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

2020-04-21沓小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沓小玉

(云浮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云浮 5273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jaundice),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据相关文献指出黄疸有极高的发病率[1]。为了提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的护理治愈效果,本次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将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比较。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有明显的护理治愈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从2017.6~2019.6新生儿科收治的病例数919例分成探究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研究。本次探究分为探究组460例、对照组459例。男婴571例,女婴348例。出生1~5天龄775例,出生大于5天龄 348例。平均天龄(5.18±12.22)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我院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病例数919例分成探讨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患儿无先天疾病、出生身体状况良好、无黄疸家族遗传病史;②血清总胆红素超高≥210 umol/L[3];③患儿家属知晓和同意此次探讨护理治疗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所有患儿都出现面部、四肢、巩膜黄染等明显特征的病症。排除标准:①患儿家属不同意此次探讨护理治疗和不能有效提供母乳喂养等配合治疗护理的;②患儿有先天畸形,有心、脑等严重疾病;③黄疸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本次探讨分为探讨组460例、对照组459例。男婴571例 ,女婴348例。出生1~5天龄775例,出生大于5天龄348例。平均天龄(5.18±12.22)d 两组患差者基本资料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病房温度、湿度、环境通风良好,病房温度在26度左右,湿度在55%一65%左右,进行蓝光照射时用无菌纱块包裹防蓝光的眼罩遮挡患儿的眼睛,婴儿纸尿裤包裹患儿生殖器外,要尽量暴露患儿全身皮肤,确保患儿全身皮肤被照射到。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常规蓝光治疗和配方奶喂养,经皮测试胆红素值、每天擦浴、观察黄疸进展。同时给患儿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为患儿创造良好的康复条件。

探讨组:常规护理加①沐浴干预:每天蓝光结束后给予温水浴一次,并在沐浴后给予全身抚触,全程操作符合院感防控标准,即用物必须一婴一用一消毒,指甲不要过长预防划伤患儿和做好脐部的防水,每次不超过20分钟。再用2%双氧水、75%酒精合用进行脐部消毒,防止发生感染与加快脐带的脱落等。②婴儿的抚触:由取得婴儿抚触资格的护士进行,从上到下的顺序抚触患儿的正面和背面,患儿四肢使用挤捏法,头和背部使用指揉法。③全程母乳喂养:取得家长的配合,指导患儿母亲保持泌乳和正确挤奶的方法,确保能够给患儿供给充足奶量,④排便干预:每天早上予5mL灭菌注射器抽取1~2 mL开塞露塞肛剌激肛门提升排便次数,有利于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减少,阻断胆红素在肠肝的循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因而减少感染所导致的并发症。⑤对患儿进行保暖干预: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无法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快速调节体温,体温的高低会影响到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消退。患儿的体温维持在36.6-37度,每4小时进行体温测量并根据体温情况弹性调整蓝光箱温度,以保证体温的恒定。

1.3 观察指标

①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护理消退时间的比较。②两组护理患儿护理后的有效率的比较。

1.4 判断标准

①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护理消退时间。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低速离心后取上清液,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数值,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②两组护理患儿护理后的有效率,每天观察患儿面部、四肢、巩膜黄染的消退情况并只好记录。消退:患儿面部、四肢、巩膜黄染消失,呈现红润状态。显效:患儿面部、四肢、巩膜黄染明显减轻。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护理都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合理的均数、标准差使用(±s)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两组护理计数率(%)使用x2进行检验。P<0.05 两组差异较大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患儿干预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护理消退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护理消退时间在干预前P>0.05,干预后P<0.05都具有可比性。消退时间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护理消退时间的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护理消退时间的比较(±s)

组别 血清总胆红素(μmol/L) 间接胆红素(umol/L) 护理消退时间(h)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59) 312.46±48.28 191.13±41.18 281.58±51.85 181.48±43.85 59.44±13.58探究组(n=460) 313.45±47.88 154.22±33.11 280.11±50.85 167.37±38.85 27.25±2.14 t 0.318 14.972 0.434 5.163 50.5 P 0.750 0.000 0.665 0.000 0.000

2.2 两组护理患儿护理后的有效率的比较

探究组的有效率98.48%明显的高于对照组94.55%。两组有效率P<0.05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患儿护理后有效率的比较[n(%)]

3 讨 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中的常见病史。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不易排出。造成肠内堆积过多,是使总胆红素升高的主要原因。血清胆红素升高会导致过多的红细胞穿过血管屏障,进入神经系统,增加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血清胆红素升高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容易引发胆红素脑病。结果显示:常规护理存在一定的不足,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没有综合性护理干预显效,护理消退时间较长,护理治疗率较低等不良情况[2]。如果没有及时的降低胆红素血症数值,会引起并发症例如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的智力、神经的影响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治疗是在除常规护理外增加使用的方法有[3]:增加母乳的喂养次数、新生儿抚触、定时的给患儿洗温水澡、病房环境温度等。患儿的母乳喂养增加会促进患儿吸收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酶可以有效分解肠道内的胆红素,母乳是新生儿期最佳的喂养选择,母乳性黄疸不应是停止母乳喂养的理由,保证新生儿足够的母乳供给能够刺激新生儿肠蠕动,便于胎粪尽早和尽快排出,减少粪胆红素的重吸收[4]。联合新生儿的抚触更一步的促进患者的消化能力,在由专业护士进行刺激患儿肛口或者使用润滑剂提升排便次数。能有效的降低胆红素。有利于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减少,阻断胆红素在肠肝的循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因而减少感染所导致的并发症。给患儿洗温水澡能保证患儿的卫生,在洗温水澡的过程中患者会得到一定的放松从而使患儿情绪得到控制。综合性护理干能预提高的护理消退率、缩短护理时间能有效的降低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

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护理消退时间明显多于探究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的护理有效率98.48%明显的高于对照组94.55%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比探究组护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更为显著。

综合以上所述此次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探究组比对照组具有显著的优势,有效的提升护理治愈效果。血清总胆红素有明显的减少。护理时间得到减少和住院时间的减少等。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