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研究
2020-04-21闫宝荣
闫宝荣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广元 628017)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引发的低温性细菌病害[1~2],该病传播快、危害重,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是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广元市苍溪县三溪口林场,1989年栽培猕猴桃大面积遭受猕猴桃溃疡病的危害。当年被害面积达5.93 hm2,数月内病死结果数6 000多株[3]。2001年在苍溪县东溪镇康寨村红阳品种上最初发生猕猴桃溃疡病,2017年已在多个品种上(红阳、金艳、华朴3号)呈规模发生。广元苍溪红心猕猴桃作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种植面积不断增大,2017年种植面积达2.17万hm2,年产鲜果12万t,综合产值达40亿元,已成为广元市农业经济的一大支柱和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各地区猕猴桃种植面积的加速扩大,随意使用未经检疫的种苗、接穗、花粉等活动频繁,加快猕猴桃溃疡病的传播和发生[4~7]。广元市各县区患病果园发病株严重的达到30%~40%,个别农户甚至毁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调查了猕猴桃溃疡病在广元地区的发生情况,研究了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规律、流行趋势以及影响因子,以期为后续综合防治工作奠定基础,从而确保广元市猕猴桃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1 猕猴桃溃疡病发病情况及发生特点调查
1.1 调查地概况
调查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介于东经104°37'~106°47',北纬31°22'~32°56'之间,秦巴山南麓、嘉陵江中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7℃,一月份平均气温6℃,七月份平均气温27℃。年均日照1 352.52h,年均无霜期288d,年均降雨量1 021 mm[8]。独特的自然气候为猕猴桃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
1.2 调查时间与地点
分别于2016-2017年3-4月连续两年对广元市苍溪县文昌镇、云峰镇、中土镇等乡镇的果园进行了调查。
1.3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定点调查、访查等方法对猕猴桃溃疡病进行调查。详细记录病害发生时间、面积、危害症状,及病害发生与品种、树龄、环境气候条件等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现状
根据调查,2017年苍溪县39个乡镇中发生猕猴桃溃疡病的乡镇有33个,苍溪县发病面积占总面积6.25%。主要表现为:红阳、金艳、华朴3号3个品种易感病,金什1号、海沃特较抗病;园区业主果园连片发病,农户果园个别严重,毁园现象多;由早期8 a开始发病转为嫁接后第二年开始发病,由以枝条局部发病转为直接从主干发病,发病时间缩短且致病性增强;高中低海拔均发生,感病区域扩展迅速;防治药物由低剂量转为高剂量,且效果变差;总体呈加重趋势。
2.2 危害症状
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发病,主要危害主干、枝蔓、叶片及花蕾等部位。最初病枝上会出现裂缝,发病部位及其附近区域颜色会逐渐转为赤褐色,枝干初期流出青白色至暗红色细状黏液,后转为褐色胶状黏性的菌脓,发病部位的树皮也变成黑色。
枝干病斑初期呈水渍状,并逐渐扩大,流出乳白色黏液,后溢出锈红色胶状物(见图1)。植株感病后,首先是主干最外层的表皮变软和隆起,皮层与木质部相互分离。去除皮层可见其韧皮部变褐腐烂,而木质部变为红褐色,组织松软腐烂。后期发病部位的皮层纵向龟裂,使得植株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受到阻碍,进而造成枝条、叶片、幼芽和花蕾枯死,严重时会导致树体死亡。新梢顶部感病后变成水渍状,呈开水烫似,直至变成黑褐色,萎缩枯死。叶片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发病,新生叶片初侵染时出现退绿小点,后发展为1~3 mm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的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透过阳光叶子背面病斑周围也可见明显的黄色晕圈。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病斑连片,有时也不产生晕圈,严重时可导致整个叶片焦枯、卷曲。病害侵染花蕾后造成其变褐枯死,开花率和结果率大大降低。感病还会导致果皮变厚、果色变差、果味变酸、果形不一致,果实易畸形变小,品质下降,树势变差,使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全园毁灭。
2.3 发病规律
根据调查,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时期一般为2月下旬至5-6月,其中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植株伤流开始期,尤以3-4月发病情况最为严重,属于发病高峰时期。枝干初期出现青白色至暗红色胶状物,后流出红色锈水。侵染部位多在伤口如刀伤、虫伤和冻伤部位,以及植株的气孔、皮孔、芽孔和落叶痕等自然孔口处,如遇风雨天气,就会反复侵染,造成发病。4-5月随着温度升高,枝干上的病情发展趋于缓慢至基本稳定,发病部位由树干、枝条逐渐转移到叶片、花蕾、幼果、新稍。秋季采果后(9月中下旬),病情再次回升,是溃疡病发生的第二个小高峰期。
