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传统美学和视觉文化视角看功能游戏的社会意义

2020-04-21程露

传媒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意义视觉文化

程露

摘 要:《佳期:团圆》是腾讯第一款文化类功能游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本文从视觉文化和中国传统美学两个方面分析功能游戏及游戏主体与社会之间的作用关系。

关键词:功能游戏;视觉文化;中国传统美学;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2-0-02

一、引言

本文关注功能游戏及游戏主体和周围社会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以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分析《佳期:团圆》在中国传统美学和视觉文化两个角度的社会意义。所谓功能游戏是严肃游戏或应用性游戏,和传统的娱乐性游戏不同,功能游戏的主要功能诉求在于解决当前社会和行业的现实问题[1],功能游戏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功能游戏,强调游戏化学习,该类游戏的研发初衷就是立足社会和行业问题,把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用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另一类是延伸性的功能游戏,该类游戏在研发时,并没有刻意融入教育元素,但在游戏实际操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所谓视觉文化是以视觉为主导的当代文化现实或者如赫伯特(James Herbert)所说,“所有具有显著视觉特征的人类的产品”[2]。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新模式的探索,我国相关部门对游戏产业转型,鼓励功能游戏发展提出了要求,功能游戏在游戏设计开发和游戏体验中更加重视视觉文化。然而,国内学界对功能游戏以及功能游戏的视觉文化内涵研究缺乏关注和深入研究。现有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有两类,即游戏的视觉技术应用分析研究和視觉文化的教育功能分析研究。

二、发现问题

(一)视觉技术应用分析研究

传播学、教育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表明,在功能游戏中不断探索和应用前沿的视觉技术,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游戏体验,加深游戏体验中的沉浸感,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游戏自身的功能性,提高了玩家获取知识的主观意愿。这些研究从“应用技术—应用目的—应用效果”的分析路径,阐述了在功能游戏中创新应用视觉技术会使游戏玩家更容易接近游戏开发者的设计目的:游戏化学习。

(二)视觉文化的教育功能分析研究

视觉文化的教育功能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合理的将视觉文化元素融合到游戏过程(游戏场景、游戏角色、游戏色彩、游戏情节、游戏目标)中去,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该游戏传达的视觉文化影响,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研究在游戏过程中以及游戏后的学习效果,主要是对玩家的能力培养(视觉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视觉素养能力、德育能力)。研究者通过分析和评估玩家的能力培养程度,对游戏是否以及如何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总结和表达了自己的相关观点。

总之,上述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游戏和游戏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忽略了功能游戏的“功能”不仅仅针对游戏主体而言,而是在宏观上更多的作用在游戏主体周围的社会上。因此本文的核心问题在于,探讨功能游戏以及游戏主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体现的视觉文化内涵。

三、视觉文化视域下的《佳期:团圆》

“视觉文化”最早是1913年匈牙利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电影美学》第四节“视觉文化”中针对电影的发展对人的影响提出的概念[3]。

基于此,视觉文化的媒介载体从大众电影扩展到广告、科学、法律或者医学等领域的可视化资料,也就是说一切运用视觉媒介或形式的人类活动都属于视觉文化范畴。

(一)视觉文化中的游戏及游戏主体

1.建构新视觉观念

海德格尔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中解释说,所谓“世界图像的时代”并不是指世界是一幅图像,而是人们以观看图像的方式观看世界。

因此,所谓视觉观念就是指导和影响人们选择和进行某一种观看方式来理解图像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最初拍摄电影的年代,最先在电影院里看到屏幕上火车迎面呼啸而来的观众,惊吓得四处奔窜。现在,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人们的视觉观念和观看方式受到了新的图像的塑造,直至被更新的图像再次塑造。这种图像和视觉观念以及观看方式的互动就是视觉技术和视觉观念的关系。

