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传输网络规划方案探讨

2020-04-21

广东通信技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部署传输用户

1 引言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紧密部署5G网络,我国部分试点城市已开通5G网络基站。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将为未来万物互联提供主力的基础网络支撑,使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慧城市、智慧工业、实时VR/AR等场景应用得以实现。在此背景下,由于5G通信技术更加关注用户的网络使用场景的体验感受,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用于5G通信传输网络建设的软件定义网络、大规模MIMO技术及超密集组网技术机制等[1],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高速、稳定、优质的通信网络使用体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 5G传输网络的特点分析

2.1 5G传输网络特点

5G传输网络在用户服务、兼容性及通信数据传输等方面要比4G网络更具优势,其通信传输网络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可靠性、扩展性和节能性。

首先,相关网络运营商在组网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户不同需求,大量投入资源,创新开发可靠性更强的现代通信技术,在短时期内有效提高了5G通信网络的吞吐量,也使通信网络数据传输更稳定,在长距离内能够实现对音频、视频及图片信息资源的快速传输,达到现象级移动通信传输数据访问量标准。

其次,5G通信着眼于实际情况,依赖于原有4G通信技术,通过对子技术资源进行整合拓展,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及个性化的服务体验。2017年,我国5G通信网络首次采用大规模天线技术进行基站覆盖能力测试,其在3.5 GHz频段下的下载速率覆盖距离与4G基站2.6 GHz频段基本相同,且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的通信诉求。

此外,5G通信网络基于相应的通信技术协议,构建高效的信息中心网与组织网,不仅提高了通信技术节能性与信息交互速率,而且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使5G通信网络的实用性特征得到更好的体现。与4G网络相比,5G网络整个通信活动受外界影响干扰更小,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2.2 5G通信传输网络的应用场景

5G通信传输网络技术主要包括用户服务、网络兼容性及经济效益等多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从5G通信传输网络的具体应用场景来看,5G通信技术应用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分为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mMTC(海量连接物联网)三大场景。eMBB让虚拟现场VR、超高清视频、增强现实AR等大流量业务体验更好。mMTC可承载大规模、高密度的物联网业务,每平方公里支持100万个设备连接。URLLC要求空口时延达到1 ms,使得远程技术方案得到保障,从而为5G通信传输网络技术在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另外,5G将支持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等技术,可以把一张物理网络切成很多张相互独立的虚拟子网,每个子网可保障符合服务标准(SLA)的使用体验。

其次,5G通信融入了较多新兴的通信技术,与传统通信网络框架相比,其网络兼容性显著提升,不同通信技术之间需要实现快速转换,既降低了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也使得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稳定传输得以实现[2]。

另外,为了保证技术的实用性,在研发5G通信技术过程中,运营商在相关技术支持下,结合用户实用诉求,从经济层面着手降低网络运营成本,对于不同场景采取针对性策略,满足用户不同业务的差异性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便捷与个性化服务。

3 5G通信传输网络建设探讨

5G时代,通信传输承载网络部署需求具有明显变化,在不同业务需求方面,传输网络需结合5G业务应用场景特点进行建设。如面对大宽带流量需求和承载需求,需要通过部署及移动边缘计算进行5G网络架构;在5G通信传输网络建设时,既要考虑技术兼容性,又要明确投资效益与建设成本之间的关系。为提升网络智能性,需考虑基于SDN新型路由技术,为承载网的部署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撑。

对于5G通信传输网络而言,BBU包含DU和CU两种不同功能,因此基于合设的部署形式能够有效分离DU和CU功能实体。在5G组网架构中,CU、DU部署有多种方式可选,因此传输承载网需求也不尽相同,典型的5G无线接入网组网类型分为CU/DU合设与分设、D-RAN与C-RAN等4种,如图1所示。部署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业务的传输需求(如带宽,时延等因素)、建设成本投入、维护难度等多种因素。

5G无线网络的承载需求分为前传、中传、回传[3],由于无线接入网组网部署的多样性,使得前传、中传、回传的位置也随之不同,如图2所示。

(1)5G承载网络前传网:5G时代背景下,基站拉远设备AAU至DU为前传。当DU为分散设置(D-RAN)时,一般采用铠装尾纤与AAU连接;若AAU距离较远,也可采用光纤直驱拉远设置,如传输光模块为双芯需求,则每台拉远AAU设备的纤芯需求为2芯。当DU集中设置(C-RAN)时,一般采用光纤直驱方式,每个AAU采用2芯光纤上联至DU,例如新建3个扇区的室外宏基站一般设置3个AAU,需占用6芯光纤;若纤芯资源不足或DU集中机房至AAU距离过长,对整体光缆纤芯消耗过大,可采用波分(有源/无源)承载方案,纤芯需求为2芯或者4芯。

图1 5G无线接入网网络部署组网类型

图2 不同组网方式对应的前传、中传、回传网络位置图

(2)5G 承载网络中传网络:DU至CU为中传。目前处于5G网络建设初期,CU/DU为合设部署,暂时无需考虑中传。后期可通过无线业务云化,实现CU和DU的分离。

(3)5G承载网络回传网:CU与CN之间为回传,回传采用传输设备加以实现。在5G组网过程中,通过CU云化部署,能够进一步密切DU数目与CU宽带之间的联系,同时还会提升回传网的收敛性能。

因此,在5G承载网络中传网络体系下,其二级前传网络的可靠性需求及宽带需求更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另外,其与回传网收敛性特征较为相似,基于这一特征,在设计5G通信传输网络总体建设架构时,即可根据回传网的基本特点,结合IPRAN网络中回传承载与中传承载的相似性关系,在中传与回传之间一同建立无需单独部署实体DU设备的承载网络,通过在DU实体设备中集中云化部署CU,采用网络逻辑切片措施协调和整理有关业务,满足相关业务承载需求。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5G传输网络具备的特点,介绍了传输网络在不同5G业务场景下应用,并按照前传、中传、回传等不同网络需求下对5G传输网络前期建设方案及以后发展方向等进行探讨,进一步明确5G通信技术下的5G通信传输网络建设重点任务,增强5G通信网络技术研发及应用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通信网络使用体验。

猜你喜欢

部署传输用户
一种基于Kubernetes的Web应用部署与配置系统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部署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关注用户
部署“萨德”意欲何为?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