2.4 传播途径
近距离传播主要依靠风雨、灌溉水、昆虫、人为农事操作(人工授粉、抹芽、摘心、绑蔓、嫁接、修剪等),其次为气流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苗木、接穗、花粉等繁殖材料。病原菌主要通过在组织内部、病残体、土壤表层中定殖休眠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
2.5 发病与品种的关系
目前在广元市尤其是苍溪县种植的的猕猴桃品种中,主要以红阳为主,种植面积达到总面积98%以上。调查发现,发病植株几乎都为红阳猕猴桃,红阳品种发病率较高,从而证实红阳猕猴桃为易感品种,抗溃疡病能力较弱。品种感病程度从高向低依次为红阳、海沃德、秦美、翠香、徐香。
2.6 发病与树龄的关系
通过多个村镇不同树龄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1~4年生幼树一般比较抗病,以后随着树龄的增大,溃疡病的发生率和感病指数都随之增加,尤其是盛果期(树龄7~8 a及以上)发病更为严重。在老病区这种规律尤为明显,且发病情况较新发生地区严重。由于幼树主要进行营养积累,树势健壮,抗逆性强,因而发病少或未发病。而随着树龄的增大,猕猴桃陆续进入盛果期,树体营养消耗增大,抗病能力就会减弱,加上老果园病原菌增多,因而溃疡病的发病率就会显著增加。
2.7 发病与气候的关系
低温、强光照和高湿极适于溃疡病病原菌的生长。5℃以下也可繁殖生长,15~25℃为最适温度,当气温超过28℃时生长开始受抑制,30℃以上则不发病。此外,早春的严重持续霜冻以及冰雹和风雪也会使溃疡病的发病率增加。
3 小结与建议
鉴于猕猴桃溃疡病发病规律及与气候、品种、树龄、等因素的关系,建议在防治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调整布局,实现品种多元化。根据猕猴桃的不同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强弱和传播途径的差异,结合广元市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特征,在不同海拔地区选择不同类别的猕猴桃品种。高海拔地区可选择绿肉美味猕猴桃品种,包括徐香、翠香、翠玉等品种。中海拔优势区域主要种植优良红肉品种,红肉猕猴桃品种尽量实行多样化,可在红阳、红华、东红、红昇、华朴3号、红什2号、晚红、脐红、伊顿1号9个品种中选择。低海拔地区可选择种植黄肉中华猕猴桃品种,主要在金艳、金什1号中选择。加强品种改良,从品种布局上整体防控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
(2)配置防风林。栽种防风林可以防风保树,改善果园小范围气候条件;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夏季降温,冬季保温,减少冻害;保持水土。同时阻挡了病害的侵入、传播与扩散。新建园应在果园主迎风面建立防风林,防风林带距猕猴桃栽植行4~6 m,栽植防风树1~2排,行距1.0~1.5 m,株距1.0 m,成对角线方式栽植。树种选择速生而高达10~15 m的常绿乔木,如松柏、天竺桂等,下面搭配灌木丛,如大叶黄杨、红叶石楠等,避免选择与猕猴桃有相同病虫害的树种。
(3)标准化建园,以《广元市红心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规划》确定的生态区划和重点乡镇为指引,按照红心猕猴桃生态适宜条件,发展红心猕猴桃应选择年平均气温15~18℃,≥10℃积温4 000~6 000 h,年降水量1 000~1 500 mm,空气相对湿度60%~80%,年日照1 100 h以上,海拔500~800 m,pH值5.5~7.0,有机质>1.5%的砂壤土缓坡地标准化建园。采取机械深翻与聚土起垄相结合,增施有机肥沃土培肥。应用抗病性强的实生砧木,大力推广营养袋嫁接苗培育与定植技术,不同立地条件棚架搭建技术,实生苗栽培时根系修剪与浸泡处理技术,行间生草技术以及苗木定植后树盘物理控草保墒技术,提高苗木定植成活率。
(4)禁止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繁殖材料。未经严格检验的带病种苗、花粉、接穗是造成猕猴桃溃疡病扩散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源头繁殖材料带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毁园,且防治难度大,损失惨重。有条件的企业和业主在使用和购买繁殖材料时应抽样送相关科研单位或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再使用。对于小面积种植的散户,受条件限制,可在周围远离发病区的未发病区域获取健康优质的种苗、接穗和花粉使用,切勿随意获取使用[9]。
(5)是合理负载、做好园区管理。根据树势确定适度负载量,搞好疏蕾、疏花和疏果工作。红心猕猴桃盛果期667 m2产量控制在2 000 kg左右。不使用大果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出现大小年现象,保持健壮树势,提高果树抗病力。
及时补充基肥。秋季采果后一个月左右(10上旬至11中旬)施基肥,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60%,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成年树株40~50 kg·株-1,幼树酌减)。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进行平衡配方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疏松,土壤团粒结构好。
勤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春季3-4月份属于溃疡病盛发期,此时要进行定期巡查,发现感病植株及时采用中医农业技术进行刮除后涂药处理。对于发病较严重的病株予以清除并烧毁清理,防止病菌的扩散蔓延。