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身免疫性肝炎样的药物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成功救治1例报告

2020-04-21邹怀宾郑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亚急性免疫性复查

张 杰, 李 璐, 刘 晖, 邹怀宾, 陈 煜, 郑素军

1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感染/肝病科, 陕西 咸阳 712000;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a.疑难肝病与人工肝中心; b.病理科, 北京 100069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由于药物理化性质和宿主因素相互作用所诱发的肝损伤[1]。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部分可慢性化,还可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或自身免疫性肝炎样现象,甚至导致肝衰竭,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报道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样的药物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成功救治的患者,以供临床参考。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7岁,主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余,再发伴乏力、纳减、尿黄、眼黄1个月余”于2019年8月29日入住北京佑安医院。2016年5月因乏力、头晕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遂给予环孢素A(CsA)治疗3年余,期间反复肝功能异常,均于当地医院给予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好转。2019年6月中旬行骨髓病理学检查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痊愈,遂停用CsA。2019年7月中旬劳累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乏力、食欲减退,伴厌油腻、恶心,无发热,于当地医院查ALT 133.5 U/L,AST 74.4 U/L,GGT 182.6 U/L,ALP 159.2 U/L,TBil 79.0 μmol/L,DBil 59.4 μmol/L,PTA 46.7%。腹部增强MRI:肝内铁过载、脾大、少量腹水。给予保肝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收入北京佑安医院。既往10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手术。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曾有多次输血史,无慢性肝病史,无吸烟史及饮酒史。

入院查体:精神差,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其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完善相关检查:肝功能、凝血、血常规、CRP、降钙素原(PCT),抗HAV IgM、HBsAg、抗HCV、抗HEV IgM、抗HEV IgG、抗巨细胞病毒IgM、抗EBV IgM、单纯疱疹病毒IgM、细小病毒B19抗体IgM均为阴性。自身抗体系列:抗核抗体(ANA)阳性(1∶320)混合型,抗线粒体抗体(AMA)可疑阳性,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1∶100),余抗体均为阴性。肝抗原谱:阴性。IgG 16.9 g/L。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血清铜、铜蓝蛋白水平均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腹部B超:弥漫性肝病表现,脾大,肝门部低回声结节(淋巴增大可能),胆囊壁毛糙增厚,微量腹水。电子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RUCAM因果关系评分量表 5分,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的AIH简易评分为4~6分。入院初步诊断,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原因待查:(1)药物性肝损伤,混合型,慢性, RUCAM 5分(可能),自身免疫性肝炎样现象(可能);(2)AIH不除外。

入院后给予腺苷蛋氨酸、甘草酸制剂、熊去氧胆酸、双环醇保肝、预防感染及输注血浆、白蛋白等治疗。3 d后复查胆红素持续升高,PTA仍偏低,病情加重,在患者无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情况下,于2019年9月3日-9月8日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6 d(第1天60 mg,每天1次;第2天开始40 mg,每天1次),后复查PTA明显好转,胆红素有所下降,病情相对稳定。为明确诊断及治疗,遂予以经皮肝穿刺病理学检查:考虑为药物/化学性肝损伤伴轻度自免现象(图1a~d)。但停用激素3 d后复查TBil降而复升,PTA未见明显下降,于2019年9月12日-9月15日再次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4 d(40 mg,每天1次)。两次激素应用同时均给予补钙、抑酸治疗。后复查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逐渐好转,IgG降至正常。2019年9月19日患者出现发热、咳嗽,查胸部CT:双肺感染。呼吸道相关病原体抗体阴性。痰培养+涂片:白色念珠菌生长。遂停用激素,加强抗感染、提高免疫力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2019年9月30日、10月6日复查肝功能、凝血、CRP、PCT逐渐好转且稳定。自身抗体系列:ANA阳性(1∶100),余抗体均为阴性。胸部CT:双肺少许慢性炎症可能。1周后复查肝功能好转,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甘草酸制剂、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治疗。出院后2周及1个月复查提示肝功能逐渐好转至恢复正常,IgG正常,ANA转阴。停用激素后无复发。同时结合实验室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图1e、f),除外血色病。最终诊断:AIH样DILI(混合型,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1~3。

表1 肝脏生化指标

表2 凝血功能

表3 血常规及感染指标

注:NEUT,中性粒细胞。

注:a,肝组织P-C桥接坏死,局部多小叶坏死(HE染色,×100);b,汇管区少量混合性炎细胞浸润(HE染色,×200);c,坏死带周围肝细胞内见毛细胆管内胆栓(箭头所示)(HE染色,×200);d,汇管区及界面见少数浆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免疫组化,×200);e,汇管区少数肝细胞内铁沉积(普鲁士蓝染色,×200);f,较多Kupffer细胞内均可见铁沉积(普鲁士蓝染色,×200)。

