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措施在大学生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2020-04-21陈绍鹏邓锦屏陈小聪舒燕梅陈文娣
陈绍鹏,邓锦屏,陈小聪,舒燕梅,陈文娣
湛江市中心血站采血科,广东湛江 524002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已逐步取消互助献血。目前,临床用血主要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者。国内多项调查显示[1-3],我国参与无偿献血的主要人群是具有活力的年轻人,其中大学生占比最大。因此,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于无偿献血的认知水平,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献血积极性,从而提升其总体献血量,对于稳定血源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具有居住相对集中、受教育程度高、积极热情、乐于助人、血液不合格率较低、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速度快等特点,且该群体献血动机更加公益化[4]。这就要求各地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献血宣传招募时,针对该群体的特点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该研究将2015 年9 月—2020 年1 月期间湛江市某综合性大学的65 257 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传统宣传招募措施(如:传单、海报、讲座等)的基础上,新增了多项针对性宣传招募措施,并将各项针对性措施具体内容及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地处湛江市的某省属综合性大学的在校学生共65 257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献血者17 085 人,献血者平均年龄(21.41±1.61)岁。该大学各学年在校学生人数数据来源于该大学招生网公布的实际招生数据。
1.2 方法
1.2.1 分析针对非200 mL(即300 mL 和400 mL)献血量的宣传效果 2016~2017 学年开学起,血站在向该校学生派发的宣传册及开展的献血知识讲座内容中,增加了关于非200 mL 献血量的相关宣传内容。统计该校2015~2016 学年、2016~2017 学年、2017~2018 学 年和2018~2019 学年各学年中,所有献血者的人均献血量。对比分析在针对非200 mL 献血量进行宣传后各学年与宣传前(2015~2016 学年)的献血者人均献血量差异。
1.2.2 分析调整团体献血活动时间前后在校学生献血率的差异 2017~2018 学年开学起,血站根据学生希望在献血时间有更多选择的需求,经过与该校管理部门沟通后,将该校团体献血活动组织频率由4~5 次/学年,调整为2~3 次/月,每次活动开展时间由8:00-17:00 调整为15:00-21:00,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献血时间选择。统计该校2016~2017 学年、2017~2018 学年和2018~2019 学年在校学生参与献血情况。对比分析调整团体献血活动时间后各学年与调整前(2016~2017 学年)的学生参与献血率差异。
1.2.3 分析针对新生献血宣传招募的成效 2019~2020学年开学时,血站利用为该校提供军训医疗保障服务的同时,通过展板、免费血型检测、派发献血知识宣传手册及小礼品等方式向刚入学的新生进行无偿献血宣传。统计该校2018~2019 上半学年(2018 年9 月—2019 年1月)和2019~2020 上半学年(2019 年9 月—2020 年1 月)的献血者资料,对比分析针对新生献血宣传招募前后同期的新生参与献血率差异。
1.2.4 统计各学年献血情况 统计分析在研究时间内(2015 年9 月—2020 年1 月),该大学在校学生各学年的学生总人数、献血者人数和总献血量。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献血者人均献血量变化情况
2015~2016 学年学生献血者选择非200 mL 献血量的比例为25.7%(767/2 982),献血者人均献血量为(228.29±61.89)mL。在针对非200 mL 献血量进行宣传后,2016~2017 学年、2017~2018 学年和2018~2019 学年学生献血者选择非200 mL 献血量的比例分别为86.9%(2 194/2 526)、95.9%(3 444/3 593)、93.9%(4 268/4 544),献血者的人均献血量,均较宣传前(2015~2016 学年)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提升28.80%、34.06%和31.53%,见表1。
表1 各学年献血者人均献血量[(),mL]
表1 各学年献血者人均献血量[(),mL]
注:与2015~2016 学年相比,*P<0.05
2.2 在校学生献血率的变化情况
在调整团体献血活动时间后,2017~2018 学年和2018~2019 学年的在校学生献血率,均较调整前(2016~2017 学年)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提升3.23%和6.40%,见表2。
表2 调整团体献血活动时间前后在校学生献血情况对比
2.3 新生献血率的变化情况
在针对新生进行献血宣传招募后,2019~2020 上半学年的新生献血率,较前同期(2018~2019 上半学年)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升6.26%,见表3。
表3 针对新生宣传招募前后同期新生献血情况对比(%)
2.4 研究时间内的人数和献血量的变化
2015 年9 月—2020 年1 月,该校各学年在校学生总人数、献血者人数和献血量变化见图1。研究时间内各学年在校学生献血者人数和献血量呈上升趋势。
图1 各学年在校学生总人数、总献血量和献血者人数的变化情况
3 讨论
停止互助献血后,通过多种形式面向社会民众进行宣传,参与无偿献血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但尚未形成稳定的献血人群,这与人们对于无偿献血的认知不足有关[5]。大学生群体作为无偿献血人群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受教育程度较高,更易于了解、认识并接受无偿献血[6]。对于拥有高校的城市,动员更多高校学生加入无偿献血,是稳定血源的一项重要举措。
