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学界关于改革开放4 0周年研究述评

2020-04-21王孟秋

邓小平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基本问题研究述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王孟秋

[摘要]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国内学界对此展开了隆重的學术庆祝活动,对改革开放的生成逻辑、历史进程、成就与意义、历史地位、基本经验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研究内容有待深化、研究领域有待拓宽、研究方法有待改进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着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和阐释改革开放的基本问题,在研究方法上要将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同时要坚持以辩证法取代形而上学思维,以发展、联系和全局的思维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该领域研究。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周年;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0)01-0111-14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值此时间节点,国内学界从改革开放的生成逻辑、光辉历程、历史地位、重大意义以及经验特征等基本问题着手,对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背后的规律,深入挖掘历史经验的当代启示,深化人们对改革开放的共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践。

一、改革开放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①。这表明,改革开放决策的作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探究改革开放的生成逻辑同样有必要从多角度出发,进行综合考量。

(一)历史逻辑

作出改革开放决策是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从历史维度来探讨改革开放的生成逻辑是学界的主流做法。有学者从大历史视野出发,将改革开放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大的发展历程进行考量的结果,认为改革开放的开启既是党对过去历史的深刻反思,又是党对当时国情的清醒认识,还是党对未来目标执着追求的结果。①有学者从小历史观的角度来探讨改革开放的生成逻辑,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学习西方、革新自强以及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的自觉选择。②还有学者从“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的具体状况探讨改革开放的生成逻辑,认为经济困顿、政治僵化、民生维艰等现实状况构成了改革开放的内生动力源,而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及周边国家快速发展等因素则构成了改革开放的外部压力源。③

(二)理论逻辑

从理论维度来探讨改革开放的生成逻辑是学界的重要做法,而学者们对这一维度的探讨大多围绕真理标准大讨论来展开。有学者认为,真理标准大讨论是思想解放的理论先导,不仅帮助人们冲破了旧体制的思想牢笼,而且还帮助人们冲破了自我封闭的思想束缚④,把人们的思想从“左”的禁锢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转折作了思想准备⑤。也有学者认为,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中国兴起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为随后开展的改革开放进程拓展了理论空间。⑥也有个别学者不是围绕真理标准大讨论来论述改革开放开启的理论逻辑,而是将其归结为其他方面。例如,有学者主张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在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指导原则两个方面。⑦

(三)文化逻辑

从文化维度探讨改革开放的生成逻辑是关于改革开放40年基本问题研究的一大特色。脱离文化素养的积淀,中国共产党不可能作出体现先进文化方向的改革开放抉择。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生生不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始终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成为引导中国共产党选择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开放的文化基因,而在对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世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和人类现代文化的借鉴、吸收和创造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自信及其主动凸显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自觉意识,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鲜明文化逻辑。①

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

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是创造“人间奇迹”的过程。依据不同的标准,学界对改革开放的历程进行了不同的划分。

(一)“三阶段”划分

将改革开放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是学界的主流,但不同学者所划分的具体时间节点以及划分的依据并不一致。有学者立足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改革开放的历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划分为高度一致的三个阶段,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二大召开是改革开放的开启阶段,对应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开创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召开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阶段,对应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发展阶段;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是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阶段,对应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阶段。②有学者从制度自信的角度将我国的改革开放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打开大门,为了发展主动向外资开放”阶段、“学习模仿,主动与世界接轨”阶段以及“在并跑和竞争中推动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阶段。③有学者依据改革开放在不同阶段主要内容的差异性,将改革开放的历程分为奠基阶段、全面展开阶段以及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历史新阶段三个阶段。其中,“奠基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南方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全面展开阶段”是从党的十四大召开到党的十八大召开,而“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历史新阶段”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时间段。④还有学者同样大致遵循这一时间节点的阶段划分,只不过其对阶段主题的概括有所差异,即将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称为“起步和探索阶段”,第二阶段称为“全面推开和取得重大进展阶段”,第三阶段称为“全面深化阶段”。⑤

(二)“四阶段”划分

有学者依据改革开放主要内容的变迁,将改革开放的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探索阶段;从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到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是改革开放的全面提速阶段;从党的十六大召开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阶段;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是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阶段。①将党的十六大召开作为改革开放阶段划分的重要时间节点是这类观点的显著特征,其理由在于党的十六大之前和之后所进行的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力度不一样。还有学者将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主要看成是经济领域的改革,从而将改革开放的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91年是改革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1992~2002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阶段;2003~2011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完善阶段;2012年至今是“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②

