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与引导研究

2020-04-22范琳琳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标准差差异价值

■范琳琳/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一、前言

就业作为直接关系国家、社会、民生、家庭以及个人的大事,不论街谈巷议还是教育研究,它始终都是一个热点。价值取向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心理的研究,而大学生的心理又受社会环境的极大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今。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不仅要知道大学生们怎么想,还要知道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如何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等不同层面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帮助他们更好地择业就业,同时帮助推进深化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高等教育的研究与反思。

二、概念及其含义

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与变化,需要先定义几个概念,结合实际情况及前人研究成果,相关定义如下:

就业价值:在就业过程中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属性,体现为具体某个因素对主体择业就业时的价值满足程度,亦可称就业价值点。如学历的影响、单位性质的影响等。

就业价值体系:按一定维度对众多就业价值点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后形成的有机体系。

就业价值取向:就业价值及其体系中反映出的主体在择业就业时的主观价值判断与选择的特点及倾向。

三、调查与数据解读

笔者以本校学生为基础,同时在川内外另两所高校中发起了一项调查,以全量化的方式让学生对设计的26 个问题进行了主观打分,以评估其对就业价值的主观感受度,并以此数据为基础进一步探求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及引导。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334 份,有效问卷1222份,涉及本科、专科层次,涵盖所有年级。由于研究的是大学生对于就业价值的“集体意识”,因此对层次、年级、性别、学校、专业等未做细化的对比、检验等分析。在获得统计数据后,将问题归类为八组,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和探索,对每组数据的意义做了解决。

而对每组数据的解读主要通过比对分析各个问题的得分分布、均值、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特征及使用图凯检验法(显著水平为0.05)检验问题间均值是否显著差异进行。然后通过检查所有问题间的相关度(Pearson 相关度系数),择取了有意义的几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补充性分析。

(一)主要因素

本组问题旨在检查学生对兴趣梦想、薪资福利、自我发展、生活与工作平衡等四个就业价值点的主观感知度。从得分分布上看,本组数据都呈现出明显左偏且重合度高的特点,平均分在7.1到7.8之间。薪资福利和自我发展平均得分分别为7.2和7.7,二者之间差异显著,自我发展标准差更小,也为全组最低;兴趣梦想平均分介于二者之间,但标准差于四者中最大,相较而言,生活工作的平衡于四者中平均分及标准差都较低。此外,图凯检验显示,兴趣梦想与薪资福利、薪资福利与生活工作平衡不存在显著差异。

可以看出,学生们认为这四个问题对择业就业都非常重要,且总体而言,得分表现比较符合预期。薪资福利和自我发展本身是最核心的问题,是任何时期、任何个体都无法绕过的,可以说相对较“传统”,因此得分较高。但二者相较而言明显可以看到,学生们非常明确地认为自我发展要更重要些。

而兴趣梦想和生活与工作平衡二者高的平均分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会更关注自身的想法与感受。尤其是二者与薪资福利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更直观地描述了学生对此二者看重的程度,他们希望有机会能按自己的兴趣梦想选择工作,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工作本身在价值层面的重要性并不是绝对的。

(二)教育与技能

本组问题包括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学习、跨专业/多专业学习、实践与培训、大学间培养的思维与处事方法等五个就业价值点。这组数据仍然存在左偏分布的特点,但均值范围更大,位于6.4 至7.5之间。学历、思维与处事方法得分情况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均值都约7.5,标准差约1.8,但后者标准差更低,也为全组最低;继续教育、专业学习、实践培训三者得分情况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均值约6.8,但继续教育标准差最大,也为全组最大,达2.3;跨专业/多专业学习得分最低,均值6.5。

可见,学历、思维与处事方法对学生择业的影响是绝对的,尤其是后者,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的工作实际能力与适应能力。相较而言,专业学习与实践培训更侧重专业技术、技能,对学生择业的影响相较前二者稍低,尤其是专业学习,表现在预料之外。升本、考研等继续教育虽然得分均值与专业学习、实践培训一致,不同的学生则有不同的想法与考量,对其的影响度的认同存在大范围差异。跨专业/多专业学习认可度虽然总体认可度较高,但在本组中处末位。

(三)地理偏好

本组问题调查包含近校、近乡、一二线城市就业意愿度三个价值点。近校、近乡二者得分分布较均衡,得分较低,在5.6左右,标准差约2.5,不存在显著差异;一二线城市就业得分分布左偏,均值7.1,标准差1.9,与前二者差异显著。

毫无争议,一二线城市对学生择业有绝对的吸引力,近乡、近校则意愿较弱。当然,也存在部分学生家乡即学校所在地的情况,本次调查未涉及更多信息,且已突出总体差异性,故不再进行细节探求。

(四)雇主预期

本组问题调查学生对国营雇主、民营/私营雇主、外资/合资雇主、传统/新兴行业就业四个价值点的认知。本组数据均左偏分布,重合度高。雇主性质上,国营与外资/合资雇主较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得分均值约6.7,标准差前者1.8,后者1.6,民营/私营雇主则与二者差异显著,均值6.4,标准差1.5,为全组最低。新兴行业倾向方面,均值约7.0,为全组最高,标准差也较低,为1.5.

