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沅县恩乐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04-21魏琼

乡村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蔬菜产业种植模式产品质量

魏琼

[摘 要] 本文根据云南省镇沅县恩乐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思路。同时,本文提出调结构、补短板,调整区域布局,推行种养结合散户种植模式,把区位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瞄准优势区域和品种重点发力,注重蔬菜产品质量确保消费安全6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指导恩乐镇大田蔬菜生产及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蔬菜产业;种植模式;产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5--3

1 镇沅县恩乐镇概况

恩乐镇位于云南省镇沅县中部,哀牢山与无量山的天然分界线把边江上游的恩乐河段两岸,东接三章田乡、者东镇,东南邻墨江县团田乡,南连古城乡,西毗按板镇和勐大镇,北界为景东县者后乡。恩乐镇总面积

501.1 km2,辖9个村民委员会,102个村民小组,农业常住人口6 035户20 370人,耕地面积3 477.26 hm2,其中田地面积583.06 hm2、旱地面积2 894.20 hm2。

2 发展蔬菜产业的意义

蔬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副食,是餐厨烹饪中的主要食材,是餐桌上的主要菜品,在物质匮乏年代,其是主食不足的补充部分。蔬菜品种繁多,营养元素含量各异,常吃蔬菜不仅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对矿质元素、纤维素、维生素的需求,而且能中和胃酸,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加强肠胃蠕动,打扫肠胃垃圾,减少毒素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排出毒素,从而达到美容、瘦身保健作用。蔬菜生产是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精准脱贫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的好项目。通过专业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使蔬菜产业成为恩乐镇的绿色经济支柱产业,从而帮助更多农民走向致富,并在有效保障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促进市场繁荣,维护社会稳定。

3 镇沅县恩乐镇蔬菜产业发展背景与现状

长期以来,镇沅县蔬菜生产发展停滞不前,不仅外销蔬菜生产发展处于空白,本县城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也是历届政府难以解决的问题。20世纪末,因区位、地理、地质交通等方面原因,县城于1997年开始陆续搬迁到恩乐镇辖区,并与恩乐镇同址规划建设。截至2000年末,县委政府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全部搬迁完毕,恩乐镇由不足千人的小镇一跃成为居民人口上万人的县级集镇,这意味着居民蔬菜消费量呈几倍甚至十几倍增加,恩乐镇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肩负着新城区居民蔬菜生产、供应的重任,既是压力又是机遇。因此,当地党委政府举全镇之力,整合资金和技术,集中人力和精力,在县级相关部门配合下,精心做好种植区域规划,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项困难和问题。由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到位,县城搬迁当年在恩乐办事处丙中组、教厂坝组、托写组等4个村14个组新发展种植户300多户,种植面积约33.33 hm2,基本上解决了县城搬迁后城镇居民吃菜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恩乐镇蔬菜种植区域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外销蔬菜在内,种植户有1 500多户,种植面积约466.67 hm2,同时种植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约33.33 hm2,年产蔬菜约6 000 t。这不但满足了城镇居民蔬菜供应问题,而且促进了外销蔬菜产业的发展,镇沅县城区蔬菜生产供应不足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当初的蔬菜种植户大多数发展成为蔬菜种植专业户,有的成为蔬菜种植大户,如复兴村文来组的刘东梅家、那本坝组王定文家等靠蔬菜收入盖起了新房,解决了子女上大学的费用问题。如今蔬菜种植已成为恩乐镇郊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经济产业。