(三)“五阶段”划分

将改革开放的历程划分为五個阶段是学界探讨改革开放历程的另一代表性观点。有学者认为,是由于1978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成为稳定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这五个关键节点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才“撬动”改革开放不断“由点到面”地铺开和前进,这些关键节点所构成的五个时间段就是改革开放所经历的五大阶段。③还有学者从改革开放与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出发,将改革开放与社会建设的历程划分成相互对应的五个阶段,即1978~1982年是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对应着社会生活发生新变化的初始阶段;1982 --1992年是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阶段,对应着社会变革的加速阶段;1992~2002年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对应着社会的迅速变革阶段;2002~2012年是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对应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是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阶段,对应着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的阶段。①

三、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意义

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意义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二者在很多时候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改革开放不仅“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还深刻影响了世界。因此,学界在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意义时是从国内与国外、实践与理论等多角度进行探讨的。

(一)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进行探讨是学界研究改革开放成就与意义的立足点和重要内容。第一,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多学者认为,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①,有学者将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成是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②。鉴于此,有些学者形象地将改革开放比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助产士”“原动力”③。第二,改革开放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体制、政治思想路线等领域发生里程碑式变化,也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发展上。④还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不仅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用不断发展的实践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统一体。⑤第三,改革开放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方方面面。有学者从更微观的角度审视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意义,认为改革开放的成就是每一个平常人都能从衣食住行中感受到的。⑥

(二)改革开放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对理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首先,改革开放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光辉。改革开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溯本清源,激浊扬清,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改革开放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回归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辩证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及重视上层建筑和国家机器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反作用。⑦还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在时代性、实践性、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上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①,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基本品质、实践旨趣、本质属性等方面的永恒价值②。其次,改革开放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改革开放的实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加快。③从起源来看,改革开放本身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①从过程来看,改革开放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迈向新飞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问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最直接表征。⑤

(三)改革开放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世界历史中进行的,而不是关起国门来的内部改革开放,因而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一,“奇迹”说。学者们主要从经济建设领域来探讨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指出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跨越了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不同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大分流”,创造了后发赶超的“经济奇迹”,提供了世界经济史上“教科书式”的成功范例。⑥不仅如此,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稳定东亚货币体系的作用,为世界经济稳定繁荣提gong了中国动力⑦,为世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模范样本⑧。第二,“贡献”说。有学者从总体上概括出改革开放对世界发展的五大贡献,即改革开放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⑨改革开放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往现代化的强国之路,其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人类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并非定于一尊,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自己道路”的信心。⑩有学者还从世界秩序变革的角度出发,阐释了改革开放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大贡献,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全球与地区的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强化了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势头。①第三,“追赶时代”说。有学者认为经过∞年的追赶,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逐步从追赶时代的“后进者”转变为引领时代的“先行者”②。

四、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

对改革开放进行客观评价不能割裂历史,必须跳出历史事件本身,明晰它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只有解决好历史地位的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关系问题。

(一)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觉醒

觉醒就是由迷惑到觉悟、由懵懂到清醒的过程。“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觉醒”是学界探讨改革开放40年历史地位的主流观点。但是,学界对“伟大觉醒”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伟大觉醒”仅仅特指开启改革开放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及其带来的思想大解放。有的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与伟大觉醒相伴相随,有了伟大觉醒才有了改革开放。③广义的“伟大觉醒”是指中国共产党的自我觉醒,是反思的惊醒,不仅是在内外反思和强烈对比之下的外在惊醒,更是党性的自觉。④

(二)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革命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革命”是学界在探讨改革开放40年历史地位的代表性观点。但是,不同的学者所持的具体观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有学者坚持“伟大的社会革命”论,认为改革开放是一场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实践创新为根本途径、以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为本质特征的伟大社会革命。⑤有学者坚持“伟大的二次革命”论,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强调了改革开放是对革命事业的传承,并赋予了改革开放以“革命”的全新含义。⑥还有学者坚持“伟大的多重革命”论,强调改革开放既是一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伟大思想革命,又是一场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伟大社会革命,还是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伟大自我革命。①