由于身体、年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阅历等因素限制,高校学生普遍接受非200 mL 献血量有一定障碍[7]。对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的献血者而言,担心献血量增加会提高献血不良反应概率,影响身体健康,成为了献血者选择献血量的重要影响因素[8]。所以,大学生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在缺少对无偿献血充分认识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我国献血法所允许的最低献血量200 mL。血站工作人员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向学生着重宣传血液生理知识和选择非200 mL 献血量的意义,使学生了解: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单次献血300 mL 或400 mL 符合国家法律规定;②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献血者对献血的认知程度及心理因素有关,其发生率与单次献血量不成正比[9];③经评估适宜献血的献血者,单次捐献300 mL 或400 mL 既无损身体健康,又能降低临床患者输血反应几率,还能减轻患者因多次输血前检验而带来的经济负担[10-11]。通过宣传消除了学生对献血量的顾虑,非200 mL 献血量能给用血者带来更多好处,这一点也契合了大学生更加公益化的献血动机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每次组织该大学的团体采血时,医务人员根据献血者身体情况给予适当的献血量建议和动员,促使更多的献血者接受并自主选择捐献300 mL 或400 mL 献血量。经宣传动员,该大学2016~2017 学年、2017~2018 学年和2018~2019学年学生献血者选择非200 mL 献血量的比例分别为86.9%(2 194/2 526)、95.9%(3 444/3 593)、93.9%(4 268/4 544),均较2015~2016 学年的25.7%(767/2 982)有较大提升,使献血者人均献血量分别提升28.80%、34.06%和31.53%。
团体献血活动依附于团体组织开展,团体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感受极易在团体中渲染,团体献血活动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12]。在团体献血活动时间调整之前,受制于该校地处市郊远离献血点、活动开展频率较低、每次活动持续时间较短等因素,学生参与献血的意愿无法完全得到满足,致使该校每次献血活动的预报名人数远远大于血站当月采血计划。为避免血液浪费,每次活动限制了参与人数,学生甚至需要通过抽签获得献血名额,这极大打击了未抽中献血名额学生的献血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安排欠合理,导致学生扎堆登记献血,等候时间过长;活动时间与部分学生献血者上课时间相冲突;或因恰逢女性月经期、课业繁重睡眠不足等导致活动当天不宜献血,浪费了献血者的时间和精力。以上各种因素极大地挫伤了献血者的献血热情,也增加了学生为了不浪费献血名额而隐瞒不宜献血情况的风险。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感受欠佳,不利于高校团体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13]。为减少以上影响团体献血活动的不利因素,血站通过增加活动组织的频率,给予学生更多的献血时间选择,也避免了扎堆献血、等候时间过长等现象;调整活动时间,增加了课余时间的占比,使更多学生在晚餐后的课余时间更轻松地了解并参与献血。另外,在每次活动前1~2 d,安排血站工作人员至该大学各大食堂门口摆设宣传位,通过对学生派发献血传单、告知活动时间地点、指引关注血站公众号、协助预约献血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献血宣传和招募,为团体献血活动预热。通过预热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献血常识和活动安排,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做好充足的献血前准备(避免过度劳累和油腻饮食等),另一方面了解预约献血人数,以此指导活动采血准备工作,充分做好人员、场地、物资安排,为献血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上各种措施,极大提升了该校学生的献血积极性,也能有效避免不宜献血的情况发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无偿献血,2017~2018 学年和2018~2019 学年的献血率逐步提升,分别提升3.23%和6.40%。
高校新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对无偿献血认识不足影响到其献血行为[14]。高校献血宣传应加大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时就重视对他们的宣传教育工作[15]。结合大学新生具有探索欲强、乐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血站利用协助该大学开展2019 级新生军训医疗保障活动的契机,以各医疗点作为宣传阵地,通过良好的态度和细致的服务,为新生提供帮助,向新生传递医护人员的爱心的同时,在休训时通过各种形式向新生宣传无偿献血及血液相关知识,并耐心解答关于献血的疑惑,从而扩大了无偿献血在新生群体中的影响,使新生了解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为无偿献血在大学生中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在活动后的半学年内,新生群体对于参与无偿献血展现出了高度的热情,新生献血率较往年同期提升了6.26%,活动宣传效果明显。
受以上针对性措施的影响,该大学2015 年9 月—2020 年1 月期间在校学生献血者人数和献血量逐渐上升。因湛江市属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每学年的下半学年组织团体献血活动的次数较上半学年有所减少;另外,下半学年课业压力相对较大,也使学生参加献血意愿受到影响。所以每学年中均出现上半学年献血量高于下半学年的情况。然而,对于每学年整体献血者人数和总献血量而言,仍呈现每学年逐渐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以上3 种有针对性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措施,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献血者人均献血量、参与献血人数比例和新生献血积极性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总献血量,可为其他拥有高校城市的血站同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