《佳期:团圆》作为一款功能游戏,在视觉技术上,改变人们的视觉观念就是将教育媒介的领域扩展到了游戏,功能游戏被接受是新的可以用作教育用途的视觉媒介。长期以来,受国内传统道德观念“玩物丧志”的影响,人们视游戏如“洪水猛兽”。然而,游戏是人的天性,是无法回避的。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文化的游戏要素研究》一书中表示:对游戏的追求是人类的自然天性[4]。因此,游戏是社会和文明向前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因素。《佳期:团圆》很好的回应了社会上的功能诉求,使人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作用,游戏的教育属性被社会认可。

2.引导和模拟现实

《佳期:团圆》构筑起虚拟的传统文化世界,引导游戏主体在现实中模仿游戏行为,学习传统文化节日习俗。

法国哲学家波德里亚在其“虚拟论”中指出视觉技术和媒介技术的高度发展导致现如今流行的法则不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5]。而波斯特认为现今的赛博空间的虚拟现实是对现实进行模仿、倍增、多重使用和改进的结果。

而游戏《佳期:团圆》中的传统习俗表达一方面是复刻了现实生活并艺术化和符号化,另一方面在引导游戏玩家沉浸寻宝之旅时,潜移默化地使其在现实生活中模仿游戏中地传统习俗礼节,从而达到功能游戏的教育目的。

(二)中国传统美学与游戏中的社会环境

1.《佳期:团圆》的传统色彩美学观念

中国传统色彩运用的核心是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这种审美色彩观念在长期的历史中为中国的政治、伦理、思想和文化服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同服饰或其他符号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色彩来观照我们的历史、政治、文化、身份和归属。

《佳期:团圆》在色彩运用上以“红、黄、白、青、黑”为主要色彩,辅以“绿、紫、橙、灰”等间色,体现了阴阳五行五色说(见表1)和儒学的“以色明礼”的色彩审美观念。

正色与间色的合理运用是儒学“以色明礼”的色彩审美观念。《论语:阳货》中记载: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也。”这里的“郑声”是民间俗乐,“雅乐”是君王朝会时的正乐。出于对“礼”的维护,孔子当然反对用“郑声”来打扰“雅乐”,与音乐相对的色彩也是同样的道理,孔子把色彩分为“正色”和“间色”,青、赤、黄、白、黑是正色。

2.《佳期:团圆》的色彩的传统美学意义

“美”的意义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羊大为美”,出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意为羊大则肥,肥则可口,美在这里是个体生存。第二种是“羊人为美”,肖兵在《美.美人.美神》中认为美的起源来自巫术,“羊人”是头戴羽毛装饰物的巫祝,巫祝通幽鬼神,护佑族群,美在这里是种族生存。第三种是“色好为美”,马叙伦在《说文解字六字疏正》中认为“美”原为“媄”,“媄,色好也”,美在这里是繁衍生息。因此可以说明审美的发生起源于功利,功利的目的决定审美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佳期:团圆》中符合人们利益和功利目的的色彩运用蕴含着朴素的审美观念,这里的色彩带着人们对世俗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视觉意义的一部分。

四、总结

以功能游戏《佳期:团圆》为例,本文从中国传统美学和视觉文化两个角度分析了游戏、游戏主体及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①《佳期:团圆》使游戏被接受为教育领域的一部分;②《佳期:团圆》中的虚拟世界是模拟改造现实世界,同时又引导游戏主体在现实中模拟游戏行为;③《佳期:团圆》中运用民间美术色彩,体现中国传统色彩审美观念,在色彩运用上符合人们追求美好的世俗愿望,是该游戏被社会环境认可的美学前提。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从网络游戏到功能游戏:正向社会价值的开启[J].理论视野,2018(05):25-27.

[2]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2-25.

[3]巴拉兹贝拉.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50-51.

[4]约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文化的游戏要素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4-26.

[5]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30-32.

猜你喜欢

社会意义视觉文化
专业变迁:源自意义的多重追寻
从称呼语角度解读“亲”的指称含义和社会意义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涂鸦艺术的城市视觉文化表现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意义
城市规划视角下现代化铁路枢纽站的视觉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