(三)改革开放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将改革开放看作里程碑事件是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阐述的新观点,不少学者在阐述改革开放的地位时遵循了这一新表述。也有学者用其他表述来代替“里程碑事件”的表述。例如,有學者认为,把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地位置于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同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是一个开启历史、昭示未来的划时代事件。②这里的“划时代事件”其实就是“里程碑事件”的同义语。还有些学者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由衰至盛”的转折点③,始终是在“世界级”体量上处理“世界级”难题①。这些表述同样是“里程碑事件”的同义语。

五、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学界对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多坚持综合性观点,即认为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合力的结果。将这些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学界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有方向、有原则、有立场、有方法、有精神力量支撑这一框架内进行经验总结。

(一)改革开放有方向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其在运行过程中更应该坚持明确的方向。从方向的角度来总结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是学界的普遍共识。

第一,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有学者从分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的方向、道路出了大问题人手⑤,指出我们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统一⑥,既防止“左”,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警惕右,不走改易旗帜的邪路⑦,即我国的改革开放只有一个正确方向,那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些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实质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底线原则,也是我们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保持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①还有学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进一步细化,明确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噪音、杂音,有学者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从未进入资本主义的轨道,从未走入新自由主义的歧途,不存在所谓的“第三条道路”③,而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方向④。

第二,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将经济建设放在中心方位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之一。⑤有学者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主要抓手是基本经济制度、体制机制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⑥。有学者认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党和国家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牵引作用,进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和开放。这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不变的一条发展主线。⑦

第三,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坚持不断融人世界的开放方向。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积极对外开放、全面与国际接轨、深入融合到世界之中。⑧只有坚持主动融入、全面开放、内外联动、互利共赢、试点先行,才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⑨针对改革开放就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误解,有些学者强调对外开放本身就是改革,而且是最大的改革⑩,二者共同构成促进我国快速发展的动力。⑾实际上,开放不仅为改革提供了应该遵循的方向和原则⑿,也正确打开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篇章①,坚定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对外开放中“强身健体”,提高真本事、真水平,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②

(二)改革开放有原则

从一定意义上说,原则是指为改革开放划定的底线、标明的红线。有学者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五大底线”,即坚持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利益和坚持国家核心利益。③有学者提出了“四大原则”,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以及坚持平稳有序推进的方法论原则。④还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反思,提出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灵活应用的原则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⑤

(三)改革开放有立场

立场是一种价值导向,即改革开放为什么人的问题。改革开放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性。改革开放始于人挣脱旧体制的束缚,也成功于对人的主体性价值和尊严的尊重。⑥改革开放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实现人的解放问题。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在主体、实践和价值三个基本哲学维度上,阐述、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理论,回答了“为了谁”“怎么样”和“去哪里”等重大基本命题。⑦有学者强调改革开放事业与人民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具有人民性、统一性和主体性的三大特性。⑧这些特性连同观点、内容共同构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人民观。人民观在改革开放40年的认识和实践的积淀中生长,其反过来也指导改革实践、深化开放理论。⑨总之,学者们认为,人民立场是改革开放的根本性立场,也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

(四)改革开放有方法

学界提出了许多总结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方法论。例如,有的学者主张在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时,要把总结短期经验与长期经验结合起来,把总结实践经验与汲取群众智慧集合起来,把经验总结与理论创新结合起来,把经验总结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历史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①但是更多的学者探讨了改革开放本身所使用的诸多方法。

第一,熟练掌握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的思维认识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的方法推进改革开放。②在改革开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还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③有学者认为,我们的改革开放不仅面临着一般性的具体问题,还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平衡和治理等根本性问题①,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内在矛盾运动,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以主要矛盾为抓手,善于以重点带动全局,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⑤在改革开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还需要我们在认识论上坚持辩证思维,正确处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用全面、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例如,有学者主张改革开放要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等四对关系。⑥

第二,循序渐进稳妥推进系统性改革。有学者将我国的改革称为增量式改革,即强调改革过程的渐进性,并在条件成熟时发生突破性变革。这一渐进式改革的最大特点在于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体现了规律性与能动性的统一⑦;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较好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逐渐替代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⑧有学者还指出,与激进改革相比,渐进改革实施成本偏大,但摩擦成本较小,因而其总体成本相对更小。正是考虑到“改革成本”的问题,我国选择了渐进改革的路径。①

第三,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技术策略。有学者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基点上指出,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技术策略就是确立和遵循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发展与稳定、公平与效率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结构既能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动能,又能保持改革开放的动态平衡。②从更微观的视角来看,有学者强调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采取了利用“后来者优势”“比较优势”等实事求是的方式。③也有学者将目光聚焦于经济特区的路径选择,强调创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论。④