4 镇沅县恩乐镇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4.1 有利条件

4.1.1 区位优势。①县城搬遷后恩乐镇地处镇沅政治文化中心,受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先进技术影响,劳动者素质相对较高;②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应用更方便、更及时,有利于在县内占领信息和技术的制高点;③在辖区内有以蔬菜生产经营为主的普洱市镇沅县富农科技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镇沅县耀华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公司,尤其是富农公司是镇沅县蔬菜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产品远销华东、华北、西北等15个大中城市,为恩乐镇乃至镇沅县外销蔬菜生产开辟了广阔市场,敲开了镇沅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产品销路瓶颈,架通了本地产品与国内大市场无缝连接的桥梁,恩乐镇对于外销蔬菜产品生产销售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近年来,恩乐镇所生产的无筋豆、甜椒、辣椒等产品只要生产得出来就销售得出去,种植户得到实惠,充分体现了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1.2 交通条件。恩乐镇地处镇沅中部,弥宁路、小景路、恩水路和恩古路均在恩乐镇交汇。在建工程玉林高速公路、文团二级公路从恩乐镇穿境而过,待工程竣工后,会大大提升路面等级、通过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蔬菜生产经营效益,对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4.1.3 水利设施。通过近年来水利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专项资金的不断投入,建成了辖区内五一中型水库、大平掌村小一型水库,完成了景短河水库、丙裸河水库等小一型以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提升蓄水灌溉能力,同时不断完善配套工程设施,先后建成了黄家大沟、五一大沟主干渠配套渠系和五小水利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农田灌溉条件设施,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4.1.4 土地条件。恩乐镇属于镇沅县河谷坝区,共有耕地面积3 477.26 hm2,其中坝区面积1 869.8 hm2,山区半山区面积1 607.46 hm2,蔬菜核心产区主要分布于地势平缓的恩乐江、补麻河沿岸以及沿江两岸支流与恩乐江交汇处的冲积扇,主要土壤类型为冲积土,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是恩乐镇蔬菜生产的核心产区;行政区域包括恩乐、复兴、民江、团结和勤劳5个村,面积约666.67 hm2。随着水利、交通条件的改善,远郊的平掌村、五一村、文旧村和玻烈村等也有丰富的发展冷凉蔬菜的土地资源,面积约466.67 hm2,蔬菜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4.1.5 气候条件。恩乐镇最低海拔1 050 m,最高海拔为2 000 m,兼河谷、山区、半山区3种气候类型,丰富的气候资源为该镇发展蔬菜立体种植提供了必要的气候条件。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对海拔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坝区可以利用热量条件,发展喜温蔬菜、耐热蔬菜、冬早蔬菜和延后蔬菜种植,山区、半山区发展喜冷凉蔬菜和耐寒蔬菜种植。这样不但充分利用了各海拔带的气候资源,而且由于不同气候带播种节令不同,蔬菜品种生育期不同,上市时间也不同,避免出现产品扎堆上市的现象。由于上市供应时间拉长,从而确保蔬菜均衡上市,做到蔬菜上市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从而提升蔬菜供应质量和水平。

4.2 不利因素

4.2.1 核心产区被占用。随着县城搬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占地面积不断增多,蔬菜核心产区被占用,优质菜地面积减少,而且逐步被边沿化、碎片化、贫瘠化,生产条件变差,给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困难。

4.2.2 规划布局有待调整。由于优质菜地面积逐年减少,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受到限制。然而,山区、半山区有着发展冷凉蔬菜、耐寒蔬菜、野生蔬菜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却因交通条件、水利条件、技术条件的制约,丰富的气候资源和耕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因此蔬菜种植区域布局有待调整。

4.2.3 内销有余,外销不足。从近年蔬菜生产销售情况来看,除了少数非本地优势品种和季节性断货品种外,恩乐镇所生产的蔬菜产品总量能保证居民的消费需求,外销蔬菜产品如无筋豆、荷兰豆、油椒在外地市场销路一直很好,却因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种植规模小,在当地公司外销产品收购规模中所占份额较小,全年外销蔬菜产品产量不足3 000 t。

4.2.4 产品扎堆现象突出。从近年来内销蔬菜产品生产情况来看,蔬菜品种以大路菜为主,品种单一,同时普遍存在跟风种植、同期播种现象。其结果是产品同期上市、扎堆销售,“你有我有全都有,你无我无大家无”,产品烂市、价格跳水,种植户利益受损,因而其生产积极性下降。

4.2.5 品种单一。镇沅县县级市场销售的蔬菜品种,主要以当地菜如青菜、白菜、萝卜、葫芦、南瓜和茄子等品种为主,这些品种种植规模大、产量高、上市季节集中,供應不均衡,旺季产品易扎堆,竞争力弱、价格低、易烂市;而名特优蔬菜如青花菜、秋葵、芦笋、箣包菜和香椿等蔬菜,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种植面积较小,上市产量少,却供不应求。

4.2.6 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待加强。蔬菜产品质量关系到公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质为先。近年来,常规蔬菜生产对化肥、农药高度依赖,存在滥用化肥现象,蔬菜农药残留风险不断增加,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农药残留问题成了广大公众热议的话题,甚至到了谈药色变的地步。

5 镇沅县恩乐镇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根据镇沅县恩乐镇的资源条件,蔬菜产业发展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内销生产、一手抓产业发展,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思路。

5.1 内销蔬菜发展

5.1.1 调结构、补短板。镇党委政府、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蔬菜生产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镇农业工作站要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主抓业务,积极争取投入科技项目资金,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筛选出更多适合当地气候和生产条件的新品种,通过示范扩大推广,以改善蔬菜产品结构。另外,本地青菜、南瓜、葫芦、四季豆和本地小白马铃薯等当地优质品种,具有特殊的口感和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价格好,供不应求,应加大开发力度。而且要积极发展野生蔬菜如箣包菜、香椿、茶菜和苦藤菜人工栽培,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