不难看出,学生对受聘于国营、外资/合资雇主的愿意较强,明显高于民营/私营雇主,且对民营/私营雇主的态度最为鲜明,相较而言,学生间对国营雇主倾向性的差异更大些,外资/合资则居二者之中。同时,新时代下,学生对新兴行业的偏爱也非常明确。

(五)离职考量

本组问题包含两个价值点,旨在检查学生对首份工作离职倾向及频繁跳槽的认可度。前者得分要布左偏,均值6.4,标准差2.0,后者近正态分布而微微右偏,均值4.9,标准差1.8,二者差异显著。

可见在对待首份工作上,总体而言,学生若工作不开心或不顺心,其离职意愿较强,但具体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或变动会较大。而对于频繁离职与跳槽则基本呈现出比较中性的特点,且有总体不认同略高的趋势。所以,求稳仍然是学生择业时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决策影响者

本组问题调查了三个价值点,旨在检查长辈、同辈、恋爱关系对学生就业择业的影响度。总体而言,此组问题得分较低,得分分布均近正态,其中长辈影响较均值5.8,标准差1.9,与恋爱关系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同辈与恋爱关系无显著差异,平均得分在5.2左右,但恋爱关系标准差较大,达2.1。

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学生们在就业择业方面受他人影响的情况比较中性,相较而言长辈的影响稍大,也最明确。恋爱关系影响度的认知则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但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调查项目中,出于不一定所有学生都有恋爱,因此设计时只有恋爱关系一个问题为可选项,未打分的都以均值5进行了填充,因此实际影响可能会有些许差异,但总体情况还是可以参考。

(七)自我认知

本组问题通过自主就业信心、就业形势了解度、职业生涯规划清晰度等价值点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情况。据数据看,自主就业信心为左偏分布,平均分6.4,标准差1.7,与后两者差异显著。而后两者近正态分布,平均得分约5.8,就业形势了解度标准差较小,为1.5,职业生涯规划清晰度标准差则与自主就业信心处同一水平。

因此总体而言,学生们相对还是有自信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但信心却也不是很足,与此一特点相匹配的正是后两者相对较低的分数所反映出来的,学生们对目前就业形势的了解及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还有明显不足。

(八)创业倾向

本组只有一个就业价值点,旨在调查学生的创业意愿。数据上得分分布近正态,平均分5.6,标准差约2.1,众数为5。

这个问题的结果稍微不及笔者预期,即在当前环境及人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印象上来看,创业意愿应该会比较明显,但结果却是非常中性,且学生间看法的差异较大。

(九)相关性分析

所有问题两两之间的相关度,最强的不超过0.6,超过0.5的中等相关度的都是各组问题内的某两个问题,其余有一些呈现出较弱相关度(0.3至0.5)的,笔者进行了梳理,择取了有意义的部分略述如下。

相关度系数达0.5 的价值点有6 对:大学期间实践及技能培训与大学期间培养的思维与处事方法、对民营私营单位的意愿度与对外资合资单位的倾向度、首要考虑自我发展与对生活工作平衡的期望、长辈影响与同辈影响、独立就业信心与自认为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度、自认为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清晰度。

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对大学教育期间实践与技能培训越重视的,也越重视思维与处事方法的培养,反之亦然,亦即能力与思维虽不一定同等重要,但也是同步重要。同时,当代大学生对非国营单位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对生活工作平衡的期望普遍较高,而在择业时如果有受他人影响的情况,则出现长辈影响与同辈影响同步增长的现象。此外,在自我认知上,越了解就业形势的,就越有独立就业的信心,也有自认为更清晰的职业规划。

较弱相关性方面,薪资福利与政府/国营企事业单位及外资/合资企事业单位的弱正相关,揭示了在当代大学生看来,从这两类的雇主那里能获得相较于其它单位能获得相对丰厚的报酬和相对良好的福利。同时,薪资福利与生活工作平衡也存在弱正相关,表明当代大学生认为更高的薪资福利下更容易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大学期间思维能力与处事方法的培养同就业时首要考虑自我发展、就业时对生活工作的平衡的期望也存在弱正相关性,也说明大学生们对思维与方法作为大学教育核心的实质多少或者有意识无意识地存在一定认知或感受。