第四,善于学习和反思。不断学习和反思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方法。改革开放就是在开眼看世界和探索自己道路的学习实践中起步的,向外国学习、在干中学、不断学习、抓紧学习是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和启示。⑤有学者认为,反思对改革开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认为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反思的历史。⑥其反思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对“事后”回溯的认识反思和理性探索。将这种“历史反思”的方法运用到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反思中,便可深刻探析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内在必然性和历史规律性。⑦实际上,学习和反思的本质都是使主观符合客观的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必然性恰恰在于通过学习和反思,达到了对社会制度创新规律、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选择。⑧

(五)改革开放有精神支撑

从主观精神层面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成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研究的新动向。有学者从宏观角度将改革开放的精神总结为七个方面,即革故鼎新的超越精神、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只争朝夕的追赶精神、敢闯敢试的攻坚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直面难题的担当精神。⑨也有学者将改革开放的精神品质总结为六个方面,即实施和推进改革开放需要敢于担当的革命勇气、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始终为民的高尚情怀、持之以恒的政治定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通观全局的战略视野。①还有学者密切联系党的三大工作作风,将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引导改革开放走向成功的宝贵精神财富。②也有不少学者仅从创新方面来总结改革开放的精神,将改革开放的精神总结为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善于创造、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等微观方面。③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基本问题研究的展望

综上所述,学界从生成逻辑、光辉历程、成就与意义、历史地位、基本经验等方面对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应该说,这些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全面,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深入,所涉及的学科呈现多元化态势。但是,透过这些研究,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学界在改革开放基本问题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而这恰恰是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基本问题研究的前进方向。

第一,要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和探讨问题。改革开放所涉基本問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需要以充足的史料来进行论证和阐述,但这并不是说其不需要坚实的理论作为支撑,相反,将理论阐释与史料分析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将改革开放的基本问题分析透彻、阐释清楚。学界对改革开放40年所涉基本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史料分析和论证上,很少有通过理论阐释和论证来探讨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而将理论阐释与史料分析相结合来分析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实际上,改革开放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最深刻的原初论述恰恰蕴藏在浩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增强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论证和分析的理论性,我们就必须充分挖掘、深度耕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及其著作中的相关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切实运用到分析和探讨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的过程中。例如,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用于分析改革开放的生成逻辑,能更深刻地说明我国在1 978年为什么必然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第二,要将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开放,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人民群众切实参与和共享成果的改革开放。脱离我国人民群众的真实状况来探讨改革开放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不可能将问题弄明白和阐述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就必须注重对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但从已有的成果来看,学者们在探讨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时,往往都是采用史料分析等文献研究法。纯文献研究法使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的论证和阐述缺乏力度,使相关结论显得“并不那么可靠”。例如,在分析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时,仅仅基于党的相关文献来进行分析,其效果常常并不理想。如果以文献资料为基本依据,再适当辅之以体现人民群众真实状况的实证数据和案例分析,那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的论证和阐述会更加有力度,其结论也会更加令人信服。而且,在研究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时,通过对实证研究法所收集的真实数据和案例等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能够检验通过文献研究法所得结论或观点的正确性。当然,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的研究过程中重視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并非不要文献研究法而只采用实证研究法,而是要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适当多发挥实证研究方法的作用。

第三,要坚持以辩证法取代形而上学思维。从横向来看,改革开放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问题,涉及到整个国家各方面的问题;从纵向来看,改革开放既涉及到改革开放前的诸多问题,又涉及到改革开放40年来的诸多问题,还涉及到改革开放在未来如何运行和深化等诸多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的研究就需要我们改变现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静止、孤立、片面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采用发展、联系、全面等辩证的思维方式。例如,始终以发展的思维方式对待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的研究,就不能只重视研究“改革开放的决策从何而来”,还要重视研究“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各种规律和策略”问题,特别是要重视研究“改革开放在未来如何继续深化”问题。始终以联系的思维方式对待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的研究,就不能只重视研究改革开放所涉及的“独立问题域”,还要重视研究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等“关系问题域”的研究。始终以全局的思维方式对待改革开放所涉基本问题的研究,就不能仅仅看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给各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还要看到改革开放给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所带来的挑战。

猜你喜欢

基本问题研究述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学习的完成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项目引领教学中基本问题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