5.1.2 调整区域布局。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对土地的占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坝区优质菜地面积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为了发展外销蔬菜产业,要腾出更多的土地发展外销蔬菜,这样一来坝区蔬菜生产用地就显得僧多粥少。所以,必须调整内销蔬菜产区规划与布局,随着逐步改善半山区、山区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内销蔬菜发展重心应逐步向半山区、山区转移。这样不但能缓解坝区的用地矛盾,而且由于山区、半山区远离工矿企业、废水、废气、废渣和城市污水污染,植被完好,水质洁净,空气清新,能生产出无公害优质蔬菜,供应数量和质量均能得到保证。另外,半山区、山区同一品种蔬菜成熟时间与坝区不同,使产品错峰上市,从而达到均衡上市的目的。

5.1.3 推行种养结合散户种植模式。镇沅县城市居民人口不多,基地种植模式不适合居民人口较少的城市市场。一是要求土地成块连片,二是基地种植生产成本较高,三是品种单一,四是上市集中,满足不了城市居民对蔬菜品种多样性、上市季节陆续性的要求。基地种植农家肥难以保证,用肥以化肥为主,感染病虫害的机会多,用药数量相对较多,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种养结合散户经营模式由于每户菜地面积较少,生产条件容易满足,由于种植户处于分散种植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跟风种植现象,确保品种多样性、播种季节的差异性、产品上市的陆续性,从而实现上市供应的陆续性、均衡性。镇沅县郊区90%以上的散户既种菜又养猪,菜的下脚料可以喂猪,促进生猪业发展,猪粪又是蔬菜生产的优质农家肥,种养结合的模式不但可以降低种植、养殖成本,提高种植、养殖效益,并且能保障蔬菜产品质量,使供应城区的蔬菜生产始终保持良性发展的局面。

5.2 外销蔬菜产业发展

5.2.1 把区位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是种植规模大、参与农户多、突出优势品种、统一种植时间、统一技术规程以及统一产品收购时间与标准,项目可持续,效益可重演,收益有保障。恩乐镇区位优势好,辖区内有3家蔬菜生产营销企业,其中有2家为省级龙头企业,产品市场销路好,发展空间大。加之恩乐镇发展外销蔬菜土地条件、交通条件、水利条件均优于其他乡镇,技术力量雄厚、信息灵通,农户有种植销售蔬菜的技术和经验,聚合了诸多发展外销蔬菜的生产力要素。因此,相关人员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区位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而把产业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使外销蔬菜产业逐步变成恩乐镇绿色经济的支柱产业。

5.2.2 瞄准优势区域、优势品种重点发力。恩乐镇外销蔬菜核心产区主要分布于复兴村、民江村、团结村和恩乐村沿河沿江两岸村组,有适合发展外销蔬菜种植的土地面积约333.33 hm2。近年来,恩乐镇每年种植外销蔬菜的土地面积约为133.33 hm2,优势品种有甜椒、辣椒和菜豆,每年外销蔬菜产量3 000 t,农民所得收入

6 000多万元。另外,恩乐镇还有适合发展外销蔬菜的土地面积约200 hm2,发展空间大。因此,相关部门要集中资金、集中人力、集中技术力量,瞄准这些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集中发力,通过采取公司+政府扶持+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大对外销蔬菜的开发种植力度,并在开发种植过程中给予农户种子、化肥、农药及农膜等生产资料的必要扶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要积极加强与龙头企业沟通合作,帮助合作社协调好与公司签订合同等有关事宜,协调解决生产、收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农民种植利益,打消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外销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3 注重蔬菜产品质量,确保消费安全

为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树立绿色发展、质量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提高农户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镇农业工作站要配合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从源头控制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投入蔬菜生产,指导企业和农户安全用药,积极开展农药残留检测,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帮助企业搞好蔬菜产品“三品一标”、申请、申报、认证工作,尤其要加大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工作力度,力争在3~5年内所有的外销蔬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定证书,实现贴标销售;争取两三个蔬菜品种获得绿色蔬菜认定证书,从而全面提升镇沅县内销和外销蔬菜产品质量。

总之,只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利用好有利的资源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和困难,集中资金、人力及技术力量,针对外销蔬菜产业发展和内销蔬菜生产双向发力,内外兼顾,使恩乐镇蔬菜产业获得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蔬菜产业种植模式产品质量
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的研究
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及保鲜技术规程
冀北山地果树下食用菌种植模式研究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绿色营销是发展蔬菜产业的根本出路
某电子企业电源转换器质量改善研究
产品质量调查——原载美国“安迪·辛格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