此外,对选择新兴职业的倾向度与对个人长期的发展、自主就业的信心及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度存在一定正相关。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认为,在新兴职业中他们更能实现个人的长期发展,同时他们多少能看到当前就业形势中新兴职业带来的机会,以及这些机会可能更能让他们独立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

四、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体系及价值取向评述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体系

在对每组问题做了前述解读后,再采用循环通过求平均值先后合并该组中得分分布近似问题和相关性较高问题的策略对每组问题进行了突出差异性的数据降维合并,每组最后只剩下一个数值。

总体而言,降维后各组得分较集中,在5.5至7.4 之间,属中偏高的得分区域,不存在过高或过低的得分。离职考量、决策影响者及创业倾向几个维度得分在6以下,属中性价值维度,其余则属高就业价值维度。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所有价值点的得分是学生对某一具体价值点的认同度,其反映的是学生多大程度上在择业就业时会考虑到此因素,因此价值点得分最终反映的是其对学生择业就业的影响度。因此,就业价值体系中各维度的分数也对应的是各维度对学生择业就业的总体影响度。

由于各维度得分分布较集中,为突出各维度间的差异性,有必要对降维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放大。为此,笔者采用了将分值立方再除以100的算法,把各维度得分总体维持在1到10分的同时将得分极差拉大,最终充分体现出了各维度间的差异,勾勒出了大学生就业价值体系的概貌。

图1大学生就业价值体系图

可以看出,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主要因素维度的影响是绝对的,教育与技能、地理偏好、雇主预期与自我认知的影响也很大,而离职考量、决策影响者及创业倾向的影响则较低。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

综合上述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及其体系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主要特点。

(1)务实。重视从兴趣梦想出发,但又注重自我发展与薪资福利,认为学历重要,但同时更重视对能力、思维与处事方法的培养,对民营私营雇主接受度提高的同时仍然偏好国营及外资合资单位等。这些都是非常切合他们自身实际的,体现出了务实的特点。

(2)求稳。这一点与务实相一致,虽然平时人们对当代青少年的印象是他们会比较自我奔放,但在就业价值取向上体现出的仍然是较“传统”的特点。学生们对频繁离职的认可度不高,更愿意在一二线条件良好的大城市工作,在就业时会参考长辈的经验,不太愿意承担创业的风险等等,都体现出了这一点。

(3)自我。这个特点仍然有充分的体现,对个人发展的绝对看重,对兴趣梦想的重视,对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的期望,第一份工作不顺利会轻易离职的倾向等方面都能看到其影响。

(4)自主。所有价值点得分分布都较集中,标准准差较小,说明学生们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度的认知还是比较清晰的,同时择业就业时受他人影响总体较小,对自身独立就业有相当信心,表明了他们就业价值取向上的自主性特点,这也与前面自我的特点相称。

(5)趋新。对国营、外次/合资单位不再是一边倒,而是对民营私营单位有相当接受度,同时对新兴职业的偏好,对生活工作平衡的期望等,都表明他们对当今社会还是有相当的了解,也愿意尝试新的机会与职业。

(6)矛盾。但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中还是存在矛盾的特点。如他们有较强的自主就业信心,但实际上对就业形势及自我的认知都远还不够;他们对民营私营接受度较高、期望获得丰厚报酬,却同时喜欢稳定、不愿意频繁跳槽、创业意愿较弱等。这些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也体现出了他们的思维不成熟、盲目乐观等特点。

五、原因及引导对策

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及其变化特点有了认识,接下来便需要分析其原因并找到有效的引导对策。由于学校是大学教育主体,本文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对策探求着眼于学校层面,不涉及社会、家庭及个人等。

(一)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原因

(1)社会及大学教育环境的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的大发展,经济结构与体制的变化,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由之而来的国家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乃至社会思潮的变化,都使当代大学生对社会整体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如经济区域差异与政策差异使学生们更愿意去一二线大城市工作,社会高度商业化使学生们对薪资福利有更明确和直接的追求等。

(2)新网络技术、新媒体的影响。这一点的影响更为深刻和直接,信息资讯的高度发达无形中进一步将学生拉出了象牙塔,让他们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环境的变化,让他们有机会发现、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外在的就业机会和形势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如近年来日益火爆的朋友圈平台、微博平台、短视频平台、网红产业等,学生们都是这些平台的重度消费者,一则这些平台使其所接触的信息广度深度大为拓展,另一方面则直接让他们看到了相关平台所蕴藏的经济、职业机会。

