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菜工厂化生产中病毒病发生和绿色防控技术
2020-04-21周涛雷喜红李云龙孙海
周涛 雷喜红 李云龙 孙海
近年来,果菜工厂化生产发展迅猛,这一生产模式集约化程度高,操作相对规范,显著提高了果菜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温室生态环境特殊、品种单一、农事操作和管理细节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病毒病等病害发生严重。在近几年的调查中发现,病毒病已成为制约果菜工厂化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果菜病毒病具有爆发性强、传播快、毁灭性强的特点。本文从果菜工厂化生产中病毒来源和传播途径、防控策略、关键实用防控措施和技术等方面综合解析绿色防控技术,最后以番茄生产过程为例阐述绿色防控要点。
病毒来源和传播途径
明确病毒来源和传播途径是开展综合防控的前提。经过团队近4年对果菜工厂化生产中病毒病发生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及分析,从6个方面阐述目前果菜工厂化生产中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病毒病发生与传播的主要因素
小型害虫是果菜工厂化生产中病毒病发生和传播的主要因素:以烟粉虱、蚜虫和蓟马为代表的小型害虫,寄主范围广,危害大。温室为小型害虫的越冬和继代提供了优良环境,导致小型害虫繁殖快,群体大,又因为其抗药性的增加,小型害虫成为果菜工厂化生产中的主要问题。由这3类害虫传播的病毒病,已经对中国果菜生产造成极大危害。
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番茄褪绿病毒(ToCV)、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CYV),在中国多地番茄、葫芦科蔬菜生产中发生,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蚜虫传播的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及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等马铃薯Y病毒属成员(Potyviruses)、瓜类蚜传黄化病毒(CABYV)、甜菜西方黄化病毒(BSWV),常年危害中国主要茄科、葫芦科作物生产。西花蓟马传播的番茄斑萎病毒(TSWV)等已在中国多地发生,其扩散速度快,危害重,如不加强防范,将对茄科作物、花卉等产业造成毁灭性危害。
重要初侵染源
种子传带病毒是果菜工厂化生产中的重要初侵染源:种子携带病毒容易被大家忽视。虽然通过种子直接传播的病毒不多,但种子表面和胚内携带的病毒往往成为设施内蔬菜病毒病发生的重要源头。种子带毒率从0.05%到高于10%,甚至100%,导致幼苗零星发病,成为初侵染源。大多通过种子传播的病毒通常还能通过接触、摩擦传播,在温室内通过打叉等农事操作快速扩散到全田。有数据表明,苗期1 株植株被病毒感染,后期将有1万到10万株发病。带毒种子的源头是制种田发生的病毒病,一些制种公司为降低成本,往往不进行繁种株和种子带毒检测。种子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规定和条例,必须开展茄科和葫芦科蔬菜种子带毒抽检。
茄科、葫芦科蔬菜种子表面携带的病毒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番茄褐皱果病毒(ToBRFV)以及侵入种子胚内的病毒,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南方番茄病毒(STV)。这些病毒造成花叶、果实畸形甚至坏死、植株绝收等严重危害。
复合侵染危害大
种苗调运导致外来病毒种类越来越多,复合侵染危害更大:果菜工厂化生产中,种苗大多数是外地调运或是进口种子。由于调运量大,检疫和带毒检测尚不能全覆盖,导致外来病毒越来越多,极大地增加了2 种及更多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通过番茄幼苗远途调运,传播到新疆、辽宁等番茄主产区,影响很大。
多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往往造成病毒间协生作用,导致危害更加严重,同时往往突破抗病品种的抗性。典型的例子是抗番茄黃化曲叶病毒(TYLCV)的番茄品种在有黄瓜花叶病毒(CMV)或番茄褪绿病毒(ToCV)等复合侵染时,丧失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抗性。
设施等或为病毒保存库
设施内外杂草、花卉、绿植等是病毒的中间寄主和病毒保存库,特别是多年生的杂草和绿植,使得病毒能够长期存活,通过粉虱、蚜虫、蓟马等小型害虫传播到设施蔬菜上。病毒在杂草上通常不引起危害和症状,但对茄科等种类蔬菜危害大。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番茄褪绿病毒(ToCV)侵染多种双子叶杂草和园林绿植,不引起明显症状,但烟粉虱通过取食将病毒传播到棚室内的番茄等果菜上,却可以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主要传播方式
