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解放思想观的内涵探析
2020-04-21付江红
付江红
[摘要] 邓小平解放思想观有着丰富的内涵。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邓小平解放思想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事求是既是解放思想的前提,也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解放思想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是邓小平解放思想观的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继续深化改革,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中图分类号] 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0)01-0057-06
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之初,面对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坚定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倡导和推动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正是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我们党才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全党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①“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②邓小平解放思想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对新时代我们党继续解放思想具有重要启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要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一、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习惯势力是人们在传统生活中形成的特殊行为倾向和社会态度的定向趋势。习惯势力一经形成,就会表现在人们的语言、观念、行为上,往往会见怪不怪,难以改变,阻碍社会进步。在现实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等习惯势力,对人们的思想往往会产生严重的束缚,对党风、政风、民风产生消极影响。主观偏见是一种与客观实际相违背的思维定势,往往带着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感看待问题。这些思维定势常常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分析和判断,使人们逐渐形成不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不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就很难解放思想。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告诫全党:“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①不难看出,我们党能否从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满以为这样不会犯错误。其实随风倒本身就是一个违反共产党员党性的大错误。”②
改革开放之初,“左”的思想观念和因循守旧的习惯势力,还在紧紧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僵化、迷信盛行,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在此情况下,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指出:“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③不把毛泽东的只言片语视为毛泽东思想,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理论体系去把握,才能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邓小平的这段讲话,使全党在思想上得到了极大解放,为顺利推进“拨乱反正”工作,开创了良好政治局面。可见,“文革”结束后,如果没有邓小平号召全党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我们党就很难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轨道上来,我们党的工作可能会出现继续徘徊不前的局面。
一、解放思想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实事求是
(一)新情况、新问题是社会发展存在的必然现象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因此,邓小平指出:“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①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不断向前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党必然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思想僵化、墨守陈规、固步自封,是难以科学研究新情况的,正确解决新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正确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
(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985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将近七年,“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②。“在多年酝酿和农村改革成功的基础上,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逐步展开。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③全面改革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才能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前进。20世纪9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究竟是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邓小平再一次号召全党要解放思想。他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①这就纠正了把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三)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①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要解放思想。如果我们的思想受到过时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那么,我们是很难做到实事求是的。反之,我们要真正解放思想,也离不开实事求是精神。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和逻辑常识,才能够破除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因此,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如果我们思想僵化、迷信盛行,说话做事看来头、看脸色、看风向等,那么,要做到实事求是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就严重起来了。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②。而一切照抄照搬的本本主义,是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的,更不可能去解放思想。因此,只有真正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
邓小平解放思想观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去解放思想,就会违背客观规律,使思想与实际不相符,使主观和客观不相符,使我们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历史上,我们曾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实事求是精神,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现挫折,这个教训是深刻的。不难看出,实事求是既是正确解放思想的前提,也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如果解放思想的目的不是为了实事求是,那么,此种“解放思想”显然是别有用心的,是错误的。
二、解放思想须发扬民主,但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政治局面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③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也就不可能真正解放思想。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现在党内外小道消息很多,真真假假,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④我们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双百”方针,努力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才能为解放思想创造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民主问题亦有阐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①这表明,党的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习惯在民主监督下工作生活。如果党员领导干部不解放思想,就难以树立民主作风,对民主监督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出现妄自尊大、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听不得半点批评意见等专横作风。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及现实生活中,是不胜枚举的。可见,民主既是党员干部解放思想的条件,也是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条件。
(二)解放思想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轨道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建立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问题,它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命运”②。邓小平指出:“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这是我们立国和团结全国人民奋斗的根本。”③如果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去解放思想,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思想政治上的混乱,动摇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甚至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多次强调指出:“每个共产党员,更不必说每个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④解放思想决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这是邓小平为解放思想划出的鲜明底线和红线。
(三)解放思想不能破坏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⑤邓小平多次强调,解放思想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如果有人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是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这种所谓的“解放思想”,不仅会走上邪路,混淆是非,搅乱人民视听,而且还会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对于这种情况,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对那些试图打着所谓“解放思想”旗号,破坏安定团结的各种言行,我们必须采取坚决而果断的措施予以及时制止和纠正。邓小平提出,必须旗帜鲜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中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那末肯定会有动乱,使我们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我们制定的方针、政策、路线、三个阶段发展战略的目标统统告吹。”①“四项基本原则必须讲,人民民主专政必须讲。要争取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人民民主专政不行,不能让那些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造谣诬蔑的人畅行无阻,煽动群众。”②解放思想要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前提下解放思想,自觉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创一个安定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邓小平用毕生精力追求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当前,我们党正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邓小平的解放思想观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满怀深情地指出:“纵观邓小平70多年的革命生涯,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锐气。”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治品格的高度赞赏和肯定。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达成有效遏制形式主義、官僚主义的新表现,进一步简政放权和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些目标,仍然需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的解放思想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之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因为,只有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起来的思想才能稳固持久,凝聚的力量才能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