(3)社会生活实践的影响。更多的社会生活体验与实践机会,让学生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择业就业中的机遇与挑战,而亲身的职业体验更让他们对毕业后的正式工作有了更合乎实际的定位与预期。如很多学生会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找到更多实习、兼职机会,甚至自己直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营销、广告等实践,这些无疑对其影响也是非常直接而深刻的。

(4)学生自身的成熟度。学生自身的家庭、生活、学习等经历形成了其价值观,其心理、思想的成熟度及生活目标、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度都影响了其对职业、择业就业的意义认知及规划的清晰度。这也进一步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早早地走出学校开始了工作实践,为未来职业方向找基础,而也有一些学生仍守在学校学习或者游戏,全然不知外边环境的变化及自身技能是否与之匹配。

(5)学校的教育引导。作为教育的实施主体,学校的办学、教育理念,具体办学措施,以及对学生的职业认知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及创业教育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二)学校对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引导的对策

(1)着眼战略,系统布局。需要把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纳入学校就业指导核心工作乃至学校整体教育理念与目标的战略高度,要充分认识到其对于学校教育理念、目标落实情况及具体教学管理、方法等的观照与检验作用,以系统性思维对其进行思考与布署,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有效、科学的引导。

(2)专业为用,素养为体。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理念,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树人”,但“树人”不止于“树艺“,还需要“树德”,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需要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直接目的,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为最终归依,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最终实现真正的成长与发展。

(3)理清差异,因势利导。要看到,学生的发展总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能力、专业兴趣、心理成熟度等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存在着明显不同。首先需要正视这种差异,并且通过各个层面的研究理清差异在哪里及其成因,然后尽可能对学生进行按就业价值取向的细化分类,再结合专业、班级、个体等因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如对于主动性强、职业意识强的学生需要帮助其找准职业方向,对于勇于开拓、敢于尝试的学生可试着引导其了解、从事创业准备或实践,而对于较迷茫、不知所措的学生则需要先帮助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形成独立的就业价值取向,增强其自信。

(4)多位一体,加强合作。就学校内部而言,加强管理、教学、后勤等各部门的合作,加强学生专业老师、就业指导老师、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协作,鼓励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就学校与外部而言,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让在某些方面更了解学生的家长参与到到学生就业价值引导的联合教育中来;进一步打破藩篱,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与其目标职业的从事者加强互动,增进其对于自己职业目标及就业现实的了解;加强与同类、不同类院校的合作,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高校的教育与社会整体环境,以校准其自身在就业价值取向上的偏差。

(5)贯穿始终,深入跟踪。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工作越早开展越有利,甚至可以从新生入学之初即逐步开展起来,帮助他们尽快、尽早地了解之后将面临的就业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发自己,并尽早做职业生涯规划。而在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学校需对其就业价值取向进行一以贯之的引导和跟踪,甚至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就业价值取向及其变化的档案,通过不断的、各个维度的评估,以发展的眼光和方法看待并帮助其更好地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价值取向,最终使其能在毕业后实现顺利、令人满意的就业。

(6)科学评估,建立体系。首先是就业评估。传统学校就业评估方式多为单一地注重就业率,但就业率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极为有限,而学生最终实际就业情况的细节,如行业、单位性质、薪资等等前面调查中的观察点,无疑更能反映出学生经历几年高等教育后形成的就业价值取向与职业能力,也更能反映出学校最终的教育成果与质量。其次是就业价值取向本身的评估,目前还未有成型的、系统的模型或者方法,但怎样的就业价值取向才是科学的,以及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科学的取向才最能帮助其发展等都是系统性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针对此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真正科学的评估体系,才能真正落实并帮助到学生。

(7)收集范例,汇聚数据。当代大学生商业头脑和商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是早些年的学生所不可比拟的,他们当中很多人在校期间即从事了大量职业实践,甚至创造了不小的财富及其它价值,学校应当尽可能广泛地收集此类案例,直接通过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教育对于典型的、最具教育意义的,还可以做成经典或典型范例,持续地、更大范围地帮助学校进行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同时,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在就业价值取向引导中产生的数据,应当系统性地进行汇聚与整全,并通过不断发展的技术手断开发这些数据的价值,帮助学校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

六、结语

如前所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与引导既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理念与目标,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尤其需要高等教育从事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只是初步较系统地调研和梳理了一定范围内的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及其教育引导的情况,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与细致的实践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并更好地引导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

猜你喜欢

标准差差异价值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过程能力指数法在改进中小学教学质量中的应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语音信号幅值分布的统计分析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两个错误观点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