打叉、绑蔓等农事操作及吸烟是果菜工厂化生产中花叶类病毒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多数引起花叶病的病毒能够通过简单的接触、植株间的摩擦等方式传播,比如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代表的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包括近期在荷兰等国工厂化番茄生产中造成严重危害的番茄褐皱果病毒(ToBRFV),农事管理过程中的任何动作都可能造成这类病毒的扩散,比如通过打叉、绑蔓等农事操作即可快速传播,甚至衣服上沾带的病毒也会造成传播。
此外,一些管理者、技术员和工人有吸烟的习惯,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MGMV)等在一些卷烟中含量高,这些病毒在经过烤制的烟叶中仍保持活力。吸烟时,手会沾染到烟丝中的病毒,通过农事操作将病毒传播到作物上。
土壤中的稳定病毒发生严重
土壤中有烟草花叶病毒等非常稳定的病毒:一些种类的病毒在土壤中能存活几年到十几年,如烟草花叶病毒(TMV)、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等,引起茄科或葫芦科蔬菜花叶病毒病。目前常用的土壤消毒等处理不能杀死病毒。从近几年的调查看,连年种植果菜的地块,花叶病、叶片环斑、坏死等类型的病毒病发生重,而使用椰糠基质、水培等无土栽培技术,明显降低了花叶类果菜病毒病的发生。
防控策略与关键防控措施
防控策略概括为严防病毒源头,严控传播,早发现早清除,不随意用药。每种病毒病的发生均有关键因素,找到了关键因素即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控。对应防控策略,关键的防控措施和技术主要有以下4点。
源头控制
进行种子处理、彻底清除棚室内外的杂草等中间寄主和病毒库、调运苗子前查看有无病毒病发生,有条件的进行抽样检测主要病毒。
对种子进行清洗、热处理,可以去除种子表面或钝化种子内存在的病毒,但通常对种子胚内的病毒无效。
处理种子的简单操作方法是:在盆中或其他容器中加入热水,用凉水和温度计调温度到55℃,加入种子,维持水温在50~55℃,浸泡20~30 min,用于降低和钝化种子表面携带的病毒和其他病原菌。如果病毒病严重或怀疑有病毒,则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30 min,捞出用清水洗净。包衣的种子不能用此方法处理。应要求种子公司在包衣前进行种子清洗和处理程序。
控制传播
病毒病发生后,控制传播是关键,但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通过防虫网、二道门、色板诱杀、药剂控制传毒昆虫。例如在温室出入口用50 目防虫网覆盖,设置缓冲防虫网室,防止蚜虫、粉虱进入;悬挂黄板监测、诱杀害虫等。
建议在大棚门口放置肥皂和洗手盆,操作人员进棚前必须用肥皂洗手,然后再进行田间操作。棚室管理中严禁吸烟。
经常发生病毒病的棚室以及在辣椒等易感病毒病的蔬菜管理中应适当推迟打叉等管理,以减缓传播,延缓病毒病大发生。
建议在棚室内按3~4个/667 m2的密度,放置一定数量的消毒液桶,以便工人定期进行双手及作业刀具等的消毒处理。桶内可以放入一定量的牛奶或肥皂水,提倡在修剪、打叉、绑蔓等操作时将刀具、手指蘸一下牛奶或肥皂水。牛奶和肥皂水能快速钝化病毒,起到阻断病毒通过刀具、操作传播的途径。
时常关注生产变化
鉴于病毒病发生突然,传播快的特点,应随时留心病毒病:蔬菜病毒病一般先在上部幼嫩葉片出现花叶、黄化曲叶、蕨叶等症状,发现病毒病及时报告和发出预警,通过咨询植保技术人员,也可在微信群等交流,及时判别或送样检测以便明确传播途径,控制病毒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绝大多数病毒病在新长出的叶片症状明显,但番茄褪绿病毒(ToCV)先使番茄植株下部的叶片黄化。
若是接触传播病毒病,应标记病株,在农事操作管理时最后管理病株;若是虫传病毒,应先喷药灭虫。早期病株量零星发生时,应立即用塑料袋罩住病株,拔除病株后密封塑料袋,带出棚室,使其自然腐烂即可。
关键时期重点排查
每年9月底~10月初是烟粉虱等小型害虫迁入温室越冬的关键时期,应排查防虫网,及时补漏;更换黄板,监测虫量;虫害较重时,傍晚闭棚后用10%、15%异丙威烟剂熏杀,或用药剂喷雾防治。推荐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5~30 mL/667 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20 mL/667 m2、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3.3~40 mL/667 m2、3%啶虫脒乳油30~60 mL/667 m2。用药时务必重点喷叶片背面,注意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快速上升。
