鹗(Pandion haliaetus)、黑鸢(Milvus migrans)、红脚隼(Falco amurensis)等共15种;属于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的有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池鹭(Ardeola bacchus)、苍鹭(Ardea cinerea)、蓝翡翠(Halcyon pileata)、冠鱼狗(Megaceryle lugubris)、北椋鸟等共12种。属于我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三有动物)的有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等共 101 种。

3 精卫湖湿地公园退耕还湿评价

精卫湖湿地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精卫湖已成为山西省鸟类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驿站。精卫湖是长子县居民饮用水水源地,为了保证居民饮水安全,精卫湖湿地公园采取了最为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先后取缔了库区网箱养殖和水上娱乐等项目,在库区周边设置了围栏、界碑和界桩,加大了野生动物保护、监测和巡护力度。经过5 a的试点建设,精卫湖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目前的精卫湖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在该区成片分布,且长势良好,多处监测样地野大豆覆盖率高达90%~100%;该区共有鸟类17目47科138种,其中,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15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12种,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三有动物)的鸟类共101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退耕还湿、生态浅滩和鸟类栖息地建设,是精卫湖湿地保护行之有效的方法。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期间,通过退耕还湿,扩大了精卫湖湿地面积;通过种植芦苇等乡土水生植被,将原有的农田、荒地改造成湿地草甸;通过种植香蒲、柳树营造的植物群落已形成了复层结构,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这是精卫湖野生动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多的重要原因。

退耕还湿是精卫湖改善水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措施。长子县是山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县[17],精卫湖周边有多个自然村分布,部分农田紧邻湿地公园。库区周边农民农耕生产所使用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污染物能够通过地表径流或者地下渗透造成河道农业面源污染,从而威胁精卫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有研究表明,湿地植被在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8-20]。精卫湖退耕还湿之后,人工种植或自然演替的芦苇、香蒲所形成的湿地草甸可有效降解污染物,减少湖区周边河流的农业面源污染,这是精卫湖主体水质能够常年维持在地表水II类至III类水质标准,湿地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健康、稳定并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种数精卫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黑湾河-太平河沿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初步研究
精卫填海
精卫的烦恼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诗词鉴赏论述题答题技巧实例分析
武威职业学院校园及周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我国儿童读物量化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撕名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