图1肝组织病理学结果

2 讨论

近年来,DILI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3],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DILI和慢性DILI,急性DILI占大多数,6%~20%可发展为慢性[4-6]。有报道[7]称,有些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抗结核药、肿瘤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可以引起慢性DILI。DILI在女性中更为多见,部分患者会出现自身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界面性肝炎等类似于AIH的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即为AIH样DILI,易与AIH相混淆。由于治疗策略及预后存在差异,故对二者及时作出正确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病因不同。AIH样DILI是以使用肝损伤药物为前提,可出现AIH样的临床表现,在药物和肝损伤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一旦停用药物后疾病多可自行缓解,属于DILI的范畴。AIH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多没有明确病因。其次,抗体滴度及变化不同。AIH样DILI可表现为慢性病程,最常见的自身抗体是ANA、SMA和AMA,通常滴度较低,随着停用药物、肝功能改善,部分自身抗体可消失。而AIH为自身免疫性慢性肝脏疾病,具有非自限性,最常见的自身抗体是ANA、S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通常呈高滴度阳性,随着病情改善,消失的可能性较小。在DILI和AIH中均可以出现IgG升高,但研究[8]发现,DILI中IgG多呈轻度升高,并随着药物的停用和肝功能改善而恢复正常。再次,病理上多有差别。本例肝组织呈桥接坏死及多小叶坏死,符合急性肝衰竭表现(图1a),DILI和AIH均可出现此种组织学改变,但是本例汇管区间质未见多量淋巴细胞浸润,无明显淋巴浆细胞界面炎等AIH特征改变,仅见少量混合性炎细胞浸润且明显肝内胆汁淤积(图1b、c),这更多见于DILI。另外,在界面处可见少数的浆细胞(图1d),结合自身抗体及IgG的结果,考虑伴轻度自身免疫现象。最后,AIH样DILI和AIH难以鉴别时,可以使用激素治疗,观察对激素的应答效果,一般DILI对激素的应答更快,需要的剂量也较小,最为重要的是停用激素不会出现病情反复,而在AIH患者中停用激素后病情容易反复。

本例患者曾因“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免疫抑制剂CsA治疗,并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3年。有资料[9]表明,CsA所致肝毒性的发生率为20%~40%,长期服用CsA可致肝毒性,造成肝内胆汁淤积,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10]。有实验[11]揭示CsA可引起肝脏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且出现较早,肝细胞浊肿、空泡变性,可见片灶状肝细胞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故该患者不排除CsA引起的慢性肝损伤。本例患者发病时表现为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同时存在自身抗体阳性、IgG轻度升高等自身免疫样现象,DILI和AIH难以鉴别,需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来鉴别诊断并指导治疗。但患者凝血功能差,肝穿刺出血风险大。首先,笔者选择了激素治疗,一方面顿挫了病情,另一方面降低了肝穿刺风险。患者病理表现为多小叶坏死、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淤胆明显,而坏死带浆细胞浸润并不明显,这更支持DILI诊断。其次,观察了激素效果,该患者短期激素治疗后肝衰竭迅速恢复,自身抗体滴度逐渐下降至消失,IgG恢复正常,停药后未见复发,这进一步支持DILI诊断。另外,患者肝脏MRI虽然提示有铁沉积,但外周血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未见明显异常,肝组织提示铁颗粒多在Kupffer细胞内沉积,只有少数在肝细胞内沉积,而输血导致的铁沉积多在吞噬细胞内,故可排除血色病。综上,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及对激素治疗反应情况综合考虑,确诊为AIH样DILI(慢性,混合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本例患者已经进展为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病死率高,多在60%以上。一方面,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现象,有激素使用指征;另一方面,患者存在少量腹水,激素剂量或疗程使用不当则可能出现感染的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如何恰当使用激素,对患者的抢救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此情况下,选择了“小剂量(甲泼尼龙 0.5~1.0 mg·kg-1·d-1)、短疗程(3~6 d)、间隙使用(间隔3~5 d)”的激素冲击治疗,这既有助于顿挫病情、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也避免了长期应用激素后担心引起“撤药综合征”而不敢停药的尴尬局面,同时因可灵活停药而有利于观察和控制感染等并发症。实践证明,患者肝衰竭迅速得到了纠正。虽然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肺部感染,但由于激素停用及时,并给予抗感染、提高免疫力等对症治疗,肺部感染很快得以控制。总之,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应根据病情需要,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患者、合适的时机恰当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收益。

综上所述,结合患者是否有用药史、肝穿刺病理结果以及对激素治疗反应和停药后是否复发,对于鉴别诊断AIH样DILI和AIH有着重要作用。而“小剂量、短疗程、间隙使用”的激素冲击疗法,对于发展为肝衰竭的AIH样DILI,具有效果好、副反应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亚急性免疫性复查
护肝布祖热颗粒通过抑制凋亡减轻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勘 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