番茄工厂化生产全过程病毒病
绿色防控方案
种子检测、处理及育苗
◆种子检测 从正规渠道购买番茄种子,按0.1%~1%比例抽检种子,检测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TMV等)、南方番茄病毒(ST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等常见、危害重的种传病毒。可以委托具有检测能力的高校实验室进行。
◆种子处理 将盆中注入热水,用凉水和温度计调温度到55℃,加入种子,维持水温在50~55℃,浸泡20~30 min,用于降低和钝化种子表面携带的病原菌。如果病毒病严重或怀疑有病毒,则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30 min,捞出洗净。
◆育苗基质、苗床处理 可选用多菌灵、20%辣根素水乳剂、代森锰锌等。
◆布置安装防虫网 在温室风口和出入口用50目防虫网覆盖,设置缓冲防虫网室,防止蚜虫、粉虱进入。
◆设置色板 悬挂黄板、蓝板监测诱杀害虫。
◆移栽前处理 为确保产出无病无虫苗,在移栽前对种苗进行细致的喷雾预防。可选择枯草芽孢杆菌(粉剂,100亿CFU/g,10 g/667 m2)、
寡雄腐霉菌(粉剂,100万 孢子/g,1000倍稀释)、嘧菌酯(250 g/L悬浮液,1000~1500倍稀释)或霜霉威盐酸盐(60%盐酸盐水剂,500~1000倍稀释)、精甲霜灵·代森锰锌(53%水分散粒剂)等药剂预防病害;选用鱼藤酮(2.5%乳油,用量为150~250 mL/667 m2)、阿维菌素(2%乳油,3000~5000倍稀释)、苦参碱(1%可溶性液剂,800~1000倍)或溴氰虫酰胺(10%悬浮剂用量为8~10 g/667 m2,兑水均匀喷雾)、氟啶虫酰胺(10%水分散粒剂,用量为30~50 g/667 m2,兑水均匀喷雾)、螺虫乙酯(22.4%悬浮剂,用量为20~30 mL/667 m2兑水喷雾)等药剂预防虫害。
育苗期应避开烟粉虱高发期,如每年的7~9月份,尽量延迟育苗,避免苗期被病毒侵染。
定植前的准备
◆棚室处理 定植前彻底清除前茬作物植株病残体及棚内杂草,选择晴好天气进行高温闷棚。保持棚室内气温46℃以上,连续保持7天,或定植前选用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按1 L/667 m2施用,每升制剂兑水3~5 L,采用常温烟雾施药机等施药设备在棚内均匀喷施,施药后密闭棚室熏蒸12 h以上,杀灭棚室内的病菌和小型害虫。
◆安装防虫网 温室的上下风口处安装50目的防虫网(根据风口大小选择尺寸大小,比如上风口宽为1.5 m,下风口宽为2 m),阻止温室内外蚜虫、烟粉虱等害虫迁飞。
定植后的管理
悬挂黄板,覆盖防虫网,监测预防小型害虫,喷施氨基寡糖素、多肽等免疫诱抗药剂,提高作物抗性,促进生长。
◆生长期注意随时观察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一般先在上部幼嫩叶片出现花叶、黄化曲叶、蕨叶等症状,发现病毒病及时发出预警并报告有关部门或微信群,及时判别或送样检测以便明确传播途径,控制病毒病大发生。若是接触传播病毒病,应标记病株,在农事操作管理时最后管理病株;若是虫传病毒,应先喷药灭虫。早期病株量零星发生时,应及早拔除病株,并减少打叉等操作,避免病毒病过快传播。目前尚未有治疗病毒病的药剂,不可随意用药。
◆控制烟粉虱 9月底~10月初是烟粉虱等小型害虫迁入温室越冬的主要时期,应排查防虫网,及时补漏;更换黄板,监测虫量;虫害重时,应在傍晚闭棚后用10%或15%异丙威烟剂熏杀,或用药剂喷雾防治,重点喷叶片背面,注意轮换用药,推荐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30 mL/667 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20 mL/667 m2、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3.3~40 mL/667 m2、3%啶虫脒乳油30~60 mL/667 m2等药剂。
◆拉秧前处理 拉秧前,采用高温闷棚或使用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喷雾或异丙威等烟剂熏杀处理,将小型害虫杀灭后,再将植株残体带到棚室外处理。
*项目支持:北京市果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BAIC01-2019)。
作者简介:周涛(1978-),男,山东聊城人,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作物病毒致病机理和绿色防控。
[引用信息]周涛,雷喜红,李云龙,等.果菜工厂化生产中病毒病发生和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0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